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17-09-06杨复东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现代城市海绵城市措施

杨复东

摘 要:本文论述了有关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的问题,针对海绵城市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同时创新性的提出绿化景观的策略,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绵城市在建设原则以及应用措施,并根据对全文的总结,针对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海绵城市;现代城市;措施

0 引言

近年来,人们享受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城市部分居民依然雨水过大带来的不便,这些都是建设现代城市所要解决的问题。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出“在建设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净化的海绵城市”[1]。

海绵,顾名思义具有很强的吸水蓄水能力。建设海绵城市就是建设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水、蓄、渗水于一体用以应对雨水灾害的新型城市。这种城市建设理念打破了传统的下水道排水的城市雨水处理理念,将城市中的建筑、绿地、道路排水系统等多种基础设施结合成一个整体,综合城市基础设施和排水系统建设,对城市用水和雨水进行蓄存、净化、使用等,从而可以采用渗水方式补充城市地下水进行水循环,同时构建新型海绵城市,将雨水收集存储于城市中以便日后使用。从大自然自我调节功能来看,草地、林地都具有吸水功能,同理城市中的人工草地、湖泊也可以吸收大量的雨水,避免过量雨水汇集形成灾害。海绵城市中的“海绵体”同样具有吸收水分的功效,这样就避免因雨势过大造成城市积水的情况。而且,“海绵体”中的大量雨水还可以用于灌溉绿化、清理污垢等,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1 海绵城市的概念和构建原则

(1)海绵城市的构建理念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模式,是指在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控制、分散式贮存维持场地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较为一致,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的核心内容。从能量守恒定律来看,想要保持水源总量不变,就要将雨水进行渗透、储存、调节处理,实现场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要维持峰值流量不变,采取措施削减峰值,延缓峰值时间[2]。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包括铺装透水材料、绿色屋顶、雨水滞留设施、雨水湿地、储水池、调节塘、植草沟等。

(2)海绵城市构建原则

海城城市的构建的基本原则是在不破坏原有的生态水系的前提下,根据城市自身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想要基于这个理念建设海绵城市,要做的工作是将城市格局进行重新规划梳理,与城市环境建设部门统筹协作建设适合自己的海绵城市,要以各层级规划为控制途径,一方面限制开发有可能影响城市现有的水生态敏感区域;另一方面将“海绵城市” 环保高效的理念用于需要改造建设的城区,将“海绵体”的作用体现在城市建设的每个环节中。各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计划要依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如水文条件、水安全要求、水资源状况等,明确自身优劣势,创新建设和管理模式。

2 现代城市的建设理念

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是我国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现代城市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国家的发展,城市在整个经济发展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命脉,体现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现代城市的建设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现代化城市建设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建设不能以牺牲坏境为代价,而是要调整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的发展模式要从只注重科学技术和经济生产力向注重城市自身特色和品牌转变。不同的城市都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劣势,无论城市大小都要学会了解自身优劣势,扬长避短地放大自己的特色,这样做城市建设才得以持续发展,为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作出巨大贡献。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以现代化城市建设为基础,海绵城市的建设符合现代城市环保节能的建设理念,也与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原则相一致。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节能化和绿色化,建设高品质的现代城市对居民提高生活质量和国家强大都具有深远意义,我们要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努力建设更多的现代城市。

3 建设海绵城市的有效措施

(1)改变以往的城市建设思路

建设海绵城市首要任务是摒弃以往传统的建设思路,在过去的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不注重绿化的建设,多以建设城市建筑为主,不利于城市的绿色发展。而且,城市雨水收集,污水排放主要是通过地下管道进行,这种设施足以应对日常生活需求,但是在遇到连续强降雨天气的时候可能形成涝灾。基于目前的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城市建设是需将城市回归于大自然,注重对雨水循环利用的科学组织,利用场地源头设备针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循环有效的利用,以达到安全有序的顺利排放。

(2)促使海綿城市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采用的措施一般以这个方面为主:保持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不变、对遭受破坏的生态体系进行修补和恢复。第一,对自然“海绵体”进行保护,城市原有的天然的草地、林地、河流、湖泊、湿地都可以对保护城市环境的作用,要进行科学保护且并且保证外界元素不对其影响;第二,对已经遭受破坏的自然“海绵体”,运用科学有效的非化学方式对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3],并且同时保有原本的生态环境特色不变,从而确保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得到最大利用;第三,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可通过生物滞留设备、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绿色街道等低影响技术措施,加强对雨水的储存、渗透,补充地下水量以便在城市水循环系统中起到良好的作用,促使地面雨水径流逐渐的缩小,达到避免峰值径流的减小及内涝的出现。

(3)扩大城市“海绵体”规模

每个城市都有天然“海绵体”,在保证这些海绵体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城市自然景观特点建设更大规模、更好质量的人工“海绵体”。首先可以在城市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休闲广场空地上等扩大绿化面积,充分利用海绵体的功能,将城市屋顶空地资源充分利用,建设“绿色屋顶”并在城市中推行开来。绿色屋顶在留住雨水的同时还能起到节能减排作用,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其次,利用建设生态廊道来保护多种生态环境从而有利于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可以长久存留,也可以为动物的迁徙、居民用水的提供良好途径。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建设人工湿地措施改善水生态环境,依据地域特色建设人工湿地对于建设海绵城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endprint

(4)增加透水混凝土在园林景观中的使用

透水混凝土有效改善了传统混凝土、沥青无法让水分渗入地下从而补充地下水的弊端,增加透水混凝土在园林景观中的使用一方面可以收集大量雨水作为园林建设储备用水,另一方面可以让空气与地表进行热量交换改善城市温湿度。透水混凝土具有更耐用,透水性强,零污染的优点,这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节约了成本。近几年,透水混凝土不断被改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优势。

4 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

(1)海绵城市建设的社会意义

海绵城市的建设方式对城市老旧城区的改造来说是一个更加方便快捷、节约资源的方法。中大型城市的老城区面积大且没有功能强大的排水设施,与新城区的完善设施相比,老旧城区更容易因雨水过大发生大面积积水、水资源供需不足等问题,而且老旧城区的排水系统老化难以改造。建造大型地下调蓄水池或是大规模改造雨水管线等方案都难以在建筑密集的老城区进行,所以建设城市“海绵体”的可行性更高。通过将原有的老旧建筑的雨水管道接入周边公园、湖泊、绿地等,集中储存雨水,也可以利用住宅小区里的花园、草地等苗圃建筑构建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城市道路中绿化带也可以加上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施,有效的对地表径流加以蓄、留、渗、排等。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将防、排、蓄、渗、留等措施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大大减少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有利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维护城市居民安定的生活环境[4]。

建设海绵城市对城市水资源缺乏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也对全球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找到了解决出路。上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大量人群涌入城市,加大了对资源的消耗,其中水资源就是最不容忽视的。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实现雨水的最大效益化,为城市的水资源供需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水资源匮乏的压力。

(2)海绵城市建设的经济意义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就是加强对天然谁洗的保护力度,减少混凝土在城市给排水设施中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城市热气的产生和经济费用。建设好的海绵城市将对减少城市水灾、降低经济损失具体显著成效。城市储存的雨水用于城市的绿地、园林、景观用水,也降低了“净增成本”,同时减少了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为城市的建设节约巨额财产。

(3)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意义

建设海绵城市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体现,建设绿色现代化城市也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增加城市绿地建设面积,减少硬化地面的占地面积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据研究显示,城市地面硬化直接阻断了雨水补给地下水的途径,使地下水水位难以回升[5]。由于绿化面积的扩大,雨水的收集量也会增多,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后期处理用于工业用水或绿化灌溉,从而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可以说,海绵城市的建设实施为构建绿色美好家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5 结语

自从海绵城市进入人们视野并深入生活,人们对“海绵城市”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肯定。正如我國国家财政部网站在2015年4月2日正式公布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名单,这是落实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渠道,也是对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与价值的肯定。建设海绵城市要紧跟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海绵城市理念需要在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从而发挥其在解决城市洪涝灾害频发与水资源短缺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振强.海绵城市试点示范申报策略研究与能力建设建议[J].建设科技,2015(3):58-60.

[2] 王文亮,李俊奇,王二松等.海绵城市建设要点简析[J].建设科技,2015(1):2-3

[3] 仇兴保.海绵城市(LT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R].2014年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2014.

[4]张旺,庞靖鹏.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内容发展研究[J]. 2014(9)5-7.

[5] 五成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N].贵州都市报数字报,2012-05-29(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城市海绵城市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创新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之我见
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现代城市交通广播的服务功能探讨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