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范畴转换

2017-09-05许俊达

关键词:哲学思想范畴中国化

许俊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10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提出的。他强调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成为“新鲜活泼、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他的《矛盾论》《实践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之思——毛泽东哲学思想。

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的、批判的、创新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列宁主义哲学,再到毛泽东哲学思想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发展主线明晰。伴随着地域扩展、时代迁移和思想发展的过程,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某一阶段的体系特征和核心范畴也存在着转换。毛泽东哲学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范畴转换的产物。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础是实践唯物论,核心是实事求是。认识论上以实践检验真理,“在实践中实现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的统一”。历史观上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实践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方法论上是贯穿哲学、政治、军事、文化等广阔领域的实践辩证法。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許多范畴,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例如矛盾、主体、实践、群众路线、统一战线、实事求是。

哲学范畴核心在马克思那里的演变梗概正如列宁《哲学笔记》概括的,经历了“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的哲学圆圈。“自我意识”是马克思“博士俱乐部”时期的核心范畴,“人民精神”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催化范畴,“人的本质”是马克思人学的核心范畴,“异化劳动”是马克思探索新哲学体系的过渡范畴。通过区分异化与对象化、异化劳动与对象化劳动,探讨社会结构与历史过程,马克思找到了新世界观的奠基石“实践”范畴。而“生产关系”则是马克思哲学的标志性范畴,它构成了《资本论》的逻辑。“自由”范畴则是马克思哲学的终极追求。列宁的早期哲学思想关注的核心范畴是社会经济形态,中期的核心范畴是反映论,晚期重心则是辩证法,包括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落后国家建设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它肇始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并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那里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明显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改革”“科学发展”“治国理政”这三大核心范畴的转换之中。由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一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术语走向世界,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双向历程。

邓小平结合中国国情制定的社会改革范畴是指导中国改革的行动指南。他根据实事求是和照辩证法办事的基本原则规划中国改革总体布局。在社会改革的实践中,邓小平形成了包括改革系统论、经济中心论、社会矛盾论、改革过程论、实践认识论等在内的一整套指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和方法论范畴。

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范畴。这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的理论表述与实践取向紧密相连,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保证。

治国理政范畴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起点上深化社会改革、推进科学发展的范畴转换成果。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社会发展,实施“一带一路”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解放思想,坚定制度自信,以总体性和全面性思维进行综合治理,弘扬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这些思想将可能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锦绣前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锐利武器治国理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endprint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范畴中国化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范畴观与认知语言学上的范畴等级结构
《西风颂》中的矛盾与调和
论中国养生文化
以“微积分”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