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指导策略探究

2017-09-05林玉信

未来英才 2017年12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教学探究数学教学

林玉信

摘要: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以达到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运用设置情景、参与活动、学法指导、评价激励和选择开放这五种指导策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而在数学的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指导策略;教学探究

初中数学教材容量大,课本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因此较其他学科来学学习难度较高。另外数学课本中有些知识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对数学有了畏难心里,甚至产生排斥数学的倾向,结果导致数学成绩不理想,偏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总成绩。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量身制定不同的学习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设置情景、参与活动、学法指导、评价激励和选择开放这五种指导策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而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真正有效的策略应该是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学习数学时感到事半功倍,即教师教的得心应手,学生学的充满激情。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努力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平台。认真分析初中生的心理性格特点、学习特点,以及初中数学课本身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五种数学教学的指导策略,下面的文章中我们一一解释。

一、设置情境,联系实际生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學知识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能够在生活中应用。因此,数学的教与学一定不能局限于课本,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以课本为依据,结合现实生活,选择学生熟悉的、容易接受的事物,为教学活动创设现实情境。这样不仅变抽象为具体,变未知为已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课堂实例表明学生更愿意接受他们已经接触过的事物,而且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二、参与活动,积极动脑思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同时进行的活动,如果课堂上只是教师单纯的教肯定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活动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获得结论。例如,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周长相等吗?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大家举出的例子却不一样。如果换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那么再问他们的周长是否一样,这个问题里牵扯到三角形的高,比刚才的长方形复杂,于是学生们就会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样学生从易到难,逐步理解并接受这些知识点。这样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有助于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学法指导,授之以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核心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某些知识点、某些题的解题步骤,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而不至于同一个知识点换个方式出现就不会做了。因此,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务必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初中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教师要细心观察、因材施教,让学生学的懂、学得会、学的透彻,做到运用自如。学法指导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做好示范工作,要让学生明确从哪里入手寻找疑点。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要改变只可言传不可意会的定式,把自己所掌握的学法简易明了地传递给学生,是学生学会思考和质疑,而不是钻牛角尖,胡乱提问。同时教师在传授教法的过程中要掌握好一定的度,因为学生理解力的差异,一开始学生提的问题可能不得要领,也许是只言片语,也许会浅显幼稚,这时候决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应该循循善诱,引导为主,使学生逐步掌握思考、质疑和提问的要领。

四、评价激励,给予肯定和赞扬,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方法中有很重要的一项是激励教学法,初中生正处于性格叛逆期,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恰当的评价与激励,这样使得学生得到积极的信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使得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评价,比如言语激励、眼神肯定、物质奖励等。例如,在数学课堂中我们把学生分为不同的数学小组,给出同样的题目,答对的越多积分越多,得分多的数学小组可以被评为优秀数学小组。

五、选择开放,因材施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

每个班学生的学习程度都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喜欢数学,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好,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数学教师不能对学生一概而论,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选择不同的教学知识,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要有一定的弹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要让优秀的学生吃得饱,让一般水平的学生消化的了。

六、结语

数学教师要主动分析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五种指导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小勇.新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0,(08).

[2] 刘晓宝.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0).

[3] 岳廷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新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教学探究数学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