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建设

2017-09-05张润秋巫科

未来英才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张润秋+巫科

摘要: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平台,是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未来发展倚重的环境基础。因此,加快建设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是高等院校肩负的重要任务。基于熵增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本文探讨了网络时代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耗散结构的理论机制和实际应用,以丰富对网络时代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的认知。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耗散结构理论;创业生态系统

一、网络对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价值

网络是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改变的契机。一线创业教育工作者普遍认识到,由封闭式环境、有限信息渠道、命令式管理以及科层制组织所构成的传统大学生创业生态环境正受到以开放式环境、无限信息渠道、平等分享理念和网络化结构为特征的网络环境的冲击,逐渐暴露出不适应、低效率、难创新等弊端[1]。因此,深入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焦点。

我们认为,网络对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价值在于:(1)改变认知。以网络开放、平等的特点,来改变对传统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封闭、局限的认知,进而树立网络时代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新的管理思维与网络理念。(2)改进方式。基于网络其灵活开放的特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多种多样的创意,更加充分的发挥大学生创造性和积极性,以此为建立网络时代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引入负熵流”的工作模式。(3)改善效率。通过网络适时、适当、适量地开放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系统,使其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的交换,从而创立网络时代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耗散结构组织,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的递增效应。

二、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现实问题

当前,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存在系统内部管理不完善、大学生创业方式缺乏创新、内容形式固化、结构秩序单一、资金支持不足等问题。例如,许多大学生创业项目尚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系统内部的管理方式还保持传统的行政命令式运营管理模式,开放性和自由度较低,创业教育理念未能与时俱进,无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再如,简单的科层制组织结构抑制了大学生与外界进行物质与信息的交流,削弱了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包容性。此外,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财政专项资金较少、税收激励不足、融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发展。

三、熵增理论与耗散结构理论的启示

熵增理论描述了孤立的、封闭的、不与外界发生交换的系统的熵(衡量系统无序状态的参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规律[2]。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熵,可定义为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活动运行的序参量,包括:封闭式环境、有限的信息渠道、命令式管理、科层制组织等等。由于熵增原理的普遍性,大学生创业熵在无干预的情况下总是递增的,具体表现为:创业者思想懈怠、创业方式固化、创业效率不高,等等。同时,在网络时代新环境、新形势、新问题的冲击下,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熵增效应将加速显现。当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熵值增长超越临界值,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工作就会失效,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存在差异化、分布不均、涨落等特点,因而也具有耗散结构的特征。耗散结构理论则对熵增理论进行了修正,它认为开放系统可以不断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从周围引入能够产生负熵的各种因素,以抵消自身系统内部正熵的增加。

四、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建设

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耗散结构应不断获取负熵,以抵御熵增效应的削弱作用,我们认为,网络时代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应从规范内部管理、创新内容与形式和优化系统结构等三方面控制熵增效应。

1、规范内部管理。首先应建立创业资源管理平台,加强校内资源整合和拓展校外资源,促进对外信息交流,以此降低系统内的熵增,增强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活力。该管理平台负责策划开展具有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征的实践活动、并加强项目的孵化,以此整合校内资源,负责解读政府政策和协调各种社会组织,为创业项目提供政策福利、更多有保障的信息渠道和合作平台,以此拓展校外资源。校内校外相辅相成,循序渐进,让平台持续开放。

2、创新内容与形式。(1)改进创业教育的内容设置。基于网络其灵活开放的特点,引入外界的信息与能量以此产生负熵来抵消自身系统内部正熵的增加。为此,可根据网络时代的特征改进创业教育的课程和内容的设置,做到与时俱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多种多样的创意,更加充分的发挥大学生创造性和积极性。此外,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设计既高效、综合、多元,又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内容。(2)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增强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自身的开放性,使其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的交换,有效降低熵增。为此,高校可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将学校打造成企业与学生沟通发展的平台,把企业变成学生实践就业的培养基地。此外,还可以通过汇聚校友资源,助力学生创业;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为学生创业提供切实帮助[3]。

3、优化系统结构。引入政校研企“多位一体”协同机制,建立非简单线性的网络化结构,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与信息的交流,增强了与周围环境生产要素的交换,其包容性也得到提高,有效抑制熵的增加。高校可以通过和企业共同开发创业课程,合作培养师资的方式,来建立集大学生创业服务、培训和孵化平台于一体的创业生态系统。其间,校方提供培训和孵化场地,科研机构和企业以深度嵌入创业项目的形式提供经验和技术的支持,政府提供政策导向、创业资金的支持。全程扶助和指导,贯穿大学生的创业构想从萌芽到实现,创业团队的组织从组建到成长和成熟以及创业企业从前期运作到成长壮大;此外,还可优化资金链结构。增广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来源渠道并加大资金支持,减少资金与创业项目对接的环节,降低资金发放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促进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与信息的交流,实现对熵增效应的有效控制,从而使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适應网络时代的开放环境。

参考文献

[1] 林嵩.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04):58-62.

[2] 董健康,韩雁,梁志星.协同创新系统中各类主体的角色及定位[J].中国高校科技,2013,(06):52-54.

[3] 任佩瑜,王苗,任竞斐,吕力,戈鹏.从自然系统到管理系统--熵理论发展的阶段和管理熵规律[J].管理世界,2013,(12):182-183.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业
从“互联网+”分析大学生创业的未来发展
大学生校园咖啡屋运营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