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2017-09-06王景胜

继续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青海大学技术人员基地

王景胜

摘 要:以青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为例,探讨分析了基地的定位、体制机制建设和有效发挥基地功能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我国改革向深水区和攻坚期推进、科技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各类创新主体加速发展时期,国家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分批推动了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已经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的重要机构。由于基地建设主体、分布区域和建设时间等因素的差异化,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很难形成整齐划一的运行模式。如何发挥基地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核心骨干作用,始终是需要实践和研究的现实课题。

2011年11月经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青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为全国首批20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之一。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青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按照“优化布局、突出特色、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基地运行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经过五年多的运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青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对基地的定位做出科学的分析与判断

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定位是指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必须找准其在社会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发展空间,确立其服务面向、发展任务和目标等,并对此进行的前瞻性的规划活动。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是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认定,以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补充、更新知识,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内容开展教育培训的机构,是国家培养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服务平台。作为以高校为主体的首批设立的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没有成功的经验和模式进行学习和借鉴,因此要实现国家培养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服务平台的目标,必须对其进行前瞻性的规划活动。

科学的定位是基地前瞻性规划活动的前提条件。基地在设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基地的定位问题,从基地继续教育的宏观和微观二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判断。宏观层面主要从国家设立基地的目的、基地继续教育的目标、基地继续教育的配套政策等方面进行梳理,形成明确的认知,明确继续教育基地的核心任务;微观层面主要从基地区域环境的特征,从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从高校自身的地理环境、师资队伍、教学和科研的实际出发,重点分析研究基地继续教育的潜在对象、基地继续教育依托的资源等。通过对基地所在区域政治、经济,基地培训师资,区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后,提出了以青海大学学科和师资优势为依托,以区域专业技术人才的学习需求为导向,从高、中、低三个层次,采用面授和网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的定位描述。实践证明,作为一所地处西部欠发达地方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这一定位是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基地逐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继续教育群体、建立了青海大学师资为主体的培训师资库、形成基地自身特色和继续教育的品牌。

二、逐步建立基地管理制度與运行机制

规范的制度和流畅的机制是基地运转的根本保障。《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实行分期分批建设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根本原则。为此,从基地的定位出发,建立了由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青海大学共同管理的根本制度。成立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青海大学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兼任正副组长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由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基地”宏观管理,青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基地”建设,青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三级管理体系。

分级目标管理使各级管理主体的责任得到明确,使基地的日常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基地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等要求,制定了青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方案》,并在运行模式、项目开发、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管理制度。上级主管单位按年度设立基地工作目标任务,并与培训部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对基地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分级的目标管理和配套制度的形成,为基地的发展带来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扩大了基地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得到提升,基地的建设方案得到了有效落实。基地于2012年在省内率先启动了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网络教育工作,合作建立了基地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并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课程,为区域内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提供了便捷渠道,缓解了工学矛盾,发挥了基地在区域内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以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与变革

基地始终高度重视国家供给侧改革、“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简放服”等领域的改革动向和举措,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新要求,关注非学历继续发展的动向,在变革和不断的创新中谋求发展。基地以专业技术人员需求为导向,在项目开发、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和培训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项目和课程

市场化就是对市场地位和市场作用的强化,主张以市场方式解决交易产品的供需问题,强调市场可以有效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大学继续教育市场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大学继续教育的基本发展趋势之一,也是大学继续教育走特色化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大学继续教育市场化发展与继续教育终身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要求是一致的。对于培训机构而言,由于多数培训项目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程度较高,其内容也处于不断变化更新之中,要获得项目就要为及时把握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研究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敏锐反应。为此,基地设立了项目开发办公室,在项目开发和课程设置上实施动态原则,指定项目开发人员根据需求变化动态跟踪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新需求,积极关注地方政府和行业系统的需求,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地方发展特点,开展以市场导向、企事业单位需求为主的培训。通过与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合作,了解地方企事业单位技术需求、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状况及培训需求,根据需求整合基地现有培训资源,制定相应的培训项目,以“课程超市”和“订单式”相结合的方式向委托单位提供培训项目,使培训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二)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创新和变革学习方式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成为人们特别是成人学习的首选。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模式,是对传统继续教育形式的有益补充,它使受教育者冲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时间上分散性和重复性的弹性教育。网络化的学习与教学是地方高校保证其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为填补基地在网络教学领域的空白,克服自建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课程经费不足、技术不足的问题,基地与专业的网络教育软件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开发了青海省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学习平台,并在2012年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参加在线平台公共课程学习的专业技术人员已达4万多人。通过创新学习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网络教学的创新,改变了基地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面授+网络”“线上+线下”的培训模式改革。目前,在线教育平台正在根据近年总结的经验进行功能升级,以期建设符合西部和偏远地区用户需求的网络教学平台。

(三)从资源整合出发,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继续教育资源整合是指在国家继续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采用整合的方式,对各类潜在的继续教育资源,即有形的物质继续教育资源和无形的非物质继续教育资源进行优势互补,综合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继续教育资源优势的创新过程。制约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发展继续教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理念、技术和师资等教育资源是关键性的因素,为了补齐短板,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基地在整合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有选择性地开展了对外的交流与合作。

一是加入了由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0所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单位和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共建联盟。我们与联盟高校在项目开发、课程建设等诸多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并就联盟网络课程的开放和共享达成了合作的意向。二是持续推进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为了提升基地继续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学院内部实施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在区域内推行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学院将符合基地办学条件的场所、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权划归基地管理办公室进行统一管理;为提升培训办学的水平,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竞聘上岗,优化了管理队伍。对于培训机构而言,培训师资是核心要素,是否拥有一支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又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师资队伍是项目设立的关键。为弥补基地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基地建立培训了以青海大学师资为主体,兼容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的培训师资库,从社会培训机构、高校、其它科研机构中选聘优质师资,同时适时根据改革的新要求,适时培养和更新现有教师队伍的知识和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是充分利用外部的优质网络平台资源和课程资源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从2012年开始,与一部分优质网络学习教育平台开展了合作,实现了“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发展理念,在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专业课培训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从可持续发展出发,注重培训特色和品牌建设

大学继续教育是大学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所谓大学继续教育品牌,简单说就是一所大学自己独具特色的继续教育的名称、专业、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相关内容的特殊标记,是大学继续教育的办学水平、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形成自身的特色与品牌,基地自成立以来就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作为主攻方向,从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普遍掌握的法律法规、理论政策、职业道德、技术信息等基本知识的公需科目和应当掌握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专业科目出发,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区域内率先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在线培训,并逐年增加了学习科目,供学习人员自主选择,同时根据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课学习的现实需求,依托青海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师资优势,分批次建设了建筑、化工、测绘、农林等多个领域网络专业课。

基地利用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强会计培训的品牌建设。会计类培训是学院多年来长期坚持的传统培训项目,拥有一支有多年会计培训经验的师资队伍,在区域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由此,基地做出了打造会计培训品牌的决定,在会计培训的项目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对外宣传方面统筹规划。在常年举办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职称、中级职称考试辅导班的基础上,分类开发了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企业会计培训项目,并利用媒体、会议和上门推荐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适时根据会计、税收的改革调整培训内容。基地不仅承担全省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三基”培训大纲的制定任务,还常年为区域内的事业、行政和企业单位量身订制会计培训课程,开展培训活动。会计培训的范围已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会计培训已成为基地所在区域的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特色品牌。经过五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专业技术人员的网络在线教育在区域形成了规模和效益,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逐渐成为基地培训的显著特色。

(五)从强化服务意识出发,不断强化基地日常管理

与学历教育相比,非学历继续教育具有社会化和市场性的特点。非学历继续教育所面对的对象主要是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其学习需求与在校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不仅需要灵活的安排学习时间,而且其目的性更加明确,即在获取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更新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办学单位必须按市场需求配置教育资源,按需办学,按需施教。因此,基地在日常管理工作始终注重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了班主任、教学质量测评与反馈等制度,对学员的报名、教学、考勤和日常生活服务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标准和流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管理人员、培训班、人事管理单位的QQ群或微信群,方便了学员、管理单位和教师沟通,加强管理部门对培训班管理;下放了网络平台学习考核查询权限,方便学员所在单位对学员的管理。这些措施强化了学员的归属感,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与效果,扩大了基地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郭秀丽.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定位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8).

[2]杜晓成,胡锐.大学继续教育市场化发展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2012(6).

[3]劉耀南.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网络学习[J].成人教育,2012(5).

[4]吴秀兰,蔡小红.西部地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5(11).

[5]严曙光.地方院校继续教育品牌建设“五要”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4).

猜你喜欢

青海大学技术人员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作者声明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
青海大学高原医学中心介绍
我的基地我的连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