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语言进化趋势及其反思
2017-09-06薛晓瑾
摘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科技飞速进步,各国经济文化相互渗透,不同语言造成的壁垒越来越羸弱。可译性不断增强,甚至出现不同语言加速融合趋势,带给人类更加便捷的沟通和更高效率的生产生活。但与此同时,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语言多样化的优势,即多元性、复杂性。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轉,但其导致的语言融合的进化趋势却需要高度警觉并深刻反思。
关键词:全球化,语言融合,可译性,反思
在当前这样一个日趋全球化的时代,人类语言的发展也面临重大变革和挑战。世界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各国之间地理的、文化的鸿沟逐渐消失。不管愿不愿意、接不接受甚至有没有意识到,人类的存在方式越来越趋于相同。不管美国还是埃及,年轻人都喜欢可口可乐。纽约华尔街的一名金融企业高管同中国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小商贩,可能都在使用智能手机的同一款App。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人类语言更是以不可思议的加速度进化。同人类语言漫长的进化史相比,仅仅用了百年的时间,“Hi(嗨)”几乎已经成为全世界所有人的非正式招呼用语。与此同时,语言的可译性被大部分语言学家认可,甚至提出“零翻译”这一概念。[ ]
一、科技发展全球化大大增强了语言之间的可译性
全球信息互联网、大数据和以深度学习为起点的人工智能,让科技充满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新科技在改变着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语言翻译也不例外。即时翻译软件可以低成本、无限可复制的实现同声传译的效果。
这完全要归功于大数据技术和深度学习。翻译软件工程师们一夜之间突然找到了一个颠覆性的翻译方式,完全不同于固有思路。他们不必探究语法和结构,甚至完全不必去寻找语言学以往认为的“客观”规律,只需要将已经充斥于互联网的语言信息纳入一个数据库,然后通过深度学习的算法,寻找已有的最为接近的对应语言。因为互联网上的对应语言大多是经过人类翻译的,所以基本不会出现以往按照语法逻辑的机器翻译那种词汇堆砌。只要数据和材料够多,算法完全可以做出最优的选择。这就像是将考试中的问答题变成了选择题,已不可思议的方式简化了工作,而且还能极大的提高正确率。
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翻译技术能够自我完善和改进。因为几乎每一次的翻译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人工矫正,又会反过来增加了该翻译选择的准确性。这种技术让语言之间互译成为一个不断强化的正循环。整个翻译成了一个自己进化、完善的过程。随着互联网信息爆炸式,指数级的增长,用不了多少时间,语言之间的互译会变得非常简单快捷。
二、经济、文化全球化让人类语言呈现加速融合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日益扩大的全球贸易、航线及高铁遍布的全球交通网络,让全世界的交流变得空前频繁。就像托马斯·弗里德曼在所著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以经济的视角来审视和探讨世界发展的规律一样。以经济的视角来审视语言的发展和融合规律,一样可以得出语言也越来越趋于共享、 融合。经济的力量表面看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但其实质确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存在方式。
今天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翻译中“借词”的范畴,进入了词法和句法层面甚至文化层面。讲不同语言的人在一起从事同一项工作的新言语社群越来越常见。这种言语社群中虽然一般会有一种或者两种正式语言,但是这种由经济发展带来的新的言语社群完全打破了以往同种语言交流的惯例。这种新的社群的大量出现加速了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融合。 比如在中国的大型跨国企业中,率先产生了“o了”(音:欧了。取自英语中ok的第一个音节“o”和汉语中表结束的“了”),“out了”等新的言语变种。有学者认为全球化时代的第三空间是不同语言接触、冲突、协调、融合的地带,语言使用者通过个体自我协商创造语言变体,产生语言进化的驱动力。
一个多世纪以来英语对现代汉语的词法、句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汉语的话语权不断加强,汉语对当代英语的影响也开始显现。从五四运动时“德先生”、“赛先生”到现在的guanxi成为英语口语常用词。造成这种语言变异融合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的接轨导致更加频繁的翻译,甚至为此而出现了一门新学科接触语言学。[ ]不难想象,地球上的各种语言以此速度互相接触、影响、融合。再过一个世纪,一种崭新的通用的全球语言可能将不再是脑洞大开的幻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各种语言的影响因子或者说贡献度是不同的,自然有强势语言主导,有些影响力弱的语言甚至会走向消亡。虽然这种结果是不愿意看到的,但却无法回避。
经济和文化的力量根本就是无法阻止的,为某种语言创设保护机制也只存在于理论中。美国语言学家Mufwene提出语言的类寄生物属性,即语言依赖于语言使用者,如同寄生物依赖于宿主。[ ]这是因为语言一定要以该语言为基本生活支撑的使用群体去传承发展。而这个群体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自然会追求经济文化上的实用性和效率。学习使用强势经济、文化群体的强势语言,必然带来更高的效率。无论如何没法阻止不同语言间必然发生碰撞与融合这一总体的发展趋势。更无法改变的是融合后的新语言是在经济文化强势群体持有的语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也许能充分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历来为学界及政府所重视裕固语,同样面临年轻人无人会说、无法传承的危险境地。
三、大同亦或是灾难?
一种全球化的唯一语言,一定会大大提升整个人类的交流效率,促进全球经济、社会、文化的交融。很多人会为之欢欣鼓舞,至少未来的孩子们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第二门语言。但是一个整齐划一的世界未必是美好的,对于一种唯一的语言的缺陷也必须有深刻的反思。
但问题是全球化对语言进化的影响进入了句法层面甚至语言存在与消亡的进化命运层面,这就必须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单一带来不稳定性和危险性,加大了进化的风险。热带森林的物种多样性,丰富了整个森林系统的复杂性,在受到干扰时更容易进入新的平衡状态,从而提高整个系统进化时的生存率。而物种较为单一的生态系统,则更容易失去平衡被完全破坏。在这个意义上讲,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尤其是语言的多元性,是整个人类进化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全球化的进程不可阻挡,但到底语言进化该走向何方?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在改变生活,也改变了语言的形式,使得某种或者某几种语言的全球化变得越来越简单,同时越来越让人担忧。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帮助维护各语言的民族性和独立性,保持世界语言文化的多样性,需要更多、更深的反思。
参考文献:
[1]邱懋如. 可译性及零翻译[J]. 中国翻译, 2001(1):24-27.
[2]丁晓蔚. 第三空间中语言的自我协商式进化[J]. 海外英语, 2015(21).
[3]郭鸿杰, 周国强. 20年来英语对中国大陆现代汉语词法和句法的影响[J]. 外语教学, 2003, 24(5):18-22.
[4]SalikokoS.Mufwene, 陈治安, 马军军. 《语言进化生态学》评述[J]. 当代语言学, 2004, 6(1):88-92.
[5]陈力丹, 高楠.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J]. 江淮论坛, 2011(2):144-148.
作者介绍:薛晓瑾,女,讲师,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外语系,1978年生,陕西蒲城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