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方面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2017-09-05杨霞
杨霞
【摘 要】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经之路。本文提出了如何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选择课外读物四个方面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课外阅读能力;小学生;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份,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经之路。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小学生读书活动,我分别对二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谈话访问,客观地调查和研究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以及家庭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等,然后对学生所看的课外书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发现我校学生的阅读面相对较窄,四年级以下学生的课外读物以漫画为主,五年级开始对中外名著等文学类书籍才有了阅读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在课余,尤其是双休日,对阅读显得比较被动和消极,阅读的随意性较大,大多是在老师或家长的督促下,才被动阅读课外书籍。从所阅读的课外读物看,漫画、脑筋急转弯等消遣类约占85%,知识性书籍仅占15%。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导工作:
1.引导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阅读总目标中提出“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小学语文课本是学生在课内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专用书籍,它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学习的范例。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提高,课外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没有相当的语汇量和句式,没有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就难以实现。
2.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浏览、速读、泛读、精读是四种不同的读书方法,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读书目的和老师的需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培根说过:“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有些则需仔细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针对不同的书籍,利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获得更多的知识,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最好要求学生熟读背诵。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摘录精彩词语,为作文积累词汇,也可摘录名言警句、格言,用以陶冶情操,还可以概括故事大意或写读后感,最好要求学生准备两个课外阅读笔记本,一个写读书心得,一个积累名言佳句。
3.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阅读探索的欲望,培养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听老师讲故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了。针对这一特点,我常常选择有趣味、能益智的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故事,声情并茂地讲给学生们听,以此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所听的故事会留有深刻的印象,并对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有再听下去的愿望。所以,我讲故事一般只讲其中的一部分,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就戛然而止,让他们猜猜故事的下一步发展或者结局,调动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在否定了学生的猜测后,再相机向学生推荐所要阅读的这本书:谁想知道结果就看这本书。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出来,要么去借书来看,要么去书店买回来自己阅读。这样,并没有强迫性的要求,由“听”到“读”,自然水到渠成。
比如,有一次我向学生们讲了《白雪公主》的故事,然后再启发引导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童话故事吗?”同学们回答“想”后,我就向他们推荐了《格林童话》这本书。这样一来,同学们都兴趣高涨,争着去阅读这本书。
我在讲故事的时候,觉得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能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我给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后,接着说,兔子输了,他很不服气,就提出再来比一次,可是第二次他又输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异想天开,众说纷纭,精彩纷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书籍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地投入课外阅读。
4.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
教学实践证明,要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实际,指导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阅读。对低年级的学生,应指导其选择具有鲜明社会现实意义,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内容充实的儿童诗、童话、儿童小说、科普读物,对高年级学生应指导他们阅读名著,特别是诗歌和散文类型的中外名著,还可以指导他们选择有关科技、文艺、史地常识等读物,扩大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各方面的知识和才学。
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节选来的,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推荐孩子们去课外进行阅读。学完《猪八戒吃西瓜》,我就引领学生课外阅读《西游记》,那个读书的热劲自是不必说了。再者就是以教材为蓝本,开展主题阅读。如:学了《看海》《游漓江》《三峡之秋》一组以描写景色为主题的文章,我就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文章,如《桂林山水甲天下》、《长江三日》、《梅雨潭》等美文。有時学完一位著名作家的文章,就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可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的目的。如学了陈伯吹的《弹琴姑娘》,我就让孩子们课外阅读他的《一只想飞的猫》《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这样,一线相牵,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觉去读,养成习惯,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总之,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只有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才能拓宽学习的范围,才能使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