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盟援助中亚国家高等教育的动因及路径

2017-09-06李丹

科教导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欧盟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

李丹

摘 要 教育是欧盟援助中亚国家的优先领域,其三大高等教育对外合作支持计划:“坦普斯计划 ”、“爱拉斯谟世界计划”与“爱拉斯谟+计划”完善了中亚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现代化进程,提升了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了高校地区融合与对外合作。借鉴欧盟高等教育对外合作计划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合作与共同发展有很大裨益。

关键词 欧盟 高等教育 对外合作援助 乌兹别克斯坦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7.003

欧盟“坦普斯计划”、“爱拉斯谟世界计划”与“爱拉斯谟+计划”是效果强大、成效卓越的支持中亚国家教育体系改革的工具之一,在促进欧盟保持科技、文化领域领先地位,提升欧洲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政策的同时,其切实可行的系列项目对促进受援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乌兹别克斯坦1997年实施并颁布新的《国家教育法》及《国家人才培养纲要》,确立了将教育作为国家优先发展方向,制定了相应政策方针,对高等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和完善产生了深远影响,[1]通过教育保证乌经济顺畅发展是乌高等教育面临的任务之一,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是各种因素叠加的效应。

1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对外合作动因

1.1 国内高等教育现状

乌高等教育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乌国内接受高等教育人数有限:乌兹别克斯坦高校每年招生有名额限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2012年至今在保持总数不变,高校录取比例从2012年的13%降到了2016年的9%,取得高等教育学历资格人数受限,体现了乌高等教育获取的屏障,也反映了国内高等教育需求的强劲态势。

(2)乌高素质人才匮乏:2014年世界银行发布《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现代化》报告中指出,工业、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满意度不容乐观,只有33%的企业表达了毕业生知识技能水平与社会发展不同步的担忧。[2]联合国《援助乌兹别克斯坦发展框架计划报告(2010-2015)》中也提出乌劳动力质量与职业对其技能的需求不相匹配。[3]

2011年以来乌各级教育部门着手实施教育与生产一体化战略,为了培养有竞争力的劳动力推行高等教育体系改革,打造高等教育现代化体系,这也是乌积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援助项目的原动力。

1.2 歐盟与中亚新伙伴关系

教育是欧盟援助中亚的优先领域及最重要领域之一,它既是欧盟影响和塑造中亚国家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价值观输出与利益共享的主要工具。[4]2015年乌高等与中等职业教育部部长出席欧盟-中亚教育部长会议,推动了乌与欧和中亚国家教育领域对话机制的建设。加强中亚国家在教育合作上的对话,最终目标是促使中亚国家教育体制向欧洲转型,[5]各项高等教育对外援助计划提升了欧洲高等教育对外的影响力和形象,也是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愿景与需求。

2 欧盟援助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路径

乌《国家人才培养纲要》指出乌高等教育体系主要任务是保证“培养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专家型人才,培养能够保障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人才”,这项任务的成果之一即发挥国际合作的作用。欧盟通过援助能够对中亚各国的发展产生“知识驱动力”,从而全面增强欧盟对中亚的影响力。[6]

2.1 欧盟援助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领域项目之“坦普斯计划”(Tempus)

“坦普斯计划”是欧盟实施的对外合作计划即“大学跨欧洲学习项目”。该计划目的是促进涵盖国家和地区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转型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改革、合作与交流,以促使这些转型国家的教育发展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1994-2013年20年间“坦普斯计划”在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援助项目达到81项,位居欧盟援助中亚5国项目数量首位。“坦普斯计划”投入资金3400万欧元,遍及乌兹别克斯坦所有州的55所高校参加了项目实施。作为平等、互惠的项目,“坦普斯计划”是乌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领域最大的项目之一,为促进高等教育领域创新机制与强化高等教育与生产部门合作奠定了基础。

2.2 欧盟援助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领域项目之“爱拉斯谟世界计划”(Erasmus Mundus)

“爱拉斯谟世界计划”是欧盟2004年基于“爱拉斯谟计划”(“欧洲共同体高等教育学生流动计划”)推出的高等教育对外合作计划。该计划实施目的是通过国际合作提高欧洲高等教育质量,确保欧洲在世界教育领域中的先进地位,并有利于推进援助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2004-2013年该计划资助乌48人联合培养,①2007-2014年乌有49个机构参与伙伴项目,867人参与交流与培训,②是中亚接受援助人数最多的国家。乌高等教育通过参与“爱拉斯谟世界计划”提高了教学质量;创造了促进人员流动机制;建立了与欧盟国家长效联系机制,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创新,加强了高等教育、产业与社会的关联度,促进其弹性整合与多元发展,为促进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2.3 欧盟援助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领域项目之“爱拉斯谟+计划(2014-2020)” [Erasmus +(2014-2020)]

2014年欧盟正式启动“爱拉斯谟+计划(2014-2020)”,即“欧盟的教育、培训、青年和体育计划(2014-2020)”计划。其目的是提高欧洲高等教育质量,通过推动国际合作及第三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7]“爱拉斯谟+计划”合作模式已经成为全球高等教育跨国合作交流的典范,将欧洲维度和国际化维度融合,减少了两者之间的张力。[8]乌27所高校和欧盟42所高校合作成功申请12个项目,占中亚国家申报成功总数的52%。2015年乌178人赴欧洲、欧洲69人赴乌短期交流、培训与学习,援助金额总计95.2万欧元。[9]“爱拉斯谟+计划”为改善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体系提供政策支持,促进了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并改善其质量,保障其顺应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了高等教育管理水平提升及国际化发展;促进了乌兹别克斯坦地区融合及同世界各地区合作。endprint

3 结语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体系通过与欧盟、俄罗斯、中国等高等教育援助與合作项目从完全依靠政府逐渐走向独立。通过一系列高等教育对外合作计划强化了与欧洲高等教育体系日趋融合的2级教育体制,巩固了为劳动力市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质量保证体系,支持了“特定专家特定培养”的定向、定制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了其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凸显了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态势。同时通过强化高校管理与高效创新机制,为新科技的研究与应用、创新发展提供了资源环境。

中国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是增进双方民众相互了解、促进双边关系发展的渠道之一。当前中国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领域合作有上合组织框架下“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等平台,主要体现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及师生交流等校际合作层面。为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克服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层次低、学术性交流较少与覆盖面不够广泛的薄弱点,让合作发展成果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人民,借鉴欧盟高等教育对外合作计划对中国进一步实施对外高等教育领域合作有很大裨益,也可为探索与研究大学国际联盟框架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提供视角。

注释

①② “爱拉斯谟世界计划”援助乌高等教育数据主要源自“坦普斯计划”驻乌 官方办公室协调员安济扎·阿普杜拉赫玛托娃2014年“爱拉斯谟+计划” 塔什干信息日《“坦普斯计划”在乌20年》报告

参考文献

[1] 孟凡丽,邢芸.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及政策分析[J].俄中亚东欧市场,2012(5):50.

[2] 世界银行《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现代化》报告[EB/OL]:http:// www.worldbank.org/content/dam/Worldbank/document/eca/central-asia/Uzbekistan-Higher-Education-Report-2014-ru.pdf

[3] 联合国《援助乌兹别克斯坦发展框架计划报告(2010-2015)》[EB/OL]:http://planipolis.iiep.unesco.org/upload/Uzbekistan/Uzbekistan_UNDAF_2010-2015_rus.pdf

[4][5] 徐刚.欧盟中亚政策的演变、特征与趋向[J].俄罗斯学刊,2016(2):18-25.

[6] 刘继业.欧盟对中亚高等教育项目的援助[J].国际资料信息,2010(3):28.

[7][8] 孙华,蒲欣.欧洲联盟“新伊拉斯莫计划”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 当代教育科学,2015(21):46-47.

[9] 欧盟驻乌兹别克斯坦代表团《2015年欧盟与乌兹别克斯坦年度报告》[EB/OL].endprint

猜你喜欢

欧盟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
欧盟钢材反倾销对酒钢(集团)公司出口影响的调查
探究反倾销措施中的价格承诺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英国退出欧盟对市场的冲击效应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