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特征分析
2017-09-05周文福崔鑫曹莉
周文福+崔鑫+曹莉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个案研究等方法,分析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安排特点。结果: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在过程安排上有单周期、双周期和板块周期等;在训练内容安排上重视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全面性,同时还强调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技术紧密结合;在训练方法安排上重视素质之间的复合与转移及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结论: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具有训练过程强调连续性及阶段性、训练内容重视整体性及互补性、训练方法突出针对性及复合性等特征。
关键词:撑竿跳高;女子;专项身体素质;时空特征
中图分类号:G 808.1 文章编号:1009-783X(2017)04-0367-08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and case stud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arrangement of special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for Chinese elite women pole vault athlet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pecial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arrangement for elite women pole vaulters in China has single-cycle, double-cycle and tectonic-cycle training methods and so on. On the training content arrangement, it is suggest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special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and emphasize the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training and special technology. On the arrangement of training methods, it is suggeste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mbination and transfer of fitness and the innovation of training methods. Conclusion: The special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of elite women pole vaulters in China focuses on continuity and periodic training , integrity and complementarity in training content, as well as targeted and compound characteristics in training method.
Keywords: pole vault; woman; special physical fitness;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早期我國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在年度训练过程的时间安排上,分为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在空间安排上,训练内容、训练负荷及训练方法也随着冬训期、赛前训练期和比赛期的阶段变化而各有侧重。准备期包括冬季训练和春季训练,在准备期各项素质训练指标的训练量占训练总量的百分比最大;比赛期包括竞赛前的训练和竞赛期的训练2个部分,比赛期由于时间较短,各项素质训练指标的训练量占训练总量的百分比减小;过渡期为1个月,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均较低,过渡期的训练任务主要是消除训练和竞赛的疲劳,进行积极性休息,使运动员的身体有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见表1。
近几年,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说明国内对女子撑竿跳高项目特征的认识正逐渐加深,对专项训练安排的把控也更加合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近期的训练经验进行研究,并归纳总结出现阶段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在时间安排和空间设计上的特征,这对于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安排为研究对象,运动员基本情况见表2。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结合本文的研究需要,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书籍资料及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国际田联官方网站、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等电子资源数据库,以“撑竿跳高”为关键词检索到文献1 300余篇,涉及技术、训练和教学等方面,以“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为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共收集和整理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等300余篇,主要涉及训练内容安排、训练周期负荷设计和训练方法手段选择等方面。
1.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国内优秀撑竿跳高教练员14名,其中:国家级教练员4名,高级教练员8名,中级教练员2名;走访从事撑竿跳高教学的教师5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
1.2.3 问卷调查法
在文献研究和跟队观察学习的基础上设计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相关问题的专家问卷。向我国女子撑竿跳高教练员(国家级教练员4名、高级教练员8名、中级教练员2名)发放专家问卷14份,回收14份,回收率100%。对问卷的效度进行了检验,效度检验采用专家判定的方法,请专家、教练员根据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内容和量度进行评定。经专家效度检验:累计有85.7%的专家对问卷的结构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累计有 85.7%的专家对问卷的内容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说明问卷的效度达到要求。问卷信度检验采用评分者信度检验方法,以等级法记分,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作为对评分者信度的估计。本研究问卷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835,且一致性检验通过(sig=0.000<0.01),说明问卷的填写具有较高的信度。endprint
1.2.4 个案研究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8月在北京体育大学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对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2号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进行跟踪调查,并及时对训练过程涉及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训练负荷等数据进行记录,为本研究采集第一手研究资料。
1.2.5 数理统计法
所得数据在SPSS19.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数据的描述性统计量,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时间安排特征
2.1.1 训练时间安排特点
目前撑竿跳高项目的比赛分为室内赛和室外赛2个阶段,因此,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年度训练围绕着比赛通常分成2个大的训练周期。第1大周期主要包括秋冬训期、春训期、室内比赛期和过渡期4个部分,持续时间从前一年的11月一直延续到下一年的3月,总时间5个月左右。负荷安排的特点前期量大强度小,后期量大强度大;比赛期负荷安排的特点是训练量减小,强度大;过渡期负荷安排的特点是训练量与负荷适当减小,但仍保持在中等强度,见表3。
第2大周期主要分为夏训期、室外比赛期和过渡期3个部分,总时间7个月左右,一般情况下重要的比赛都在第2大周期里进行。负荷安排的特点前期量大强度也较大,后期训练量逐渐减小但负荷强度保持在高水平;比赛期负荷安排的特点是量小或中,为参加重要比赛训练强度也适当减小;过渡期负荷安排的特点是量小或中强度也小,见表4。
优秀运动员为了准备重要的比赛,在周期负荷安排上具有自身的特点。以李玲备战2013年全运会的年度训练安排为例,在整个年度中共有3项重要的比赛,即亚锦赛、世锦赛和全运会,且都集中在8—9月份,同时还要参加上海钻石联赛和国内多站田径大奖赛,简单的双周期安排已经很难满足运动员参加比赛的需要;因此,原有的双周期被作为2个主要训练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将全年训练分成了4个大周期,进行多周期的安排。其中:第1训练阶段包括2个大周期(周期1和周期2):周期1是发展型周期,以发展能力为主没有比赛;周期2为检验性周期,主要是检验冬训的成果,安排了2场训练性比赛,这样安排在增大训练强度的同时也检验了前期的训练成果。第2训练阶段包括周期3和周期4:周期3为强化型周期,训练量与强度均较大,并在周期结束期参加亚锦赛,使训练强度达到了一个高峰;周期4为重要比赛周期,这个周期中围绕全运会嵌入了一个训练板块,主要是调整训练并向比赛状态发展,这期间在法国集训并参加了世锦赛,这为处在赛前训练减量情况下的训练安排保证了训练强度,整个年度周期时间跨度为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如图1所示。从整体训练计划安排来看,2号运动员的年度周期负荷安排呈现明显的复合性特征,各周期任务明确并有机地拼接在了一起,特别是在第4周期中又嵌入了一个为备战全运会而专门设计的板块训练周期。
2.1.2 训练过程强调连续性及阶段性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训练的一个完整过程,其时间跨度有长有短;但不论是一个年度的训练过程还是一个周的训练过程,运动员在每个特定时刻的状态,都是前一时刻状态的延续,又都是后一时刻状态的准备。一次、一周或更长时间的大负荷训练,会对运动员其后的状态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一段时间训练的间歇也同样会引起其竞技能力状态的相应变化。在訓练过程中这种延续进行和前后制约的特性被称作连续性。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也遵循着这个连续性周而复始地进行。在这个连续的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任务、训练目标的不同又必然会被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训练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及负荷都各有自身的特点。例如在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不同身体素质的安排频率就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否符合撑竿跳高运动训练过程的规律,是否能取得预期训练效果的决定因素。
2.2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安排特征
2.2.1 训练内容安排特点
在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践过程中,柔韧素质的训练被安排在重要的基础性位置,每次训练课的课前都会安排专门的柔韧素质练习。采用5级评分法(分值共分为5个等级:非常重要=5分、很重要=4分、重要=3分、较重要=2分、不重要=1分)对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柔韧素质训练重点主要包括关节柔韧性与肌肉的柔韧性训练2个方面,见表5。
爆发力和弹跳力不但对撑竿跳高运动员助跑速度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也直接决定了运动员的起跳能力。在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时,最大力量是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重点,它是决定撑竿跳高运动员爆发力、弹跳力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在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实践中,与爆发力、弹跳力素质发展相关的最大力量训练、快速力量训练等内容被教练员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见表6)。
撑竿跳高对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要求很高,但这种速度素质的要求是非线性的、模式可变的,并不是以绝对速度为标准来衡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撑竿跳高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中,结合灵敏素质训练的移动速度训练和动作速度训练受到了教练员的高度重视(见表7)。
撑竿跳高与其他田径项目的最大区别在于它起跳以后复杂的摆体、过杆技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撑竿跳高运动员像体操运动员一样,能自如地操控自己的身体,快速地反应、判断、翻转、维持平衡和随机应变,在不稳定支撑的条件下把力量、速度、灵敏和柔韧等素质通过准确熟练的技术动作表现出来。有研究表明,国际健将运动员在吊绳和垫上的2项练习得分明显优于健将级运动员,见表8;因此,国际健将级撑竿跳高运动员具备很强的对身体运动速度的控制能力。endprint
调查显示在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普遍将影响撑竿跳高运动员协调能力发展的灵敏素质、最大力量训练内容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见表9。
观察发现,在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计划中严格意义上的耐力素质训练内容十分有限,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耐力素质对撑竿跳高运动员不重要。它虽未占用专门的训练时间,却在大量的身体素质训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调查显示在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有关力量耐力、速度耐力、有氧耐力的训练内容,均被作为发展撑竿跳高运动员耐力素质的训练内容进行安排,见表10。
2.2.2 训练内容重视整体性及互补性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十分强调全面性,而且广大教练员也认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素质均是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一部分 ,见表11;但这个全面性并不是追求所有素质发展的齐头并进,而是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发展。表12显示,100%的受调查教练员认为在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力量素质训练是安排最多的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同时在训练过程的不同阶段,各身体素质训练指标的安排比例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在准备期力量素质、速度力量素质和体操训练内容每周训练安排次數较高,在比赛期速度素质和体操训练内容每周训练安排次数较多,在过渡期力量、耐力素质每周安排训练的次数较多,见表13。
综上所述,在撑竿跳高训练实践中,教练员普遍认为凡是手持撑竿在场地上进行的练习可称作专项训练;没有拿着撑竿在场地上,但是以撑竿跳高动作或模仿撑竿跳高动作进行的练习可称作专项辅助练习;没有进行与撑竿跳高动作相近或没有模仿撑竿跳高动作的练习,但又是撑竿跳高运动员经常采用的练习则可称作一般练习。因此,可以说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应该是与专项结合最为紧密的内容。在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普遍认为与撑竿跳高技术紧密联系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等都应该是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组成部分。这充分体现出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整体性特点,但是鉴于撑竿跳高项目的特殊性仅考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整体性还远远不够。
撑竿跳高运动的项目特征决定了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应具有爆发力、弹跳力强的特点。爆发力是指在最短时间内(0.15 s以内)最大的加速度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由表14可见,我国部分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时间男女运动员都在0.15 s以内,其中女子运动员平均值为0.13 s;因此,在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中增长力量时既要有最大力量的要求,又要有速度要求,需要由速度和力量2个因素互相结合互相补充来完成。由相关研究可知:很少有一种技术动作是只要求一种运动能力支持的,往往是2种或2种以上的运动素质同时发挥作用;反过来每种身体素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运动素质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这也充分反映出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各身体素质之间的互补性[3]。
2.3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手段安排特征
2.3.1 柔韧素质训练方法手段安排特点
调查显示,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柔韧性训练基本上采用拉伸训练法,拉伸训练是柔韧性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教练员和运动员普遍采用,并依据不同的项目发挥着不同的训练效能。拉伸训练又分为动力性拉伸和静力性拉伸法2种,这2种拉伸法都有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2种不同的训练方式。撑竿跳高运动员发展专项柔韧素质的训练手段主要包括各个关节及肌肉、韧带等的拉伸,见表15。
2.3.2 爆发力、弹跳力训练方法手段安排特点
我国撑竿跳高教练员在多年的训练实践中,在运动员爆发力、弹跳力素质训练方法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系统。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爆发力、弹跳力训练主要集中在快速力量、最大力量2方面。训练方法手段众多,但最突出的特点是加入了一些具有体操性质和吊绳类的练习(见表16),而这些练习也是与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技术结合最紧密的练习。这些练习的结构和发力特点上与撑竿跳高的技术较为接近,是实现力量素质向速度素质和弹跳力素质转化,以及爆发力、弹跳力素质向专项技术上转移的重要训练手段。2.3.3 速度素质训练方法手段安排特点
据统计,1940年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为8.8 m/s,到1990年已经超过9.7 m/s,而成绩则从1942年的4.77 m提高到1990年的6.10 m(成绩提高还与撑竿的材料改进有关);因此,对撑竿跳高运动员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可控的速度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主要集中在灵敏素质、移动速度和动作速度3方面,且训练方法较多。因为撑竿跳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练习所追求的是速度素质与灵敏素质的高度结合,所以在训练实践中各种持竿跑、节奏跑和教练员助力下快速完成部分器械体操项目的练习,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见表17。
2.3.4 协调性训练方法手段安排特点
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蹬离地面后,利用竿子作为支撑完成腾空、转体、过杆、落地等一系列高难度技术动作,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准确控制身体的能力。这种控制能力来源于运动员良好的柔韧性、强大的上下肢力量、腹背肌力量及优秀的前庭器官分析机能,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撑竿跳高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空间意识和平衡能力,而衡量协调性的标志是运动员在各种复杂变换的条件下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应答的能力。目前,我国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协调性训练的重点在提高运动员灵敏素质与力量素质的结合上,具体的训练方法也是结合专项技术特点设计出来的,如非正常姿势的跳跃、跑小栏架、吊绳上模仿技术练习和各种平衡性练习等,见表18。这些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的练习实现了灵敏素质、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同步发展,并最终以技术形式直接反映在运动员的动作准确性和平衡能力上。endprint
2.3.5 耐力素质训练方法手段安排特点
在撑竿跳高运动员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发展力量、速度、灵敏等素質的方法。其中:有的是作用于整个肌肉系统;有的是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肌肉群。这些具体的练习形式构成了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基础。这些方法中有的是动力性力量练习法,有的是静力性练习法,还有将动力性力量的不同形式和静力性力量练习的形式进行不同组合,形成新的发展身体素质的组合练习法。在这大量的训练方法实施的过程中,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素质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耐力素质也是以上这些训练方法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因此,所有发展撑竿跳高运动员力量、速度、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会潜移默化地促进运动员力量耐力、速度耐力和灵敏耐力等专项耐力素质的提高。在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也安排一些专门的耐力素质方面的练习,例如各种持续的跑类、跳跃类练习,同时一些低强度的完整或分解的过杆练习也带有很强的耐力练习特点,通过这些低强度的技术练习既可改善运动员的技术细节,也可在技术训练过程中提高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实现了素质训练与技术训练的良好结合,见表19。
2.3.6 训练方法手段上的创新
目前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方法手段的安排上已经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点。特别是在辅助练习和体操练习方面已经积累很多的实践经验,但许多新的训练理念被引入到训练实践中。以快速伸缩复合练习为例,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突出了动作过程中神经肌肉系统被动拉伸和主动收缩结合的特点,可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弹跳力[4]。从其具体的操作方法来看,在促进复合性专项身体素质的发展及身体素质能力向专项技术能力的转化上都有很大的益处,对撑竿跳高运动员的跳跃能力训练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表20中列出了部分在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已经被广泛采用的快速伸缩复合练习手段。在学习先进训练理念的同时,我国广大教练员和训练学专家也十分重视训练方法的创新。
力量素质是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重点,其他各项素质的训练均围绕力量素质训练展开。在撑竿跳高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实践中,循环训练法的效果较好,并按训练的阶段要求设计了相应的力量素质循环训练计划。以冬训期为例,每周安排3次力量素质训练课,每次课以9种训练手段进行循环训练。这种安排训练量较大,运动员每次训练课得到训练的身体部位基本包括了上肢、下肢和躯干等部位,见表21。
通过跟队观察发现,2号运动员在备战2013年全运会冬训准备期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安排更加细致,更具针对性。在循环训练的基础上将最大力量与跳跃训练单独拿出来进行专门训练,见表22。最大力量的训练必须有一定的训练强度,而循环训练由于训练站点较多,负荷量较大,但负荷强度不集中,训练强度达不到发展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要求;因此,这样分开安排练习的好处是在不降低最大力量和弹跳力训练强度的同时,可以尽量增大各种力量素质的训练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
2.3.7 训练方法突出针对性及复合性
跳高、撑竿跳高、跳远和三级跳远同属速度力量性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别是速度素质的要求很高。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主要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由表23可以看出移动速度与跳高、撑竿跳高、跳远和三级跳远项目成绩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速度是影响撑竿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之一。
撑竿跳高与铅球、铁饼和链球等项目一样强调动作速度,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人体的一部分完成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的快慢及单位时间内重复动作次数多少的能力;同时,撑竿跳高也和跳高、跳远和三级跳远等项目一样强调人体的移动速度。移动速度是指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撑竿跳高运动员要想达到一定的成绩,移动速度首先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见表24。在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具有高度的指向性。例如以发展速度素质为目的的多种短距离的加速跑、行进间跑、小步跑、后蹬跑、高抬腿跑、车轮跑、下坡跑等,发展持竿助跑速度与节奏的练习持竿跑海绵块、持竿跑小栏架等,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同时有研究表明,撑竿跳高运动员助跑速度越快,在起跳过程中损失的能量也越大,如果在支撑阶段不能很好地控制住撑竿,通过自身的主动发力额外做功,在起跳过程中损失的能量很难得到恢复[7];因此,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配以合理的助跑速度,盲目地提高助跑速度只会造成运动过程中技术动作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移动方式和移动速度的改变,并最终影响运动成绩。所以说撑竿跳高运动员对助跑控制能力和准确能力的要求要高于对最大速度的要求。有研究发现,国内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在助跑过程中,最后2步速度普遍出现一定的下降;但这种下降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为完成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而做的主动性调整[8](见表25),这种对速度的控制和驾驭能力离不开良好的灵敏素质。撑竿跳高运动员这种以灵敏素质为核心的(灵敏-速度)素质其外在的表现是一种高度的协调能力,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协调性,百科全书医学辞典中将协调性定义为:为完成特定的运动,不同的肌肉在一起工作的能力;在运动训练学领域,协调性被认为是机体运用两三种运动形式完成一个特定的运动目的的能力[9]。本研究认为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协调性是建立在力量、速度、柔韧性和节奏感等多种素质和技能之上的一种爆发性地改变移动速度或方式、方向的技术和能力,这种能力对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利用率或转化率十分有利。
在不稳定支撑阶段,撑竿跳高运动员维持速度的能量来源主要是通过助跑积累的撑竿的弹性势能,竿子的弹性势能通过能量的形式传递给运动员,即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是力与速度的结合体,即E=mv2;但是力是看不到的,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运动员身体的移动和撑竿的形变。其能量传递的本质是力量,所以撑竿跳高运动员对撑竿的控制本质是对力量的控制,而对力量的控制离不开运动员良好的灵敏素质。从图2可以看出,插穴起跳后专业组和业余组运动员总能量、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插穴阶段2组运动员都表现出动能减小、势能增加、总能量减小特点,但专业组总能量减小较明显;随后的悬垂摆体阶段2组运动员动能进一步减小,势能进一步增加,总能量又都表现出增加的现象,但高水平组增加量较明显,并超过了插穴前的总水平。由此可以证明在插竿起跳阶段,高水平运动员靠自身的发力持续做功使撑竿储存的弹性势能增加,在摆体阶段与撑竿完美结合和继续用力使总能量持续增加,整个过程表现出了在不稳定支撑情况下良好的持续发力能力。endprint
撑竿跳高运动员在不稳定支撑阶段的素质核心是灵敏素质与力量素质结合而成的(灵敏-力量)素质,可以说这是一种以力量素质为基础,以灵敏素质为先导的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平衡能力是指运动员在支撑面对重心的控制能力,是一种动态能力,取决于神经系统和身体的协调统一,也在一定深度上取决于视觉意识[12]。撑竿跳高运动员的这种平衡能力是建立在专项力量素质基础之上的灵敏素质,是多年重复专项技术,提高专项技能的结果,是一种复合性专项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在训练过程中,不存在只发展某单一素质的训练方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训练过程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往往一种训练方法可以同时发展一种或2种素质,或是说2种素质或能力可以融合在一起同时发展;因此,在训练方法的选择过程中,应重视素质之间的复合与转移问题。运动素质的转移是指发展某一运动素质时,可对与其同类素质或其他素质的发展产生影响,例如腿部伸肌动力性力量水平的提高,会促进跑速或跳跃速度的提高;进行速度素质的训练,由于提高了肌糖贮备和代谢能力,力量、耐力和灵敏等素质也同时得到了发展;进行力量训练、速度力量训练和速度训练又会提高爆发力等[13]。在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我们应始终把握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针对性和复合性特征,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论
1)训练过程强调连续性及阶段性。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在过程安排方面强调连续性及阶段性,整个过程根据训练任务、训练目标的不同,在周期负荷安排上保证着一定的灵活性,特别是围绕重要的比赛和运动员自身的情况呈现出一定的个性化特点。
2)训练内容重视整体性及互补性。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在训练内容安排方面重视整体性及互补性,教练员十分重视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全面性,每一项身体素质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同时,还强调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技术紧密结合,并通过各项素质之间的互相结合、互相补充来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身体素质。
3)训练方法突出针对性及复合性。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在训练方法安排方面突出针对性及复合性,广大教练员一致认为不存在只发展某单一素质的训练方法,各种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因此,在训练方法手段的安排过程中,素质之间的复合与转移问题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同时,在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与创新上也更加强调指向性。
参考文献
[1] 李树君,刘福林.现代田径运动[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519-533.
[2] 徐洪武.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不同等级专项体能指标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3] 杨世勇,唐照华,李遵,等.体能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3:255.
[4] DONALD A.快速伸缩复合训练[M].阮棉芳,尹军,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31-50.
[5] 李山,謝慧松,周铁民.高水平女子撑竿跳运动员的大周期力量训练分期[J].体育学刊,2006,13(6):107.
[6] 尹军.田径运动训练过程控制理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32.
[7] 葛蕴,沈兆喆.高水平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模式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7):60.
[8] 周奕君,王永祥.李玲撑竿跳高助跑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3):122.
[9] BILL FORAN.高水平竞技体能训练[M].袁守龙,等,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50-51.
[10] 杨世木,吴玉钦.我国女子撑竿跳高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报,2005(2):63.
[11] SCHADE F, ARAMPATZIS A, BRGGEMANN G P. Reproducibility of energy parameters in the pole vault[J].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2006, 39(8):1464.
[12] VERNGAMBETTA.竞技能力的全面发展—身体功能训练的艺术与科学[M].刘宇,孙明运,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97-99.
[13] 李少丹,梁洪波.体能训练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3-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