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新策略
2017-09-06胡川华
胡川华
摘 要 语文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性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非连续性文本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与连续性文本有着本质区别,是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呈现,有着更加浅显、易懂的教学优势。因此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人教版的教材为例阐述了如何更好地运用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教学。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7.049
非连续性文本,又被称为“间断性文本”,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图表、目录、图解、广告等,在中小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其中以语文教学最为突出,主要有目录、课前导读、课下注释,穿插在课文中的图表、文字等。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教师及文本之间的关系,在教授阅读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教师为学生讲解课文,而是在学生、教师、文本三个要素之间建设起沟通渠道,通过学生、文本以及教师三者进行对话来获取信息。本文通过介绍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并且通过教学实例来阐述如何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
1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1.1 实用性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综合性比其他学科要更强一些,在课堂上讲述课程的时候,往往要包含一些历史、政治、地理等相关知识,一些难度比较大的课文还会考验到学生的逻辑能力。由于语文比其他学科更具有实用性,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生活方式要求更加强烈,这一点上非连续性的文本很好地做到了。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往往会要求学生领悟或者分析信息,学生通过学习后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将它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实用性文本的内容也更加倾向于生活中的事物。
1.2 灵活性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导致他们处于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由于其构成形式多为独立的信息组成,相比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是更加富有跳跃性、吸引力,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既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与发散性思维,更是吸引了学生的目光。
2 应用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
阅读对于学生的各科目学习都至关重要,通过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各方面的知识,通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更具有积极作用,可以让学生的多学科知识体系得以更好的构建和发展,现如今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在当前较为普遍,但是要让这种阅读更加有效,就需要教师的努力和策略运用。
2.1 贴近生活
与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课堂只局限于书本上,学生所学到的内容是与现实割裂开的,这种教学方式是落后又畸形的,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如今的语文课堂是要更加贴近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做好筛选辨别工作,在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等课程中,要注重依据语文教材在实际生活中取材,比如:讲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某一单元的写作课《怎样搜集资料》时,教师可以扩展学生查找资料的范围,不让学生只去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而是遠离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去找一些电器设备的说明书,说明书上的内容大部分都属于非连续性文本,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水平,同时也将课外的资源引进课堂之中。
2.2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目标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如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中,教师要注重把握教学的难度,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还处于迷茫期,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烦恼,教师在这节课要注重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倾听能力,这就是这节课的目标,确立这个目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可以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包括口头表达,文字书写,甚至通过绘制图画,再由其他学生对这些表达内容进行讨论,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认知能力。
2.3 扩展教学资源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同时也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传统的教师,由于条件的限制,课程资源十分有限,但是在科技发展迅猛的现代社会,移动互联网快速传播,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应运而生,教师获取资源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开发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进行课堂延伸,使课堂呈现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如在开学之初,同学之间还比较缺乏了解,可以利用相关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课来进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过程,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用简短的话,即非连续性文本,来介绍自己比较熟悉的同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
基于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特点,结合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过程要与生活相接轨的理念,笔者认为非连续性文本引入初中语文阅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文本阅读的多元化体验,提高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更是对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具有重要意义。
3 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存在着直观、简单、明了、醒目及概括性强的特点,因此在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上,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传统阅读教学法开展,而应当涵盖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写作教学等多个方面开展。
3.1 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人教版语文教《爱莲说》课文的教学中,通过对连续性阅读材料的转换,我们可以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而本文因为主题明确、脉络清晰的特征,我们不用过多地讲解文章,学生便能够从课文中明白含义。在本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莲”作为主要的对象,设计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将这一活动设计为四个方面:首先,查找有关莲花的资料,如莲花的种类、名称、作用等,并将其整理为一个科普性的资料;其次,收集各种莲花图片,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绘画莲花,并附加莲花介绍,从而突出莲花的形态美与内在美;再次: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网络等方法查找有关莲花的诗词及名言名句,将这些内容作为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以“莲”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这种综合性的教学不仅融合了阅读材料,且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endprint
3.2 口语交际中的应用
口语交际需要师生查找大量资料,这些资料就是非连续性文本,学生要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为己所用,再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后进行表达。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引导学生阅读,获取信息,并相机表达,为学生做示范,并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比如在《醉翁亭记》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我印象最深刻的佳句是……,因為……”的固定句式说话,在“拓展训练”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分享自己印象最深或者最向往的地方是哪里,描绘该地的美景或者自己所熟悉的风土人情。另外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想象的方式,真正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为口语交际服务,从而也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3.3 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3.4 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多个学科相互融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同一篇作品中体会到其他学科的内容,比如科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融合,也可以生活与品德之间的相互融合,甚至可以多学科同时融合,比如科学、生活与品德之间等等形式,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着重于图表的解读,让学生学会从图表中获取相关知识点,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多科目知识,还能提升阅读能力,并能够举一反三应用到其他读物的阅读中,学会各项科目的知识应用与实际生活。
4 结语
非连续性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教学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应当在教学时间中不断创新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不可脱离现实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前,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特点,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阅读课堂设计。
参考文献
[1] 陈美兰.从非连续性文本谈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教学[J].语文学刊,2015(3).
[2] 刘灿林.走进“非连续性文本”考点,提高图文互换的实效[J].福建教育,2015(Z2).
[3] 孙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5(34):28-29.
[4] 唐丽琼.挖掘教材资源开启探索之门——第三学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14(18):65-66.
[5] 轩颖,李荣冉.基于比较的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26):34-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