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2017-09-05王伟

未来英才 2017年12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引导思想政治教育

王伟

摘要:网络舆论是互联网上人们对热点事件的看法,具有自由化、传播迅速化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舆论走向,而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主体,大学生网络舆情更是网络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高校网络舆论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思政课教育对于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意义,最后探讨了相应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引导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开放平台的不断涌现,给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大学生也开始通过网络来发表自己对于社会热点的见解和看法,表达自己的心声。当一些正确的观点得到大學生网民的认同并在互联网平台快速传播,就会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舆情。高校如何对学生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帮助大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是当前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1、指数式传播。高校大学生主要活跃于微博、QQ空间、微信等主流的网络互动平台,当某用户发布某条舆论,如果他的朋友对这条信息持支持态度,就会将其转发在自己的平台,然后扩散到朋友的朋友,这样就形成了一传十、十传百指数式的传播,这种爆炸性的传播速度十分惊人,在很短时间内,这条舆论就可以活跃于各大平台,造成广泛的影响。

2、评论盲目化。网络水军的出现使得许多持相反观点的人不敢发声,而多数的大学生只是看到某条信息转载量惊人,支持率很高,自己没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就盲目转载。

3、内容复杂化。网络信息爆发式的出现丰富了大学生的视野,加强了其对社会的感知能力,可是许多不良的信息例如色情、暴力、反动、诈骗等也在悄然增长。与之伴随的是高校网络舆情的复杂化,这也为思政教育的引导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思政课教育对于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社会阅历尚浅,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信息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和误导,导致对热点事件的片面认识。高校思想政治课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理性分析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对事件能有自己的认识,避免看待问题的片面化和偏激化。

2、有助于思政课教育效率的提高。网络舆情一般是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受关注率比较高,高校思政教育在网络舆论引导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特别的话题还能引发学生的深入讨论[1]。与传统的思政教育课堂相比,这种舆论引导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交流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加强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三、思政课教育对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网络舆论是不同人群意识形态的体现,表达着广大群体的所思所想,对于网络舆论合理高效的引导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社会稳定。目前主要有以下策略:

1、实时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加强舆论内容的分析。思政课程的老师应当对近期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贴近校园的重要小事件进行持续的关注,要归纳分析相关比较热门的评论和观点,掌握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并且对舆论发生的趋势进行积极有效的预测。对于网络上弘扬正能量、反映社会真善美的言论教师要加以宣传,并对此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来让学生对这些积极的舆论发表看法;对于一些违反社会道德、违反法律规定的负面言论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进行反驳和批判,指出其不良性的存在,防止学生被这些观点误导。教师在进行舆论引导时,要尊重事件的客观性,不能带有自己的主观偏见,要善于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观发掘出来,以此对学生进行文化价值观的培养。

2、重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舆情需要。教师一方面要结合课堂内容,强化理论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还要把握时代特点、与当下的相关的舆情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思政课教师要熟悉和了解学生的舆论需求,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对问题的关注点,以便可以引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教师在进行舆论分析时要注重引导的艺术性,不能使舆论引导显得突兀缺乏理论的联系。只有了解学生对于网络舆情的需要才能使得思政课的引导更具有针对性,才能使得引导的方向更明确,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率。

3、加强网络素质教育。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不可知性,许多人在发言时不考虑后果,这无疑破坏了言论自由的环境,给社会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思政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网络素质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文明发言、理性发言的意识,保证他们在网络虚拟环境中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通过一些受到法律惩罚的具体事例强化学生网络世界中法律的概念[2]。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懂得什么可以转发,什么不能转发,从而对网络言论怀有敬畏之心,自觉抵制反动、暴力、色情等信息的侵袭,为网络舆情的引导提供动力。

4、建立网络平台,发掘言论领导者。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言论领导者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学生的心目中,他们的言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学生在心理上普遍支持,大多数大学生网络发声时有从众性,更偏向于权威。因此通过言论领导者和优秀榜样对主流观点进行引导会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政课的教育还应当与网络平台的发展紧密结合,因此有必要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网络平台可以提供平等的交流机会,让高校掌握思政教育引导的主动性,从而加强舆情引导的效果。

四、结语

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价值观,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强化。

参考文献

[1] 董翔薇,黄凯.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170-172.

[2] 陈力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舆论学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7,(02):20-23.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引导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