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2017-09-06韩莉娟徐铭鸿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VAR模型利率

韩莉娟+徐铭鸿

摘要:文章在对利率市场化国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效果分析以及对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运用货币金融学原理,通过对1990-2015年我国的年度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得出了我国利率传导机制不太显著且存在时滞的结果。

关键词:利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VAR模型

一.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的指标有 : 货币供应量指标 , 利率指标 , 物价指标 , 消费指标 , 投资指标和产出指标 ,指标表示如下:

(1) 货币供应量指标。考虑到我国中央银行在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时 ,实际上是以M2作为 中介 目标的, 再加上 M 2 涵盖了经济中的所有流通的货币 , 因此在此选用M2 作为中央银行政策操作的代理变量, M2 选用实际值 , 记为RM 。

(2)利率指标。选取一年期定期存款实际利率 , 为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后的实际利率 , 记为 RR。

(3) 投资指标。采用每年的实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这个指标来反映 ,是每年的实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扣除通货膨胀影响之后得到的,记为 RI 。

(4)消费指标。采用每年的实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反映 ,也是根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通胀的影响得出的,记为RC 。

(5)产出指标。本文采用每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产出和收人 , 记为 RY。

(6) 物价指标。鉴于 统计数据选取的可靠和便利 , 本文选取居民消费物价定基指数 , 以 1990年为基期 , 记为p 。

本文采用年度数据来反映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及效应 , 数据样本区间选取1990年 到2015年,共26期年度数据。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年度数据和国内生产总值年度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局网站,货币供应量年度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并非是完全的线性变化,为了消除或减小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使数据变得更为平滑则对变量取对数,分别记为LRM 、LRR、 LRI 、 LRC、 LRY。

二.平稳性检验

由于VAR模型要求各数据序列是平稳的,所以在建模前必须对已产生的各对数序列数据和利率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利用 EViewS5.0对各序列分别采用ADF检验法进行单位根检验。

通过检验结果可知,LRM 、LRR、 LRI 、 LRC、 LRY都是非平稳的,其中LRR、 LRI 、 LRC、 LRY经过二阶差分后,它们对应的ADF统计量都小于1%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即序列是平稳的,而LRM是经过三阶差分才平稳。

三. 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 (VAR)

为了使数据经过差分后是同阶单整的,所以先将LRM做一次差分记为DLRM,表示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同时从上文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可知,对DLRM序列做两次差分后数据也是平稳的。建立VAR模型的前提是数据必须是平稳的。因此,我们可以建立D(LRY,2)、D(LRI,2)、D(LRC,2)、D(DLRM,2)和D(LRR,2)的VAR模型。运用Eviews5.0软件,结果表明:按照AIC、LR来看滞后2阶为最优,而此 时被估计的VAR模型的所有特征根值都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 , 表明VAR(2)是结 构 稳 定 的 ,因此VAR模型选择滞后期为2。

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各子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残差的平方和分别为0.099335、0.471363、0.167228、0.648146、0.379306,这些残差平方和都非常小,AIC、SC值较小;同时VAR系统整体的决定性残差为4.90E-15,AIC值是-17.25244,SC值是-14.51678,所以模型从子方程到整体的估计结果比较理想。

四.格兰杰因果分析

利用上述VAR(2)模型生成的对象进行格兰杰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1)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D(DLRM,2)的变动不能成为利率D(LRR,2)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利率变量是外生于经济系统的,这与我国长期实行固定利率制度的现实相吻合。(2)我国利率D(LRR,2)变动是引起固定资产投资变量D(LRI,2)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不是引起消费变量D(LRC,2)变动的格兰杰原因。(3)货币供给量的增长量D(DLRM,2)是D(LRC,2)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說明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对消费具有一定的作用。

五.结论

从上文对我国1990年到2015年的实际变量数据的实证分析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基准利率中介的前向传导具有一定的刚性。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减,但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基本上不引起基准利率的变动,我国基准利率具有较强的外生性。(2)实际基准利率信息冲击能引起会消费和投资的反方向变化,说明利率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发挥着一定的后向传导作用,但是作用是有限的。(3)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低且存在时滞。由此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中介传导作用较小并且滞后。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现行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应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

[1]陈飞、赵昕东、高铁梅.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2,10

[2]刘莉君, 岳意定, 谭舒允.基于经济与社会两个维度的农村土地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6 .

[3]张辉.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8.

作者简介:

韩莉娟(1992-),女,山西朔州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金融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徐铭鸿(1991-),女,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2015(金融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发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VAR模型利率
为何会有负利率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内蒙古牛肉价格传导实证研究
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实证研究
我国快递业与经济水平的关系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