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英汉翻译中奈达“功能对等”与“形式对等”理论的应用

2017-09-06齐鑫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功能对等

齐鑫

【摘要】本文根据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以及形式对等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差异以及举例说明其应用效果。

【关键词】英汉翻译 功能对等 形式对等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作为现代翻译理论的鼻祖,主要倡导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翻译,1969年,他与塔伯合作完成了著作《翻译理论与实践》,对动态对等,意义的分析、翻译的步骤等话题进行了阐述,书中提出:“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 即翻译是在接收语中寻找和源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的对等话语。这个定义包括三个基本术语:(1)对等,即指向源语言信息;(2)自然,即指向受体语言;(3)最切近,是在极度相似的基础上将二者联系在一起。首先是意义上“最切近”,而在“自然”的基础上选择意义与原文最接近的译文,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即形式对等。所以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尽管功能对等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但同时也是一个逐渐递变的概念,因为奈达认同内容和形式等传统概念之间的“冲突”而非总能轻而易举的解决。奈达强调如果要确定对等效应,意义的对应必须优先于文体的对应,这是处理这种冲突的总体原则。动态对等即功能对等包括四个方面:文体,句法,篇章和词汇对等。

在实践中,译文读者理解原文的信息少于原文读者理解的信息,译者就需要拉长信息的表达形式,为使译文读者理解原文的信息与原文读者理解的信息趋于对等。好的译文应该读起来不像是翻译出来的,如果是逐字翻译原文,达到形式上的绝对对等,那翻译的意义何在?功能对等理论要求译者仔细研究原语和译语在句法结构、语言习惯用于和语法结构之间的异同。

二、功能对等与形式对等在翻译实践中的比较

奈达认为:功能对等和形式对等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对翻译的接受语所达的目的性不一致。功能对等是要求接受者和讯息之间的关系应与原来的接受者和讯息见所讯在的关系保持相当程度的一致。而形式对等,则强调要注意讯息本身的形式及内容,形式对等更关注接收语中的讯息与源语中的不同成分尽可能保持一致,在结构上与原文更为一致,利用这种方法翻译对准确性及正确性影响很大。中外语言学中语法结构不总是存在形式对应的,如果采用形式对等理论翻译,译文读者有时会很难理解原文想表达的实际语义,甚至造成误解。

试比较:It is a position which if we endorse ,it will really mean endorsing the rule of the jungle , that is a world without law.译文一:如果我们认可这种状况,那就真正意味这赞同丛林法则,也就是无法无天的世界;译文二:如果我们赞同这种状况,那就真正意味着认可弱肉强食的原则,也就是一个没有法制的世界。原文中“the rule of the jungle”如果采用形式对等的方式就是丛林法则,编者认为如果让译文读者更深刻明白原文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深度用弱肉强食更加贴切,原文中“a world without law”翻译为一个没有法制的世界更加贴切,译文一中的无法无天的世界实在是夸大了作者的本意。

由此看来,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要堅持使用同一种翻译方法,在翻译实践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及目标读者灵活运用最适合的翻译理论,使译文读者接收到的信息是与原文读者收到的信息是最接近的。

三、对等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1.词汇对等。一个词的意义在于它在语言中的用法。

例:It's the Atlanta at home by 25 despite a double double from Andrew Bogut. 虽然安德鲁博古特得到了两次运球,但是仍然不能阻止老鹰以25分的优势拿下比赛。double double 在体育用语中可以译为两次运球;例句2:We have finished 18 times double double survey .今年我们已经完成了18次偶极偶极测线。本句中的double double则译为勘探用语中的偶极偶极,关于偶极的词汇,在物化探用语中我们可以找到dipole一词,但是不经常被采用。另外以Agree with举例,He agree with me .他同意我的想法。The climate here can agree with me .我适应这里的天气。同样是一个短语,一词多义会对译者带来很多困惑,有时不知道如何确定真实的语义。

奈达认为“一种语言所能表达的事情,必然能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奈达认为,在人类的经验与表达方式中,都存在着 “共核”。例句:The United State 美国,美利坚合众国 我们通过音译或者意译都是无法直接找到目标语所能对应的意义,这就是语言的神秘之处。

我们举个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句字:

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建立贫困退出机制。

We improved measures for separating rural land ownership rights, contract rights, and and

management rights, and established a mechanism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people have been lifted out of poverty. 原文中的“三权”如果直接翻译为Three rights,那么译文读者很难理解源语的意图,到底是哪三种办法。译文对源语进行了延展,使得译文读者更有效的理解原文。endprint

再如: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We need to be clear that housing is for people to live in. 源语中的居住属性没有用形式对等方法,而是在最接近原文想表达的意义的同时,对“居住属性”进行了解释。

这两个译文像奈达所认为的,遵循“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

例句三: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and further progress will be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onge cities. All these efforts will make our cities more attractive and function better. “面子”和“里子”都是俚语,翻译的结果很多,本句中译者根据语境对两个核心词汇进行转换,目的也是为了人译文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

2.句法对等。提到句法对等,最先映入我脑海的便是英语和汉语之间关于性数的差异。我周围很多人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语法错误,将他说成SHE 或HER,将她说成HE或者HIS。在英语中,我们很难区分对方说的BROTHER是哥哥还是弟弟,GRAND MOTHER是姥姥还是奶奶。同样,我们需要了解源语言和目的语言之间存在的句法差异有哪些,在句法结构上是否可以达到对等,例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我们来看译文:Study harder and harder and you can make progress little by little. 句中加了连词AND作为衔接使句子看上去结构更完整。这是语言习惯造成的,也就是为什么英语一大段的文章我们短短两行就解释清楚了。

3.篇章对等。篇章对等也叫语篇对等,在进行篇章对等分析时我们要考虑上下文的语境,情景语境及文化语境,然后来体会源语要表达的实际意义。

上下文语境例句:I owe a debt for the good fortune that carried me into two seminal fields of science in one lifetime; and though I do not know to whom the debt is due, I conceived The Ascent of Man in gratitude to repay it. 我该感谢我的好运,在我的一生中在两个重大的科学领域得到启发。尽管我并不知道该向谁表示感谢,我编写了《人类的进程》一书来表示我的感激之情。句中作者用owe a debt for the good fortune来表达自己的幸运,第二句用了though I do not know to whom the debt is due,如果不结合上下文语境,那可能会翻译成尽管我不知道欠了谁的债。Debt有借款,欠款债务的意思,同时还有义务,恩情的意思,分句结合上文可知应为恩情相关的意义,故翻译为尽管我不知道应该向谁表示感谢。句尾to repay it,如果没有结合语境分析,那么很容易翻译成我编写了《人类的进程》一书来偿还债务。所以在有语境的前提下我们先要结合语境分析该如何选择正确的释义。

情景语境例句,邢夫人将房内人遣出,悄向凤姐儿道:“叫你来不为别事,有一件为难的事,老爷托我,我不得主意,先和你商议。老爷因看上了老太太的鸳鸯,要他在房里,叫我和老太太讨去。我想这倒平常有的事,只是怕老太太不给,你可有法子?”凤姐儿听了,忙道:“依我说,竟别碰这个钉子去。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的,那里就舍得了?况且平日说起闲话来,老太太常说,老爷如今上了年纪,作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的耽误了人家。”(红楼梦 第46回)从本段可以看出邢夫人性格懦弱,为求自保去找凤姐帮忙给贾赦娶鸳鸯,凤姐则借老夫人之口巧妙的回绝了,译者David Hawks将人物的心理活动观察的细致入微、淋漓尽致,译文自然生龙活虎贴近原文。

文化語境例句: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西游记 第一回)余国藩先生译为From that moment ,the stone monkey ascended the throne king ship.He did away with the word“Stone”in his name and assumed the title .Handsome Monkey King.余先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将隐字翻出,隐字除了隐藏的意义还有避讳,禁止的含义。这里面将石字隐了还表明猴王即花果山的君主,高高在上,石猴之名岂是他人能乎的。

4.文体对等。由于不同语言本身的句法略有不同,加之作者本身的行文习惯也不相同,在翻译时,我们要对源语和目标语言的特征都非常了解才能翻出更准确的译文。

举个例子: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一:

Two golden orioles sing amid the willows green;

A row of white egrets fly into the blue sky.

From my window the snow-crowned western hills are seen;

Beyond the door the east-bound ships at anchor lie.

译文二:

Two golden orioles sing amid the willows green

A row of white egrets flies into the blue sky

My window frames the snow-crowned western mountain scene

My door oft says to eastward-going ships “Goodbye!”

两个译文都用了ABAB的跳句押韵,这样从形式上达到了对等,最后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翻译,译文一用了直译,而据历史记载,三国时费伟出使东吴,孔明曾在此为费伟送行。他对费伟说:“万里之行始于足下。”后人把附近的一座桥称为“万里桥”。杜甫当然熟悉这些掌故,于是把眼前景物与历史事实熔铸入诗,就得出了“门泊东吴万里船”之句。这样一看译文二则意境更贴近原文。

参考文献:

[1]匡媛媛.英汉学术翻译策略研究:功能对等理论视角[D].南京大学,2016.

[2]余敏军.论英汉翻译中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0):193.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功能对等
语用学理论视域下的英汉翻译探析
头韵的英汉翻译在《学术英语》的实践和研究
高校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探究
浅析英汉翻译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方法
从文学的社会功用“兴观群怨”看《诗经》翻译之功能对等
英汉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
The Delivery of the Sense of Humor in the Translation of Jokes in Friends
The Impact of Media on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