贾谊赋“清”之特点探析
2017-09-06陈小婉
陈小婉
摘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体性》、《才略》、《哀吊》三篇反复用“清”来评价贾谊的赋。“清”指语言明晰省净,不芜杂以及艺术体制形式上的创新。本文主要通过对贾谊赋“清”之特点的表现、形成原因及“清”的负面含义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贾谊的文学创作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文心雕龙;贾谊;赋;清
作为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不但有着优于同僚的政治头脑,时常向当政者提出高瞻远瞩的社会改革意见,而且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也毫不逊色。它的《治安策》曾被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被毛主席称之为“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这足以说明贾谊文学才华的精妙绝伦。
《文心雕龙》中涉及贾谊及其文学创作的共有13篇。总体而言,刘勰对贾谊的文学作品(包括赋和政论散文)、才略、品行、个性和气质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刘勰在《体性》、《才略》、《哀吊》三篇中反复运用了“清”来评价贾谊的赋。现列举如下:
《文心雕龙·哀吊》:“自贾谊浮湘,发愤《吊屈》,体周而事核,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1]241
《文心雕龙·体性》:“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1]506
《文心雕龙·才略》:“贾谊才颖,陵轶飞兔,义惬而赋清,岂虚至哉!”[1]698
贾谊的赋保存完整的有三篇:《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他的赋既保留和借鉴了楚辞的艺术养分,又显现出汉大赋的艺术特点,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探究贾谊的赋“清”特点的表现,形成原因及“清”的负面含义,也即贾谊赋作的不足之处,以期对贾谊的文学创作有进一步的了解。
一、“清”特点的表现
(一)语言的明晰省净
贾谊赋的“清”首先表现在语言的明晰省净。这也是“清”的基本涵义。《文心雕龙·才略》评陆云“布彩鲜净,敏于短篇”[1]701,这里的“鲜净”,也即“省净”,是针对陆云的作品篇幅短小而言的。《诗品》评陶诗的“文体省净,殆无长语”[2]336,这里的“省净”指的是陶渊明的诗歌语词简短明洁。统观贾赋,其突出特点就是篇幅短小(都只有几百字),词语洗炼,句式整齐对仗,通篇用韵,采用“兮”字句式,富有抒情色彩。
刘勰在《文心雕龙·哀吊》篇中直接用“辞清而理哀”一句来具体评价贾谊的《吊屈原赋》。关于这篇赋的写作缘由,史书中有记载:“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自喻。”[3]2222在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深受皇帝赞赏、差点被提拔为公卿的贾谊,被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谗以“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之毁,遂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正是愤激满腔、伤时悼世之际,历经屈原流放之地,由于有着相似的遭遇,油然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并借屈原自比,遂作此赋。整篇赋共四百多字,篇幅短小;语言简洁、明晰、不芜杂,以四言和六言为主;仿效屈原《离骚》运用象征、铺陈手法,例如用“鸾凤、宝剑莫邪、周鼎、骐骥”象征正直能臣,用“鸱枭、铅刀、康瓠、罢牛、蹇驴”象征奸佞谗臣,连用九个对比,描绘了一个良莠不分、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世界。此外,楚辞所特有的“兮”字句的借鉴引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的连续运用,使得全篇赋读来节奏明快、一气呵成。贾谊的另一篇《鵩鸟赋》,则是对庄子寓言中的问答体形式的运用借鉴,借与鵩鸟问答以抒发自己愤懑不平的情绪。全篇也仅仅六百多字,多以四言为主,语言高度概括、精警,总体给人简洁明瞭、条理清晰之感。
(二)清新
贾谊的赋的“清”还表现在“新”上。这里的“新”是指创新,是与旧、俗相对而言的。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秦世不文,颇有杂赋。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讨其源流,信兴楚而盛汉矣。”[1]134赋经历了秦之杂赋——骚体赋——汉大赋的流变过程,显然,在以抒情为主的骚体赋向以客观描写为主的汉大赋的转变过程中,贾谊的赋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种转变最明显的表现在贾谊的《旱云赋》中。贾谊《旱云赋》除了和《吊屈原赋》、《鵩鸟赋》一样,在句式体制表现手法上吸收楚辞的艺术养分外,更重要的是,它开始呈现出后来汉大赋重描写、叙事的特点。
首先,在语言形式上,其赋在前段“惟昊天之大旱兮”至“厌暴至而沉没”,皆为整齐的六言,末尾缀以“兮”字,以及骚体语的大量运用,这些都是对楚辞的借鉴引用。而在篇末时则兼用散体语句,如“嗟乎,作孽大剧,何辜于天。恩泽弗宣,啬夫寡徳,群生不福,来何暴也,去何躁也,孳孳望之,其可悼也。”这段话中,作者直接弃“兮”不用,改用“也”或“矣”。用四字句的散语,此被认为“对后来散体大赋的形成有直接的启示力”[4]34。
其次,在表达方式上,在贾谊的赋作中,如果说《吊屈原赋》和《鵩鸟赋》表现了浓厚的抒情色彩,《旱云赋》则注意对客观事物进行比较细致、生动、形象的描绘。这是尤其值得注意的。“遥望白云之蓬勃兮,滃澹澹而妄止,运清浊之澒洞兮,正重沓而并起,嵬隆崇以崔巍兮,時仿佛而有似。”用“蓬勃”、“滃澹澹”、“澒洞”、“重沓”等词语写出了云开始之时不断蒸腾上升,云气汹涌,纷繁重叠,不断变化的样子。“屈卷轮而中天兮,象虎惊与龙骇。相搏据而俱兴兮,妄倚俪而时有。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慨。若飞翔而从横兮,扬波怒而澎濞。”用“屈卷、虎惊、龙骇、搏据、合沓、澎濞”等词语写出了阴云到处飞蹿翻腾、连接聚集,渲染了一种暴风雨来临前,“大风起兮云飞扬”、“正帷布而雷动”的阴云密布的紧张氛围。“终风解而霰散兮,陵迟而堵溃。”则是对阴云散开时的姿态的细腻描写。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阴云散开比作墙壁倒塌,生动形象写出了阴云慢慢散开的样子。“廓荡荡其若涤兮,日照照而无秽。”则描写了风吹云散,晴空万里,空阔而明净的特点。贾谊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比喻、排比、细节描写等手法,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刻画了旱云的形象。endprint
《旱云赋》这种对客观事物细腻的描绘,在以抒发情怀为主的先秦诗辞中并不多见。所以,这说明以贾谊为代表的汉初赋作,在由先秦赋作、汉初骚体赋向以描摹、叙事为主的汉大赋的过渡阶段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二、形成原因
贾谊本身的性格特点是心地单纯,性情直率。这点在他向统治者提出对待匈奴、解决边境问题的方法中初露端倪。为了“与单于争其民”,贾谊在《匈奴》篇中提出了“建三表,设五饵。”[5]138的建议。所谓“三表”?即信、爱、好。具体而言便是守信义、爱匈奴人民的面目外貌、喜欢其精湛的技艺。所谓“五饵”,即“赐之盛服车乘以坏其目;赐之盛食珍味以坏其口;赐之音乐、妇人以坏其耳;赐之高堂、邃宇、府库、奴婢以坏其腹;于来降者,上以召幸之,相娱乐,亲酌而手食之,以坏其
心”。[3]2265贾谊希望用“三表”、“五饵”的方法来达到“牵其耳、牵其目、牵其口、牵其腹,四者已牵,又引其心,安得不来”[5]142的目的。这是何等天真单纯的想法啊!对于贾谊“三表”、“五饵”的战略,过去人们的评论,也多是负面的。班固就曾在《汉书·贾谊传赞》评价其“三表五饵”之术,认为过于迂疏,不够严谨:“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因以疏矣。”[3]2265
然而,正是因为贾谊清纯,学不会绳营狗苟,做人光明磊落,作品语言才会鲜净明洁;正是因为贾谊清纯,学不会谗言佞语,直言敢谏,作品才会清捷爽利;正是因为贾谊清纯,一片赤子之心全用来忠君爱国,纯真不伪,本色自然,气质才会超凡脱俗不委琐,作品语言才会简炼概括,风格清新。
三、负面特点
《说文解字》曰:“清,朖也,澂水之皃。从水,青声。”初指水清澄明,后用于审美范畴,“‘清,由自然描绘到人物品评到文学评价,历经了一个由自然概念向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及审美理想演变的过程。”[6]127“清”在审美意义上是指文章清洁省净,人物气质清朗。这是“清”的正价部分。“清”的负价部分则是浮、弱。这点反映在贾谊的赋中,这和作品内容上所表现出的对消极的老庄思想的宣扬有密切的关系。
贾谊在谪居长沙的几年中写的《吊屈原赋》、《鹏鸟赋》,它们在讽刺社会良莠不分、统治者贤愚不辨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些消极的思想情绪。整个《吊屈原赋》除了借屈原的遭遇表达对社会摧残人才的忧愤不平外,它还流露出消极避世、洁身自好的思想情绪:“已矣,国其莫我知兮,子独壹(抑)郁其谁语?……所贵圣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鹏鸟赋》,更是整篇都在宣扬道家纵天委命、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愚士系俗兮,僒若囚拘;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这些道家的思想表现在赋中,尽管一方面说明了贾谊有着超尘脱俗的气质,但也同时会给人一种气势消弭、气氛凄冽、不思进取、顺天委命的绝望之感。
贾谊本人思想情绪的消极、心理素质不够强大,也即贾谊整个人身心的单薄孱弱。人本身的气魄不足,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就容易导致作品的气势低弱,给人一种“清却失之薄”之感,这是贾谊创作的不足之处。
四、结语
刘勰在《文心雕龙》的《体性》、《才略》、《哀吊》三篇中反复用“清”来评价贾谊的赋。“清”指语言的明晰省净,不芜杂;在艺术体制形式上的创新,在由先秦赋作、汉初骚体赋向以描写、叙事为主要特点的汉大赋的过渡阶段中起了重大的作用。尽管贾谊存在心智单纯的弱点,“清”也有其负面含义,但瑕不掩瑜。贾谊博学多识、年少才颖,把他的才学都倾注到他的辞赋和政论散文的创作中去,在我们文学的历史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范文澜.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41,298,701,134,506.
[2]曹旭.诗品集注(增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36.
[3]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2222,2265.
[4]张强.贾谊赋考论四题[J].文学遗产,2006(4):29-36.
[5]王洲明,徐超.贾谊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138,142.
[6]李丽君.《世说新语》“清”谈[J].名作欣赏,2007(15):127-1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