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2017-09-06张增磊徐帅范俊

继续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能力本位工作过程课程设置

张增磊+徐帅+范俊

摘 要:加强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研究,对改进和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研究提出了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以及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方法,并通过课程实例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工作过程;能力本位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是士官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主要面向部队岗位培养技术技能型士官人才,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具有突出的军事性、职业性、系统性、实践应用性和岗位指向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与职业素养。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院校教学建设的基石。因此,规范和加强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研究,对深入开展士官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定位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按照能力本位的观点,紧紧围绕士官任职岗位,瞄准“技术技能型人才”定位,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有机衔接。应充分考虑所属军兵种使命任务,结合各自专业特点,探索建立具有院校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要根据士官岗位任职需求,兼顾职业发展,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明确学员经培训后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以及达到的职业技能水平,具有可测性,便于考核评估。

二、课程设置原则

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注重改革创新,强化问题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紧贴部队岗位需求、与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紧密衔接的教学内容体系,推进院校教学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

(一)坚持实战牵引

坚持战斗力标准,贯彻为战教战理念,紧贴部队作战训练需求,紧贴武器装备发展,着眼实战化军事训练新形势新任务,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构建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完善考核标准、创设教学条件,将实战化思想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

(二)瞄准任职岗位

坚持从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规律出发,以士官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准确把握岗位能力素质需求,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梳理典型工作任务,努力构建与部队任职岗位紧密衔接的、具有鲜明士官教育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

(三)突出能力本位

把握士官教育课程价值取向,推进士官人才培养由学科知识向工作能力转变,坚持以培养士官学员实践能力为主线,全程突出实装实操实作训练,着力打牢基本技能、精练专业技能、强化组训管理能力,为学员胜任部队岗位和职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吸收先进理念

坚持改革创新,遵循士官人才成长发展规律,树立全新的人才观、育人观、教学观,立足士官教育本质特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技术教育理念,更新完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确保课程体系的职业性、高等性和先进性。

三、课程体系构建

(一)确立“典型工作任务”框架

依据部队使命任务、装备建设发展、士官岗位职责及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等相关规定要求,详尽了解士官岗位工作任务的组成、内容、特点、要求,通过解构分析,总结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分类排序,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框架。

(二)建立“三级能力目标”模型

紧紧围绕士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依据“典型工作任务”框架,分析士官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素质,并将这些能力分解成单项能力(一般指完成任务所需的基本技能,如读图、识图、机械加工、仪器仪表使用等)、单元能力(一般指完成某一方面任务的能力组合,如装备故障检测、判断、修复等)和综合能力(一般指全面完成岗位任职工作所需各种能力的集合),并分级分类整合成士官人才“三级能力目标”模型。

(三)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对应能力目标模型,逐一分析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教学资源等内容,并打破学科体系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根据能力结构整合形成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组合、排序,形成具有士官教育特色的新型课程体系。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四、课程教学设计

(一)政治理论模块和军事基础模块

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军事基础课教学是士官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员军政素质能力生成的主渠道,对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设置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政治理论模块和军事基础模块课程及教学内容时,要落实军队院校教育总体要求,充分结合军兵种特点,紧跟学员岗位需求,增强军政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落实共性要求

要落实军队院校关于军政课程教学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要求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须达到规定的基本标准,确保学员思想政治素质合格,基本军事素质过硬。

2.体现个性需求

要综合考虑不同军兵种、不同战略方向学员岗位能力需求的差异性,详尽了解士官学员岗位能力素质需求,有针对性的设置训练内容,确保所训内容在实战过程中好用、实用。

3.融入實战背景

要坚持培育姓军为战、爱军精武、崇尚荣誉、敢打必胜的军人素养,突出使命意识、奉献精神、战斗作风的塑造,在夯实平时思想政治和军事素质的基础上,要综合考虑并融入实战背景,设置具有战术背景、突出使命任务的军事训练内容和战时政治工作、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政治工作等政治教学内容,着力构建具有实战色彩的军政课程体系。

(二)任职基础模块

任职基础模块分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两部分:

1.文化基础课程

文化基础课程是保证学员具备相应职业教育文化程度、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须掌握的重要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员基本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为适应今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必备基础,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必要基础,为部队岗位任职和职业发展奠定素质基础,在士官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和启迪性的作用。

(1)满足基本功能需求。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既要满足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使学员具备专业岗位所需的必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体现素质教育,注重学员综合素质培养,确保文化基础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文化基础模块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语言(含外语、语文)等,院校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士官成长需求灵活选取组合(如物理、化学等也可不单独设置课程,将相关教学内容整合到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中)。同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任职需要,同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可以有不同侧重点。

(2)综合考虑士官学员生源素质。根据近年来士官学员生源情况看,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相对较低、基础薄弱。因此,设置文化基础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学员生源素质实际,在课程教学设计上对文化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有所区分和把握。针对文化基础稍差的学员,在现有学时、内容基础上,可适当增设强化训练内容,弥补基础薄弱的短板。

(3)注重突出知识的应用性。根据士官学员认知规律,文化基础课程设置应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突出知识的应用性,适当弱化对知识点的公式推导、计算演算等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注重加强对知识点的运用应用等行动体系教学模式,使文化基础课程更加符合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特点。针对学科知识系统性与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物理等文化基础课程,建议不必刻意破坏其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可采用模块化方式构建若干知识模块,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现象、基本规律、基本应用,感悟思维方法,奠定基础素质,更好地服务后续课程的学习需要。

2.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是士官学员进行专业学习的必要准备,是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旨在使学员掌握专业学习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知识面广、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应充分考虑士官学员理论基础弱、形象思维强的实际,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思维,以满足专业课程教学需求为根本,坚持“必需、够用,基于任务驱动”的原则,采用符合士官学员能力形成规律的模块化、项目式、任务式等教学模式,构建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衔接的教学内容体系,将各类知识点分解到具体的任务情境之中,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让学员在参与工作项目和任务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培养学员必备的技术基础能力。

(1)以专业需求为牵引,构建专业基础课程目标体系。专业基础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应首先明确专业需求,按照机类、电类等不同专业类别,分析梳理各类专业在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相应专业基础课程的总体目标,进而分解成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具体目标,形成专业基础课程目标体系。

(2)以任务驱动为载体,重构教学内容。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对照专业基础课程所确定的目标体系,明确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必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遵循知识学习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围绕知识技能点设置由单一到综合的系列典型任务;按照“弱化理论、强化技能、突出应用”的原则,以典型任务为载体,将专业基础课程所需的各类知识点、技能点融入其中,形成以典型任务为主线的逐级递进的教学内容体系。

(三)任职岗位模块

任职岗位课程是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主体,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选择设计课程体系是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基本特征。因此,任职岗位课程应注重职业能力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岗位指向性,教学内容突出岗位化、实战化、信息化,课程设置与章节编排强调与岗位实际工作、工作情境的一致性,课程之间与课内章节之间采用串行结构。应按照“实用、管用”的原则,通过调研了解士官任职岗位职责,梳理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明确能力素质需求,提炼知识点技能点,整合設置任职岗位课程体系,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增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梳理选取典型工作任务

本部分是确定行动领域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梳理,理清任职岗位课程设置的边界。应以《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各类士官岗位能力素质标准等文件、规定为依据,通过广泛开展调研座谈、专家研讨等途径,充分了解士官岗位(群)职责,梳理选取结构完整、要素齐全、有代表性的专门工作作为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要注意表述的要求,要采取“对象+动词”或“动词+对象”的格式,语言要精炼,使用专业术语,文字不易过多。工作任务表述必须明确,能体现岗位职责或实际要做的事情,操作类的工作任务一般用操作、配置、使用等行为动词进行描述;程序类的工作任务一般用调整、准备、安装等行为动词进行描述;解决问题类的工作任务一般用计划、排除、选择等行为动词进行描述;管理组织类的工作任务一般用组织、管理、协调等行为动词进行描述。

2.分析明确能力素质需求

本部分是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的关键环节,在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分析明确与之对应的岗位能力素质,构建岗位能力素质目标模型,初步完成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化处理。在能力分析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岗位涉及面广、装备种类多样等因素,注重区分类型进行分类研究。如,按照岗位设置,可划分为技术保障类和操作使用类。其中,技术保障类要重点突出技术保障能力培养(具备技术员的核心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基本的操作使用能力培养(具备战斗员的一般能力);操作使用类要重点突出操作使用能力(具备战斗员的核心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基本的技术保障能力培养(具备技术员的一般能力)。按照装备类型,可划分为平台装备和单装(通用)装备两大类。其中,平台装备要突出全系统基本操作使用能力、核心岗位保障能力、岗位协同保障能力;单装(通用)装备要突出多型号装备的操作使用能力、多类型装备的保障能力、岗位协同保障能力。

3.整合设置任职岗位课程体系

本部分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在明确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对应设置相应专业课程,形成任职岗位课程体系,最终实现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任职岗位能力递进规律,按照工作对象+动作的动宾结构确定课程名称,按照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设置课程,确保任职岗位课程设置科学规范,形成单项、单元、综合三个递进层次的任职岗位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于钧,鹿雁慧.对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问题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11(3).

[2]来建良,任聪敏,杜红.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深入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2010(1).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刘洪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能力本位工作过程课程设置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能力本位的《影视艺人经纪》课程改革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