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课文讲析对写景作文训练的有效渗透

2017-09-05江琳

未来英才 2017年12期

江琳

摘要:“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世间万物有着各自的美好却不言说,人是天地万物的观察者,而作家是最细腻的观察者,把人所共有的感受用细致的文学语言记录下来。初中学生正处于感受多于观点的时期,他们有着对世界细腻的感受能力,对万物的观察更为直接而具体。七年级上册的作文训练,着重在于让学生有感而发,把感知到的事物化为文字记录下来,但学生处于有所思,但难于下笔的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并形成文字,是这一阶段作文训练的重点。

关键词:写景作文训练;七年级上册;课文渗透

七年级上册语文的第四单元是“多彩四季”,这一单元的课文包括了四季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景色。关键是要善于从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朱自清的散文《春》是这一单元的重点讲读课文,对这一课文的讲析可以结合学生的写景作文训练,将赏析与写作相结合。

写事物需要观察,写景物也需要观察。只有经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才能写好景物。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观察时只有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才能充分认识与把握。朱自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去感知春天,敏锐地抓住了春草、春风、春雨的特点,从而把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描写得细腻精彩,给人以美的享受。不同时候,不同地方,景物不同;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也会有所变化。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的特点。

在讲析过程中力图调动出学生共有的感受,让他们随着朱自清的脚步走进《春》,调动起所有的感官,用视觉去看春天的颜色,用听觉去听万物在春天中的声音,用触觉去感受春风拂面的清新,用嗅觉去闻取春草的芬芳,用味觉去想象桃花杏花开后那满树的香甜的桃儿杏儿。在这一课讲析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以四季中任一季节的景色为题,当堂写片段作文,并对部分学生进行点评。注意让学生点出,这一片段作文中调动了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的那些方面。这个单元关于四季的文章学习之后,让学生写自己的喜欢的季节,可以仿照“济南的冬天”这一题目命题,写一写家乡的某一个季节。

学生在习作中从视觉感受出发,描写了像柳絮,又像小银珠般的白雪,比喻自然而然在文句中生发,那远处高楼在雾中又像在云里的感受让人联想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运用到通感修辞的语句。仰起头,雪花飘落在嘴里,味觉的感受突出的雪的滋味,更显现了孩子的童真,让人对雪的感受丰富了起来,仿佛那清凉的雪花也落入了自己的口中。更以雪花钻进脖子,从脸颊滑过时的触觉感受,写透了雪带给人的感受。

有的学生抓住了某一个季节的一些特定的事物来突出季节的特点,如夏季中的荷花:“你瞧,荷花仰着洁白的笑脸,身上披着几片浑圆墨绿的荷叶衣衫,多美的荷花。它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挺着碧绿如玉的茎干,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眺望远方。荷花的花瓣呈瓜子形,洁白如玉,花里托出一个倒过来的小窝头一样的绿色莲蓬,莲蓬向上的一面有许多小孔,里面睡着荷花种,远远望去,荷花的花瓣组成了一个精巧的玉色摇篮。”荷花的香与荷花的美,虽不能媲美《荷塘月色》,但也是对荷花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描写带有这个年纪孩子的特色。

有的学生抓住了触觉的感受:“夏夜的风是与众不同的,它既无春风的料峭,也无秋天的萧瑟,更说不上朔風的凛冽,而是款款而来,袅袅而上,荡涤掉大地多余的热量。”这段文字采用的对比的手法,将不同季节的风带给人的触觉进行比较,突出了夏夜的风。“款款而来”“袅袅而上”更为妙绝。

从视觉出发,但是注意到了万物颜色的层次,这样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也不失为佳句:“秋天,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那一片片鲜艳的一串红,一串红的叶子并不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一串红的花。那鲜艳的小花,正红得娇俏别致,一簇足有数十朵,长在翠绿的茎上,就像一串串用绿线连成的红铃铛。”学生注意到了颜色的层次,并描述出来,直观的感受让人眼前一亮。

朱自清由满眼的春花联想到了树上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学生受启发写下:“瞧,大地换上了金黄的衣裳,果园里显示出了它特有的勃勃生机。桃树上那一个个大又红的桃子让人看了垂涎三尺,柿子树上的柿子熟了,甜甜的柿子压弯了枝头,紫色的葡萄又爬上了架,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紫色珍珠,梨树上的梨子也熟了,又大又甜,像一盏盏美丽的灯笼挂满了枝头。大家争先恐后地跳进大大的箩筐,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争先恐后”写出了孩子的调皮,拟人修辞运用得恰到好处,更烘托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学生在这次作文训练中,调动了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四季,并且在片段作文训练的基础上,完成习作,将细致的感受用恰当的语句表述出来。相比之前写景的文字有了明显的进步。不仅在观察上更为仔细和全面,更在写作上自然而然地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描绘出心中特有的一季。作文训练应当做到“我手写我心”,在学习了《春》这样文质兼美的散文后,学生能够将独特的感受写出,调动出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多方面的感受,描绘出内心中四季美景。教师在讲课中将课文讲析与作文训练互相渗透,对教师的教法也是一种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希海,马丽.讲读课文中适时渗透作文训练[J].新校园:学习, 2012(4):177-1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