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思考
2017-09-05叶敏
叶敏
摘要: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发展的根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未来接班人。大学生群体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以及时代的责任,首先需要构建科学的、系统的思想体系,以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对自身的成长进行正确指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帮助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教育途径。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意义出发,分析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理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教育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8008203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元的价值观念与多元的思想体系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使得高校对大学生群体思想教育工作面临艰难的局面。大学生群体是我国最重要的人才储备力量,对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同时,大学生群体是处于思想成长阶段的青年群体,需要正确的思想指引与保护。所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意义
1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培养国家栋梁的需要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的光荣使命。大学生群体是特殊的青年群体,处于思想和意识形态形成的关键阶段,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给予指引和保护。在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极为重要,能够保护大学生思想不受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干扰,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大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发挥精神支撑的作用。
2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成长的保障
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说尤为重要,对大学生未来的社会实践工作和生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首先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解决[1]。大学生群体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对其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多媒体信息传播的普及,使大学生群体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与网络有着密切的关联,极容易受到网络中传播的偏激思想或者多元化的价值观影响。为保证大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以及价值观的正确树立,需要大学生具备自我判断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并结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正确引导。
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1理性认同不够深化
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性决定大学生行为的规范性。行为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而思想才是这个人的驱动根源。大学生只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群体处于思想与意识形态的成长阶段,思维可塑性强。一方面在潜意识中大学生对自身独立人格形成的要求在不断增强,所以大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思想动态与舆论信息流通,持积极开放接受的态度。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和理性批判能力较低,对于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冲击和意识形态影响不能产生正确认知,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淡化,甚至出现消极的态度。同时,培养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的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现在很多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大学生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而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采用强势的理论灌输方式进行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没有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群体的成长需求进行衔接。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的编制上,多采用权威性、抽象化的话语形式,与现代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产生一定距离,造成大学生对知识内容难以理解,严重削弱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热情,进而难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
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建立在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理性认知之上。这个过程需要长期的教学积累以及实践锻炼,是任重而道远的教学工作。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没有意识到自身的教育责任感,将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当作是走形式的表面工作,只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并不关心知识内容是否被学生理性认知以及内化。这种教育责任感的缺失,导致多数大学生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进而严重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与认知[2]。
2情感认同过程缺乏共鸣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共鸣,建立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认知基础之上。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共鸣阶段,不仅对价值已经产生了正确的认知,而且大学生已经产生了对价值的理性评价和理性选择。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具有缺乏稳定的心态特征,而且容易产生情绪化的冲动,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不稳定性。一种情感共鸣很难坚实地长期地在大学生内心根植,只有通过加强建立理性认知的基础教育实践应用的不断磨炼,才会真正夯实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共鸣。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程度,通过行为和语言甚至是情绪中表现出来,将直接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共鸣产生影响。情绪传递的力量是巨大的,大学生受教师的感染而容易产生心理的动摇,如果教师不能严于律己,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作用,那么长期的教学效果积累很可能在大学生的情绪松动中消失殆尽。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情感认知程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能否得到大学生的认同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实践教学的经验证明:当大学生在情感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动摇,那么对大学生的理论教育将失去意义。endprint
3行为认同中的行知脱节
行为认同是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为自身的价值准则,并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身的实践行为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和情感共鸣是大学生自身内化的过程,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则是价值观外化的过程。行为认同是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最重要的部分[3]。大学生只有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然后再经过参加实践活动锻炼,才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真正的正确认识,进而产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现代化意识形态逐渐加强,公平意识、自由意识、竞争意识以及自身主体意识共同形成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并影响着大学生在参与社会行为以及发表个性意见时的行为表现。大学生群体的这种时代性的特征一方面有利于自身独立人格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个人主义的负面思想产生。在价值观重构的过程当中,新的价值观将改变原有的价值观或者取代原有价值观,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集体意识与奉献精神与大学生原有的个人主义思想相冲突,大学生极容易为自身利益而排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大学生处于思想状态的形成期,意志力比较薄弱,信念不坚定。在信息化社会多元化意识形态以及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复杂思想网络笼罩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生活环境的脱节,容易使大学生在价值判断上采用更利于自身利益的、更能与现实环境衔接的个人主义思想价值体系。从而导致已经实现内化过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大学生群体有着爱国、报国、为社会和谐发展做更大贡献的动机,并且一定程度地认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实际生活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面对复杂问题的选择上倾向于个人主义价值观,这种行知脱节的现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不足的体现。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1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
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主要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当中。并在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渗透教育,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主,价值观教育为辅,潜移默化地开展价值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对大学生的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教师应增强自身的教育责任感与培养人才的使命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进行深化理解,并融汇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注意用词与用句的形象化、生动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与交流方式,从而更容易地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和理解。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性与互动性,避免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在学生心理形成权威、强势的负面印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探讨与评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抽象化理论形象化地在讨论中表现出来[4]。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与大学生之间建立联系最密切的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生活的多个层面发挥指导作用,对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的变化也能够及时了解。在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当中各种问题的时候,辅导员应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用于实践当中,发挥正确指引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在实际体会当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更充分,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更具说服力的教育方式。
2唤起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共鸣,实现情感认同
校园文化熏陶着大学生群体思想意识与文化素质,建设科学而丰富的校园文化,能够培育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首先校园文化的物质建设上,应充分体现校园的文化底蕴与校风内涵,特别是在标志性建筑上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其次是通过校园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平台等多种信息传播途径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正能量。在教育内容的编制上要适应当前多媒体网络文化环境,提升教育语言与大学生群体的融洽性,使教育内容真正地走进大学生的内心,建立基本的情感基础,避免空洞的、高高在上的政治语言。更要注意教育内容的传播效果,及时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家庭环境在大学生思想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共鸣效果。高校教师和辅导员应关注并了解大学生的家庭情况,建立与家长良性沟通的途径,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教育作用,全方位地、积极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
3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践行,推动行为认可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知转化为行为认可。高校应将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育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再将对知识新的认识重新应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去。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思考—运用—再思考—再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与实用性,从而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高校应积极组织推行大学生志愿活动,志愿活动是爱国主义教育与奉献精神的重要教育途径。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活动的过程当中会切实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解决社会问题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指引作用,从而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只有大学生在实践行为中的自我切身体会,才会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身上的教育价值,指导大学生思想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一项涉及多种复杂因素的教育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当前社会中思想动态变化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理念,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创新。以理论认知、情感共鸣以及行为认同为教育实施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价值标准,帮助大学生实现思想成长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endprint
参考文献。
[1]刘蕴莲.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44—47.
[2]黄蓉生,胡建军,崔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多维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5(6):21—24.
[3]潘婧,马小娟,张继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9):29—33.
[4]周尤正.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现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32—35.
Reflection on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YE Min
(College of Teachers Education,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gmen 448000, China)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successor of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complete the mission entrusted by history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era, college students first need to build a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ideological system, and establis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correctly guide their grow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of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education.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education signific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contemporary background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educ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ccording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principle.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core values; identification education; thought
(责任编辑:陈树)2017年8月第36卷第8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ug.2017Vol.36 No.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