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传承人口述史中探究苗湖书会的传承之路

2017-09-06黄海浪汤晴川丁卫东汪锐支娜娜

魅力中国 2017年29期
关键词:口述史传承

黄海浪++汤晴川++丁卫东++汪锐++++支娜娜

摘要:传承人是非遗文化传承过程当中的主角,以传承人苗清臣为主要访谈对象,将口述史材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对其口述历史进行整理与提炼,并由此引发对苗湖书会传承现状的几点思考,继而探究出苗湖书会未来的传承之路。

关键词:口述史;苗湖书会;传承

一、口述史综述

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口述史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它由访谈者,以笔录、录音或录影的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访谈者记录口述者的亲历、亲见、亲闻。

二、何为苗湖书会

据《界首苗湖书会申报项目介绍》:清嘉庆年间,大约1810年,苗湖村的苗本林(第一代传人)和儿子苗何珠、侄子苗何刚,白庄湖王西龄、王西贤、王桥庄王本宇、王何钦、王何巨,在麦收后六月六(农历)挂锄钩的农闲时间,利用学到唱坠子的艺术,给农民群众唱一些口头传唱的传统坠子曲目《金鞭记》《响马传》等。

苗湖书会曲种丰富,不仅有渔鼓、河南坠子、大鼓书,还有其他众多曲种,如清音、评书、山东琴书以及相声、快板等多种说唱艺术。

三、苗湖书会传承人口述史

非遗传承人苗清臣祖上最早说唱艺人苗本林,在清道光年间说唱坠子翁,名传圆百里,并在家乡创办书会。1939年,其第六代传人苗元普为纪念苗本林诞辰165周年,把每年农历六月六定为“苗湖书会”。

改革开放给苗湖书会带来了生机和机遇。艺人苗清臣看到群众生活改善,但文化生活却十分贫乏,在观摩“马街书会”后受到启发,作为其第七代世孙、说唱传承人的苗清臣,为传承、弘扬、繁荣曲艺,他四处奔走联络艺人,于当年举办了为期3天的书会。苗老最终将这一中断了20多年的苗湖书会恢复起来,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25届。

2006年以来,界首市政府每年拨资金支持苗清臣办书会,增强了他继续办好书会的信心。2008年,他被安徽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渔鼓代表性传承人。有了国家的保护,今后的苗湖书会会发展得更好,更具特色。

如今,在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下,越来越多和苗老有着同样赤诚的曲艺梦想的一批又一批有志者慕名而来,加入了传承大军。

四、 通过口述史谈苗湖书会的传承之路

(一)政府加强引导作用,提供政策支持

在面临着文化建设初期投入较大、回报期较长、见效较慢的现实情况下,非遗传承需要政府来主持大局,因为民间和个人的力量都很有限。苗湖书会也正是在界首市政府引导,尤其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后才真正走上文化大舞台。所以当地政府应该建立“四个专门”为苗湖书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即专门的部门、专门的领导、专门的规划、专门的资金。设立专门的政府文化部门,进行长期持续的关注和引导;安排专门的领导负责非遗保护工作,让文化建设工作引起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重视;布置三年、五年、十年规划,坚持不懈做出成果;设立专门的资金用于书会的研究和推广项目资金,扶持书会打开经济市场。

(二)与现代教育结合,注重人才梯队的培养

一种技艺的学习和传承,需要具备两种因素:一是“拉力”,即吸引人们学习的动力;二是“推力”,即推动人们学习的动力。苗湖书会传承最大的“拉力”是经济利益,而传承的最大“推力”便是教育。传统的家族和师徒相传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文化传承的要求,所以苗湖书会传承必须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注重人才梯队的培养。比如可以借助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当地学校开发地方特色课程,甚至可以将非遗文化引入省内高校,开发校本课程。艺人开办讲座、校园社团文化活动、社会演出实践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将会为非遗在青少年中开辟一条道路。

(三)在科技的大潮中,利用好互联网这把利剑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诞生和迅猛发展,是文化艺术发展的一大机遇,苗湖书会应利用好互联网这把利剑,争取在宣传、表演、交流等方面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政府和文化组织可以建立专门的非遗网站,对苗湖书会的起源、历程、发展现状和最新资讯进行登载。再者,可以抓住移动网络用户这一庞大群体,推送一些非遗资讯和图片,在微博、微信、空间等平台上进行推广,引起网民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达到扩大苗湖书会的知名度。同时也推动了大众交流,即网民利用社交软件、网络论坛等平台进行讨论、交流。此长期以往,苗湖书会影响力和关注度自然而然就扩大了。

(四)整合可利用资源,打造“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文化符号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苗湖书会应与当地资源结合,打造文化符号。界首彩陶、界首剪纸、苗湖书会已经成为界首的“文化名片”,甚至是当地的文化符号,但是它们还可以进一步与当地资源相结合,打造一个特殊的文化系统。例如,在彩陶和剪纸在展销的过程中可以融合苗湖书会的渔鼓道情、大鼓等元素。苗湖书会的举办展演同样也可以附带展示营销剪纸、彩陶。只有多种非遗有效的融合互助,才能真正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五、结语

对待非遗文化,一方面,我们要“知天命”。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应尊重文化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尽人事”。传承人是民间文化传承过程当中的主角,一个地域的民间审美、民间技能在他们身上体现。通过系统、深入地开展传承人口述史的整理和研究,为非遗文化传承探索一条道路。

参考文献:

[1]定宜庄,汪润. 口述史读本[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汪欣.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年(2003-2013)[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3]楊祥银.口述史研究(第一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4]王小明.口述史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的新视角[J].西北民族研究,2012.

[5]段宝君.田野上的聚会——安徽界首市“苗湖书会”的调查与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口述史传承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黄梅香自苦寒来
时光流逝
论口述史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赣剧口述史为例
关于口述史的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