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的文化教育扶贫

2017-09-06朱柏谕郑松段铃兰陈子楠庄潇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教育扶贫精准扶贫互联网

朱柏谕+郑松+段铃兰+陈子楠+庄潇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治愚”和“扶智”,根本就是发展教育。

本文主要以互联网思维,探讨如何实现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教育扶贫。从乡村教育现状、互联网发展态势以及当今中国精准扶贫政策与发展状况等几个角度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取得教育扶贫在互联网视域下的新突破。

关键词:互联网+,精准扶贫,教育扶贫

Internet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verty reduction

Abstract:

XI General Secretary said that poverty reduction will help mentally. Children receive a good education in poor areas,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also blocking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Children receive a good education in poor areas,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also blocking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 Treatment of a fool " and " Fu Chi ", is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lative to economic poverty allevi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projects, such as poverty alleviation," educational " directed at the root cause of poverty and backwardness, take the area to be lifted out of poverty by the "key ".

In this paper, the Internet thinking on how to achieve Internet educational.From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the Internet and precise policie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oday's China the perspectives of research, with a view to achieving educational in the Intern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breakthroughs.

Keywords:Internet +, precise poverty, educational

引言

隨着李克强总理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的“互联网+”战略,加之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影响越来越大。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吸引高端人才投身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利用互联网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平等、开放的远程教育平台,从而缩小城乡、东西部的教育资源差距变得势在必行。

1.互联网平台的资源聚集和传播方式、效益效应

由《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作为指导纲领,我们的第一项工作应当围绕“互联网+”进行讲述如何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网络精准教育扶贫的发展。

目前我国偏远乡村基本实现4G网络全覆盖。以山东为例,“截至目前,LIJ东移动4G基站数超过7.1万个,实现了全省所有城区、县城、乡镇、高铁、高速公路、3A级以上景区的全覆盖以及 90%以上行政村的覆盖,4G城市道路测试平均实测下载速度达到 42Mbps。人们无论是乘坐高铁、动车,还是疾驰在高速公路上,无论是登临泰山之巅,还是漫步海滨,都能享受到4G网络的畅快体验。”

众所周知,在师资力量上,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有悬殊的偏差。享誉全国的名师大多分布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待遇好,提升空间大;而贫困地区由于群众教育观念缺失,教师职业环境差、待遇差,再加上环境限制,教学水平较为落后。而互联网平台可以解决这一矛盾,由于互联网“多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性,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得以被全国各地的教育点所用。网络媒体的信息通过网络社区、搜索引擎、视频分享网站、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数字阅读等渠道传播,类型多种多样,而且传播时效快,范围广,信息发布门槛低。在贫困地区,我们可以建立文化扶贫线上社区,官民直接交流,建立文化氛围,增强教育资源与贫困地区人民的直接接触,同时,贫困地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外界寻求帮助,以舆论推动当地教育环境的改善。

2.地区区域化、差异较大化的教育文化资源需求及其普适性

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影响和改变着该地区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导致全国各地的生产资料、教育资源、文化资源、信息传播资源逐渐呈现出差异。先富起来的地方,得以分配更多的教育资源,教育条件也同时进行了改善和提高,由此产生的各地教育普及程度及教育实施力度也就呈现出了差异。同时,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开放,文化接受和普及程度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文化包容性更强,经济的再创造力也随之提升,最终结果,是先富和后富地区越来越大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差异。endprint

传统的教育扶贫模式有很强的普适性,但也暴露出了很大的弊端。政府大力帮扶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绝大多数人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客观条件,但教育资源尤其是教师资源仍然短缺,学校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当地居民,其本身的文化教育程度就偏低。而近年来在大学生公益活动中兴起的短期支教,也因其短期性和无组织目的性受到了很大的争议,这些活动对于当地长期的教育持续发展效果式微、甚至扰乱了当地原本的教学秩序。村镇中的文化站也普遍存在着资源较少、更新较慢、文化落后等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村民使用较少,悬置等情况。教育硬件落实了,但很难使得资源更有效得进行传播,也很难精准得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接受到教育。

对于不同情况的人群来说,虽然需求程度有所不同,但需要的教育普适性是相同的。一种传播范围广、大众化并且具有长久影响力的资源普及平台或者方法的使用,应当是目前改变这一现状最为有效的方法。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互联网的传播具有互动性、快捷性、信息大容量性、检索便利性、媒体综合性、信息再生性,传播开放性、传播选择性等特点。互联网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同时互联网视域支持人们主观探寻发现和思考学习,有助于长期对于某个问题的跟踪和探讨。结合我国两会以来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利用互联网等形象技术平台发展和普及网络教育,缩短教育文化资源短缺应当是当下最为可能的产出方法和解决策略。

3.如何搭建实际应用平台整合教育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地逐步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针对各地区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参次不齐以及扶贫地区教育落后的实际情况,在搭建的网络教育资源与新课程理念之间的实际应用平台上如何整合好教育资源,让扶贫地区群众能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网络教育资源便成了我们研究的内容之一。

在构建实际应用平台,整合教育资源方面,最为重要的便是使贫困地区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资源,形成自己的资料库以方便管理与运用。资料库的形成,首先需要大量的技术与智力支持。以自身资料库为基础,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构建实用性高、更新率快的资料库,满足同学们的学习需求。

其次,贫困地区大多具有封闭性,因此构建平台的第二个关键点即为增强外界交流,拓宽平台范围。根据互联网的特性可以得知,在新媒体时代下,媒介即信息的特点日趋加强。媒介即信息是指人类只有在拥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响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当我们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整合教育资源时,我们已将知识、信息和思维通过媒介传递给了贫困山区。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贫困地区在空间上的封闭性。

4.如何让扶贫地区的扶贫对象积极地参与到网络教育之中

在许多贫困地区他们自身对互联网平台不了解以及存在的对互联网教育的不关心、不感兴趣的心理,所以我们应该如何让网络扶贫真正深入到扶贫群众当中,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网络文化扶贫的进程中来,这是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想要推动扶贫地区群众积极的参与到网络教育扶贫中,加快实用移动终端研发和应用。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合理规范采用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定制研发简单易用、控制成本的手机及其他终端设备,满足贫困地区群众的使用需求成为势在必行的一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移动端实现了互联网的便捷性,提高了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速度,打破了互联网仅局限于PC端的限制。移动端的便携性与便捷性,能够使得贫困地区的群众随时随地展开对知识的学习,而无需在特定的空间内进行学习,提高群众的学习趣味性。同时,移动端低廉的价格与超高的性价比也是优于PC端的特点之一。

5.大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在扶贫教育网络化的今天,文化的产出方式已经发生了由单一到复杂,由普遍到定向,由一类人产出发展到多层次产出的活热化阶段,而在这样一个渐变而又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手里握有教育文化資源最多的人群毫无疑问就是我们的大学生,大学生能够作为文化资源产出的最主要来源,提供大多数的教育资源,以及很好的优化、管理、整合、传播网络教育文化资源,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合理性。

5.1大学生在学校和家乡之间的桥梁作用。

通过我们的调查走访,我们发现,虽然国家一直在巩固义务教育水平,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但是在十分贫困的地区,接受知识和信息时间较晚,不管是文化还是经济水平都与城市差距很大,而对于这些可能大政策一时还无法触及到的特困区,我们就可以利用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在学校和家乡之间的桥梁和沟通作用。

目前我国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他们中很多人从自己的家乡走出去,去到经济较为发达、文化较高的地方学习。大学生对社会的发展和现况又有着更为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他们也是最了解自己家乡的人。因此,他们可以将自己所接触到的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及时地反馈到自己的家乡,将网络扶贫、精准扶贫的政策和知识传达到自己的家乡;另一方面,农村大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系统和搭建的有关网络平台将位于自己家乡的贫困区域、贫困信息等更为全面、更为精确地反馈给国家政府,有便于国家政府更精准地扶贫。

5.2大学生可以利用拥有的网络科学技术解决扶贫问题。

在网络技术逐渐普及的现况下,通过高等教育拥有更多的知识文化的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拥有的网络文化或者是科技技术来助力扶贫问题。

国家鼓励、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发各类移动终端的有关“网络扶贫、精准扶贫”得应用程序,通过这样一些应用的开发和扶贫手段,致力让全国的各个民族都能更方便地使用和利用互联网,能通过互联网和网络设备更快地实现脱贫致富。而大学生群体也应响应这样的号召,利用学习的互联网知识解决扶贫问题。endprint

5.3大学生可以向贫困地区宣传和传播互联网知识。

通过查阅近几年来中国各个大学“三下乡”活动,我们发现,50%以上的下乡团队都选择了“助学”这个中心点,“支教”成为了最为普遍的下乡方式。可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下乡宣传和普及互联网文化知识的却不多。而在刚覆盖好网络的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此时更多的需要的是网络文化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等的普及。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应该在政府的帮助下,积极地下乡入户去宣传网络扶贫,传播网络创新创业知识,解读创业扶持政策,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培训等,以此助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带动贫困地区的脱贫积极性和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6.结果分析与讨论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治愚”和“扶智”,根本就是发展教育。相对于经济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貧等,可以说,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就是扶贫攻坚战中的最短板,扶贫攻坚就是要克服教育这块“短板”。而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联通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互联网文化教育扶贫将会逐渐成为精准扶贫的主力军。

而大学生群体作为当代社会最具活力与责任感的群体,也必将肩负起文化教育扶贫的重担!

致谢

从立题到通过到最后的完成论文,感谢每位伙伴的认真负责和刻苦奋斗;也感谢辅导老师给出的建议和指正。本文能够完成,都来自于各位的用心与认真!

参考文献:

[1]刘长文,刘珂.山东移动4G网络为“互联网+”铺就信息高速路[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5,(8):57-59.DOI:10.3969/j.issn.1003-9589.2015.08.018.

[2]《教育扶贫:从“扶教育之贫”到“依靠教育之贫”》刘军豪、许峰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6年6月

[3]《面向文化精准扶贫的措施研究》张喆

[4]《实施远程教育扶贫的可行性分析》[J].安家骏.河北工业科技.2000(06)

[5]《教育扶贫:直抵大山深处,实现精准扶贫》[N].董鲁皖龙.中国教育报. 2016-01-18 (001)

[7]阿里研究院.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5)[R].阿里研究院.2015.

[8]陈佳华;叶翀.浅析农村电商及特色化进程发展[J].电子商务.2015(10).

[9]李国英.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州学刊.2015(11).

[10]杨亚静:《新时期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战略选择:文化扶贫》,《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年第3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扶贫精准扶贫互联网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