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传统产业园区的“智慧化”研究

2017-09-06邓岩何忍星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产业园区智慧化发展路径

邓岩+何忍星

摘 要: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器,而智慧产业园区是在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下,产业园区发展的高级阶段。本文在界定智慧产业园区概念基础上,分析河南省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其智慧化转型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智慧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发展路径

0 引言

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出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为基础,“打造高端引领的创新增长极”。河南省目前共有170多个产业园区,对河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但绝大部分与“高端引领的创新增长极”仍有较大差距。

随着智慧城市的兴起,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传统产业园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充分运用“智慧理念”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塑传统产业园区,切实提升园区整体功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产业园区升级为智慧产业园,在未来的发展中起到高端引领的作用,是河南省传统产业园区实现新发展的理想选择。

1 智慧产业园区的界定

基于智慧城市的理念,有学者认为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和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小范围的缩影,既反映了智慧城市的体系模式与发展特征,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1]。也有学者认为智慧产业园区是产业园区信息化的表现,并将产业园区智慧化要素归为信息基础设施、园区管理服务、政策环境和产业促进四大类,帮助园区实现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转变[2]。

本文认为智慧产业园区不同于传统产业园区的信息化,是园区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核心要素包括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智慧化的基础设施、充足的金融资本等。智慧产业园区集聚这些核心要素,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用,服务于园区居民与企业,推动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2 河南省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2.1 全省产业园区的分布现状

(1)地区分布

河南省现有各级各类产业园区共174家,其中洛阳、南阳、信阳、郑州、新乡等8个地区的产业园区均超过10个,共105个,占全省总数的60.34%,是全省产业园区的重点分布地区。从数量上看,省内各地级市拥有产业园区数量与其所辖县市区的数量成正比例对应关系。

(2)组成类型

在类型分布上,全省产业园区多以现有各级开发区或各县市区自身城市工业区为基础形成的,大多为综合型产业园区。其中包括郑州、洛阳、南阳、安阳、新乡、平顶山与焦作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2家省级高新区,135家县(市区)级开发区。其中发展较快的产业园区多聚集在郑州、新乡、洛阳等地,其他地区的产业园区则发展较慢。

2.2 全省产业园区的经济现状

(1)产业园区成为全省工业发展的核心支持力量。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9195.70亿元,而全省产业园区达到51613.89亿元,占全省总数的65.17%,同比增长12.0%;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5174.14亿元,而全省产业园区达到2972.41亿元,占全省总数的57.45%,同比增长10.0%。

(2)产业园区是吸纳就业的主阵地。2015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期末数为703.26万人,而各级各类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期末数为452.55万人,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64.35%。由此可见,产业园区的发展能够吸收省内大量劳动力,有效解决剩余劳动力外移和就业问题。

(3)产业园区是投资建设的重点对象。2015年,河南省产业园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850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52.0%,贡献率为46.4%。2016年,全省产业园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52.9%。

(4)产业园区的聚合效应已初步显现。一些产业园区以原有开发区、工业园区为原型,这些产业园区有完整、科学的规划,产业布局合理,基础较好,已形成较大规模,集聚协同效应也已显成效,郑州航空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 河南省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省产业园区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总体表现为“布局散、管理乱、技术低”。

(1)空间发展不平衡。近年来,河南省产业园区建设成果显著,但存在着各地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总体而言,郑州、洛阳、新乡产业园区发展较好,而三门峡、驻马店与信阳的产业园区实力较弱,其他地市园区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全省产业园区整体发展水平呈现三级分化。

(2)产业布局不合理。河南省产业园区之间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主导产业带动性不强且多为传统型或资源依赖性产业,尚未形成真正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各产业园区内部产业关联性低、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产业链不完整,导致园区专业化程度低、缺乏竞争力。

(3)高素质人才不足。虽为人口大省,但河南省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且高学历人才向省外流失严重。根据2016年河南省人口抽样调查,常住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比仅约6.74%。并且省內国家重点院校少,全省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高校,而大多一本院校集中在郑州、开封、焦作与新乡等地,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较少。

(4)土地和资金支持存在障碍。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河南省工业用地尤显珍贵,有限的土地资源难以满足产业园区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规划建设不合理也导致土地利用率不高。在资金方面,虽然存在政府财政投入、风险投资、民间投资等多种投融资方式,金融政策也已初见成效,但投融资主要渠道依旧集中于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获取资金渠道过于单一[3]。

(5)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河南省各地市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均衡,且多数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服务功能有待完善。2015年底,河南省平均每个产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04.48亿元,而只有郑州、焦作、漯河等7个地区的园区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11个地区在此之下。

(6)园区管理服务体系存在不足。智慧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构建高效的管理制度与服务体系,而河南省内产业园区大多将传统行政管理机构直接复制到产业园区,形成“强政府、弱市场”的管理机制,与“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理念相距甚远,难以满足园区发展的需要。

4 河南省产业园区智慧化转型路径

4.1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园区服务体系的完善能够打造舒适、便捷、和谐的园区环境,才能保证项目顺利入驻,并得到快速发展。

首先,增加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在政府财政投入的主导下,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吸引各类社会资金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软环境;其次,采用市场化融资方式,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多样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系;最后,依托园区现有基础设施,着重信息化建设,实现与园区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为园区居民与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2 构建智慧化管理服务体系

构建园区智慧化管理服务体系,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策引导为主要方法服务企业发展。

首先,正确处理好园区管委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政产学研之间的关系、园区与所在行政区之间的关系,这三种关系是园区管理机制运行的基础。其次,树立服务型政府与阳光政府的管理理念,为改善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做好思想准备;最后,建立智慧化政务服务平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政务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园区内各主体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园区政务服务。

4.3 优化园区内产业合理布局

产业园区只有提高园区内产业关联度、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发挥产业集群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产业园区的整体竞争力与园区内企业竞争力。

首先,提高园区内产业关联度。关注园区内重点产业发展,通过相关产业的集聚形成区域特色产业体系;完善园区内产业链,确定主导产业以及配套产业,定位产业链条上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与缺失环节,并针对各个环节采取具体措施。其次,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应以政府相关部门、产业园区、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中介机构等为载体,按照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的思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园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活动,提高园区持续竞争力。

4.4 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河南本土高素质人才缺乏,因此需要建立灵活高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强化高素质人才保障体系、加大人才培训措施等,使高素质人才均匀分布到省内各个地市。

首先,建立灵活高效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省内各产业园区与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才培养合作制度,针对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可采取短期聘用、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进行引进,并简化引进手续。其次,强化人才保障体系。为高素质人才提供适宜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制定“住房、科研、教育和医疗”等方面配套的政策措施,增加人才归属感。最后,提供专业化的人才培训方案。园区企业应采取专业化教育和培训,使员工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打造出有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的团队,创造激励、创新、宽容的文化氛围。

4.5 完善多渠道投资融资体系

资金是制约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问题,河南省产业园区也不可避免受到这一问题的制约。而河南省产业园区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必须完善园区投融资体系。

首先,优化园区投融资环境,推进地方信用体系的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其次,政府主导建立支持园区建设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基金,优化专项基金分配措施。最后,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入风险投资、民间资本等其他社会资本,保证园区建设资金的持续投入。

4.6 推动各地区园区协调发展

河南省不同地区存在多方面的差异,这就需要站在河南省全局的角度对不同区域的产业园区进行区别对待,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首先,省级政府部门要提高对偏远地区的重视程度,主动帮助其找到发展方向并提供相应政策给予支持。其次,地方政府应提高对本地区的正确认识,依靠本地特色建设产业园区。例如,濮阳市是中原油田所在地,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应发挥本地区自然资源优势,集聚相关产业形成规模效应,推动本区域产业园区智慧化转型升级。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河南省传统产业园区“智慧化”转型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6B11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投入—产出视角下的河南省传统产业园区“智慧”化升级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7CZZ013);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智慧科技园区发展路徑研究”(项目编号:172400410249)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肖岳. “智慧园区”顶层设计的研究与探索[J]. 硅谷,2012,(15):99-100.

[2] 陈希. 产业园区的智慧化转型及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0):114-118.

[3] 车湘辉.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产业集群发展建议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0):37-38.

猜你喜欢

产业园区智慧化发展路径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分析
园区产业的投融资规划测算
浙江特色小镇初探
毕节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探讨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经济转型升级阶段我国流通企业商业模式探索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