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让孩子快乐成长

2017-09-05史振金

未来英才 2017年12期
关键词:成长师生关系心理健康

史振金

摘要:近年来由于孩子心理问题所导致的不良事件频频发生,因此,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不容忽视。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具有多变、发展的特点,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多都是隐性潜在的,不易发觉,容易忽视。人的成长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而小学阶段成为了学生人生经历的发育初期。近年来由于孩子心理问题所导致的不良事件频频发生,因此,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不容忽视。有的孩子性格孤僻,有的孩子个性易怒、情绪不容易控制,有的孩子不善于沟通,有的孩子家长溺爱、抗挫能力不强,有的孩子倔强逆反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心理健康;成长;师生关系

一、行为问题

主要表现在依赖、多动、品行障碍等方面。其形成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不同气质的孩子具有形成不同心理的生物基础。如抑郁型气质的孩子容易依赖,反应缓慢,缺乏主动性。多血型气质的孩子好动,不喜安静,对事物的关注缺少持续性。

2、外在因素。父母是孩子一生中第一任教师,也是持续一生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地方。因此,父母的处事原则,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人生观,价值观等对孩子心理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那么,父母不恰当的引导,都会导致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其次教育因素 。小学时期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最佳时期,孩子一天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师生、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导致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在就是社会环境因素。“孟母三迁”的古训,足以说明生活的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意义重大。当今社会上的种种不良风气,不但影响着成人,同样也会时时冲击着孩子的思想。小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还不够健全,一些不健康的行为事件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就有可能进行模仿,产生行为问题。

二、学习问题

主要表现在学习困难、厌学等方面。在同一个班级学习的学生,学习的成果却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显现出学习困难、厌学的情况。对自身认识不足、缺乏信心、學习计划难以完成,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学校的教育更注重知识以及不合适的同伴关系,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厌学的原因。

三、情绪问题

主要表现在焦虑、孤僻、情感封闭等方面。人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任何人都不可避免遭遇失败、误解等挫折,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调控、解决问题能力还不够强,不善于沟通和排解,焦虑、孤僻、情感封闭情绪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对于学生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

四、学校的对策

1、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其中。开展心理健康团训、个案教育等咨询疏导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有针对的为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促进孩子想成健康的心理。

2、家校联动,共同做好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好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指导,可以采用讲座、经验交流等方式,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心态,直面挫折的心态,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外面的世界。学校要常组织一些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抗挫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独立的能力,提高学生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能力。

五、教师的对策

1、创设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及环节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了解自我、发展自我的道理,培养自信的意志品质及调适自我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自身的角色要同以往发生转变,教师定位应该是一名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创设和谐轻松地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的真正得到心灵之间的沟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建构平等的师生关系。新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的心态要转变,要弯下腰,与孩子平等的交流,缩小师生间心灵的距离。学生在这样一个平等的氛围中,潜力会得到激发,自然乐学、爱学。

六、家庭的对策

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心灵,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老师和家长需要互相配合,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如: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错误,教师予以指导和批评,孩子此时的心理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由于心理还不成熟,很希望得到劝解和鼓励。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充当疏导的角色,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认识自身错误,有信心改正。如果此时家长也严厉的训斥孩子,那么孩子的心理会受到伤害,不利于健康发展。其次,要给孩子表达倾诉的机会。家长和老师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这样是欠妥的。家长和教师是成人,但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理解孩子、认识孩子的世界。教师和家长要学会倾听,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与之平等交流,让孩子能说心里话,敢说心里话。最后,严慈并济。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宽容的态度还是严格的态度,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过于宽容会对孩子溺爱,过分严厉会对孩子产生距离。过于严厉、过于宽容对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严慈并济。

七、学生的对策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完善自己的个性。小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文艺、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情感得到释放,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和阳光乐观的心态。

2、学习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小学生应该掌握几种简单有效的自我调试方法。如学会放松、与人谈心等。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学会倾诉。也可以记日记,把内心的情感记录在日记里,也是一种排解的方式。

3、学会求助,寻找支持。寻求帮助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能力。小学生处在成长阶段,会遇到各种各样不能解决的问题,遇到问题、困惑和挫折时要学会向师长、朋友寻求帮助。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使我们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创设适合的教育环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教会孩子学会生存,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咸芬.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J].教育观察(下旬),2014(12):13-15.

[2] 赵淑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促进学生阳光成长[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06):9-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长师生关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