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人才培养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2017-09-06杜玉红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视阈国际化人才改革路径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国际化人才。重视外语教育(母语非英语国家和地区为英语教育),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世界选择。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培养国际化人才,高质高效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然而,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仍然面临着课程设计定位落后、教学目标知识本位、教学模式与方法单一、教学评价趋向应试等系列问题。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生态以及国际化人才所需的英语技能与素养要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科学选择课程定位,构建“技能+素养”型教学目标,完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评价走向实用化。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 视阈 大学英语教学 问题 改革路径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开设最为广泛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大学英语在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地位,使其教学质量受到广泛关注。在1982年“高等学校公共英语课教学经验交流”《纪要》发布至今的三十多年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改变,国际化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服务和适应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然而,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服务国际化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改革路径,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提供参考。

一、重视外语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世界选择

20世纪中叶以来,以经济全球化发展为主导和促进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与理解的趋势,促使各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化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程度的深入,引起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类似“世界公民”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取代了基于单一国家发展框架下“国家公民”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韩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培养能够输出韩国文化的世界公民;美国同样也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培养“世界级标准公民”。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也提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世界各国一致认为拥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是国际化人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1994年2月,韩国“21世界委员会”在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中,首要提出要提高人才的外国语言能力。即是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为了提高本国高校外语教育水准,也早在1997年就制定了美国高校外语教学的纲领文件《21世纪外语教学标准》。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对外语教育的重视,在母语非英语的国家和地区体现于对英语的重视。国内学者张贞爱等的一项研究显示,早在2008年,韩国的“高丽大学、延世大学、汉阳大学、西江大学、成均馆大学和首尔大学的全英语课程比例分别猛增到33.76%、27.02%、18.3%、17.92%、15.7%和12.4%”;束定芳的研究显示,2011年德国高校用英语开设国际化课程的比例占高校开设全国课程的5%;荷兰和丹麦更高达15%。我国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这些现象说明,加强英语教育是国际化人才培养所必须的。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不适应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已经表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和加强外语教育,提升其外语水平。在母语非英语国家,则表现为对英语的重视的提升。于我国而言,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着《规划纲要》提出的“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然而,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之需仍不相适应。

1.课程设计定位落后,难以适应各级各类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高质量教学的生成首先取決于精准的课程设计定位。当前,我国大学英语课程仍然是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主,或称为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21世纪前,通用英语作为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有其合理性和价值所在,而时至今日,通用英语作为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基础已经不断被侵蚀,其原因在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所处阶段,相比21世纪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这种巨变体现于:其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进,国际化人才日益为我国社会发展所需,并对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其二,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不同高校学生群体,乃至一所高校同一专业的学生群体,英语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三,我国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其英语水平相比以前有明显提高,近年来不少刚进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即能通过英语四级(CET-4),甚至六级(CET-6)便是例证。同时,一些高校减少大学英语课程学分和课时,以及国内一些学者提出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定位应由通用英语走向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或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其原因便是在于此。

2.教学目标知识本位,忽视人才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育。教学是传授知识或发展能力,一度是教育史上的争论。这种争论体现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便是,大学英语教学是固守、延续以往的以词汇、语法分析为主的知识本位,还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为主的能力本位。毫无疑问,后者是理论上的优选答案。教育部教高厅(〔2007〕3

号)文件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也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然而,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指示在实践中的执行效果似乎有限,未根本改变当前我国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照着PPT或课本宣读,并没有改变“费时低效”的现象。国际英孚教育集团发布的《全球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2015》似乎证实了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薄弱,该报告显示我国大陆地区成人英语应用水平处于“低熟练度水平”,在调查的6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47,不如同属亚洲地区的韩国(27)、越南(29)、日本(30)和我国台湾(31)、香港(33)地区。

这种实践遭遇尴尬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的课程设计定位仍然以通用英语为主,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学综合英语仅仅关心学生语言基础和技能”,“大学综合英语教材突出趣味性,体裁以小说、故事和散文为主”,造成了“大学综合英语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词汇句法的分析和灌输”。

3.教学模式与方法单一、虚空,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需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普及,使人类学习与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大学教学也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发生相应变革。近年来MOOC和翻转课堂的兴起和被广泛关注正是大学教学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和重视。《教学要求》也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英语学习网络课程和特色化课程有限,课程配套软件和自助学习平台开发落后,甚至一些高校的英语网络学习资源完全是四、六级试题。这自然无法引起大学生的兴趣,难以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学习需求,也就自然无法实现《教学要求》中对大学英语教学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的设计初衷,即“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作者以嘉兴学院为例的研究,证实了大学生没有养成利用英语网络课程自主学习的习惯,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国际化人才终生学习与主动学习这一目标的达成,要求高等教育阶段培育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然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与这一目标仍不相适应。

4.教学评价趋向应试,制约高校师生创生高质、高效教学。犹如高考是高中阶段教育的指挥棒一样,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也形成了以大学英语四级(CTE-4)、六级(CET-6)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机制。这种机制使大学注重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认为通过率是衡量大学外语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造成高校师生无法创生高质、高效的大学英语教学,甚至危及大学公共英语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的合法存在。《教学要求》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但在评价应试化的作用下,不少高校出台了“达到四、六级考试及格线的学生可申请免修大学英语课程”的规定;同时,随着四、六级通过率的提高,不少高校压缩大学英语教学的学分和课时,“原来16学分的大学英语课程都被普遍压缩到8-12学分”。一些高校为了促成通过四级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竟推出更高英语水平考试如六级、雅思、托福等的培训班。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的应试化倾向,使教学过程转移到最终的教学结果,并且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也一切依据考试形式和考点而进行,使大学英语教学过程脱离了培养国际化人才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

三、国际化人才培养视阈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路径

国际化人才培养视阈下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需要基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生态和国际化人才对英语技能及素养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处的现实生态是,高等院校规模已经超过2500多所,形成了国家重点大学、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高专院校等不同高校类型。各类型与层次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不同。近年来大部分省市的高考录取率都保持在80%以上,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生源质量和英语水平层次不齐。国际化人才的根本特征在于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国际性,这要求其英语能力不仅体现在良好的听说读写技能,还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素养。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生态和国际化人才对英语技能及素养的要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考虑以下路径。

1.科学合理选择课程定位。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应满足各类各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对于国内的“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其生源质量高,学生英语基础好,具备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多有国内外深造倾向,而利用英語作为工具进行学术研究又是学生将来升造所必须的。因此,这类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逐步向专用英语,尤其是学术英语过渡,我国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院校对此也进行了探索。

2.构建“技能+素养”型教学目标。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只是让学生掌握语言这门工具,把着力点放在听说读写技能上,使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或高校师生,均将这些技能的养成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要培养的是国际化人才,《规划纲要》对国际化人才的定义是“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因此,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转变单一的“技能”型教学目标,构建“技能+素养”型教学目标,在坚持提升大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跨文化教学可以让大学生获取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即对目标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理解能力”。于是,跨文化素养的养成既能培养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也能培育具有“中国芯”和能在世界舞台推广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人才。

3.完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使人类对知识的获得进入从所未有的高效与便捷时代,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机遇,完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学要求》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世界教学名师明确指出“若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教学工具的创新起不了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中这种实质性的变化,便是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传统模式,构建适应国际化人才英语学习需要的个性化、多元化英语教学模式,完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模式,推动“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这个‘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学生学习主要方式”的生成。目前,MOOC、翻转课程、微课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实验正方兴未艾,大多高校也开发了大学英语计算机网络课程,这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值得肯定和推广。

4.推动教学评价走向实用化。教学评价是教学改革的指挥棒,前面已述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以四、六级通过率为主导的应试化教学评价机制,已成为制约高校师生创生高质高效教学的重要障碍。因此,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走向高质高效,治愈“聋哑英语”的顽疾,满足国际化人才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必须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走向实用化,构建适应不同英语课程定位的考评机制和办法。

自1987年全面推广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来,为我国大学生英语能力和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相对科学、高效、便捷的测评方式,对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大学生英语水平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本研究所提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机制走向实用化,是要在继续四、六级评价时,改变大学英语教学应试化弊病,适应各级各类国际化人才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国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目标与实现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1(11):129-133.

[2]张贞爱,王克非.韩国外语教育国际化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5):345-348.

[3]束定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与定位——德国高校英语授课学位课程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01):137-141.

[4]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01):9-14.

[5]英孚教育.2015年度全球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EB/OL].(2015-11-12)[2016-04-10].http://bg.yjbys.com/diaochabaogao/22310.html.

[6]蒋宇红,周红.大学英语采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2):69-74.

[7]乔小六.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再認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156-159.

[8]蔡基刚.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向右还是向左?.2014(03):40-44.

[9]刘婷,罗春朋.大学英语课堂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09):107-111.

[10](澳)埃恩·海.教学的智慧——来自世界最好的大学教师的经验[M].刑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5.

[11]王丽丽,杨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8):159-162.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际化人才培养视野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路径》(项目编号:2017zc118)。

作者简介:杜玉红(1981-),女,甘肃兰州人,贵州理工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高等教育国际化。

猜你喜欢

视阈国际化人才改革路径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核心素养视阈下县域初中学科联盟建设的实践探索
核心素养视阈下中小学课堂评价的公平性研究
核心素养视阈下县域初中学科联盟建设的实践探索
我国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浅谈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