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文明的工程管理实现新型城镇化
2017-09-05李欢
李欢
摘要: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城镇化,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文首先阐明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文明理念,进而分析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程管理,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生态文明;工程管理;城镇化
前言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城镇化是体现小康社会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志。在十八大会议上,党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给与了高度重视,前者成为了“新四化”的组成部分,而后者更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如今,我国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重要阶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城镇化,就是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引入城镇化的进程中来,这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强国梦的重要保障。对建设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的新型城镇化而言,实行有效的工程管理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的物质保障。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通常所说的生态文明,重点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关系,要求人们做到即取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实现改造和保护自然并举。这一对生态文明的定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继承和发展,即强调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统一。可以说,这一定义,即强调了人类自身发展与生态经济的协调,又突出了科学可持续发展总领全局的理念。此后,我国著名的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教授等人对上述关于生态文明的概念进行了深化,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护自然,更要利用客观规律去不断的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文明理念
近十几年来,我国每年约以一个百分点的速率在进行城镇化,每年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人口将达到60%,人口规模将达到8.5亿。然而,我国在快速实现城镇化不断造福百姓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的负荷。城镇化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而且是第二和第三产业向城市汇聚的过程,城镇化意味着社會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现代化社会的演进。在这一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直接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体现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程度。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的新型城镇化强调了人与自然共融互促,人们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以“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为依据,提出要进行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要求各级单位要结合环境的承载能力来科学的规划城市化的布局,要在城镇化过程中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各地要依据自己独有的自然资源,实现自然环境与城市的融合。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期和转型期,以生态文明理念做指导的新型城镇化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此外,新型城镇化是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短缺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基石。
三、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程管理
(一)新型城镇是依托地域生态之上的人工生态系统
我国建设新型城镇化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科学可持续的发展理论,通俗的讲就是在建设城市系统的过程中用工程的方法将城市建设成一座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的建设是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而且要求人工生态系统的建设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承受能力,以保证城市的持续发展。
第一,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生命离不开水,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而且水资源在当下难以实现大范围的调拨,城市的发展受到水环境的限制。由于城市范围的扩张和人们用水量的增加,导致城市中发展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因此,在城镇化建设工程管理中要注意协调城市规模和水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二,大气环境的承载能力。城市是依托工业而发展起来的,在城市圈内有大量的工厂企业,这些工厂企业排放的有害气体计入空气后扩散年能力比较弱,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近些年来肆虐大江南北的雾霾天气便是城市空气污染的典型。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工业发展问题,以便减少和控制污染气体的排放。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的建设
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指住房、道路以及水电供应设备的建设。而新型城市化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环境工程的建设,生态环境工程主要是为了提升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新型城镇化主要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如下。
第一,新型城镇化要以水定城。无论是城镇的扩建还是建新的城镇,都必须保证其区域内有一条存在了20年以上且不跨流域调水的河流,否则将控制城镇的扩建和新建工作,或者改选建设地址。另一个很重要的注意点是城市不能临河而建,也不能无限制的加高堤防,这既是对河流的保护,也是对城市居民的保护。
第二,新型城镇化要建成符合城镇需要的城镇水系。根据城镇发展的需要,要建设包括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湿地构成的城镇水系,该建设不仅能够保障城镇用水问题,而且还能够保证城镇的居民有一个宜居的环境。
第三,新型城镇化要建成城镇绿网。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要做好防护林和绿化带的建设工作,以便能够更好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吸收城市中排出的过量二氧化碳和颗粒粉尘,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并且要做好距离城市较远的森林工程的防护工作,以此作为城市防护林和绿化带的前沿和补充。
四、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重要时期,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对于实现我国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城市,需要实行有效的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对生态文明和新型城市化而言都是重要的物质保障,工程技术人员应采用与城镇化建设地域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生态工程方案,以便更好的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季松.以生态文明的工程管理实现新型城镇化[J].中国工程科学,2013,15(11):19-23.
[2]华晓峰.以生态文明的工程管理实现新型城镇化[J].工程技术,2016(1):63-63.
[3]张新平.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管理学刊,2015(3):40-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