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
2017-09-05吕游
吕游
摘要:当前,诚信缺失是高校资助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之一,不仅严重阻碍了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此,本文针对于高校贫困生的诚信教育现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诚信教育建议,以期为高校做好诚信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诚信缺失;贫困生;诚信教育;建议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在我国教育制度不断改革的新时期下,许多高校开始不断增加招生数量,扩大招生规模,与此同时贫困生的求学问题也得到了社会上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我国针对于高校贫困生的求学问题颁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例如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帮助贫困生解决求学问题,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此过程中,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这必须引起各个高校的重视,并制定有效的措施,促进高校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诚信缺失的体现
(一)制定虚假信息,夸大实际情况
针对于高校贫困生的审核,主要是依赖于相关民政部门开具的材料。但是在开具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只是简单的检查了一下申请人递交上来的资料,便签字盖章,并没有对申请人的真实情况,例如父母年龄、身体状况、家庭收入等进行仔细的调查,导致很多申请人制定虚假信息或者是夸大自身的贫困程度,隐瞒真实的经济状况,欺骗老师和同学,以此获得助学金。
(二)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
我国对贫困生进行助学贷款的主要目的在于缓解贫困生的教育资金压力,帮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许多贫困生以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引起同学和教师的关心,甚至有的学生用学费购买比较昂贵的消费品和日用品等。由于我国规定,助学贷款到期不还,违约率不会提高,虽然其中有的贫困生确实是因为没有偿还能力,但是有偿还能力的贫困生却进行恶意的拖欠。
(三)考试出现作弊现象
各个高校在进行考试之前,都会提出明确的考试要求,严格禁止学生出现作弊的行为。但是在实际中,仍然有一部分的学生将考试要求不当一回事,在考试过程中作弊,例如抄袭别人的试卷、打小抄等。而有的贫困生为了拿到高分数,获得较高的综合测评排名,也会抄袭舞弊。在调查中,很多学生认为,明知自己考试无法及格,但是为了能够到高分数,会选择作弊,当然,高分数也能够促使他们得到奖学金。
(四)资金使用与贫困程度不相符
一部分的贫困生在获得助学贷款或奖学金的时候,存在着浪费、攀比的现象,将资金花费在购买高档的日常用品和消费品等方面上,甚至有的还在校外租房子,这些与贫困生的消费行为不相符,这样不仅对其他贫困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使得社会对于高校资助工作产生了质疑。
二、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育形式缺乏创新性
高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和主要力量,但是却忽略了教育工作过程中学生之间的诚信水平,仅仅只是依靠简单的理论教育,这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同时教育模式过于单一,注重形式,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过程中,流于形式,教学内容空泛,教师只是将相关诚信理论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诚信道德的培养,导致诚信教育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育主体缺乏针对性
在以往的诚信教育中,高校忽视了学生的主體地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贫困生只是一味的灌输与实际脱节的大道理,不能够从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小细节对贫困生进行教育;第二,善于采用强制性的手段规范贫困生的行为,忽视文化气氛、教师的言传身教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第三,过分强调社会本文主义,强烈要求贫困生必须对社会负责,忽视对自己的负责义务;第四,习惯从社会需求要求学生各种行为,忽视学生的心理作用,无法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第五,要求贫困生的绝对服从,忽视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三)教育机制缺乏连续性
高校贫困生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并非是在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虽然诚信教育对于学生自律精神的要求较高,但是仅仅依赖于此,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开展诚信教育过程中,始终需要将诚信作为终身教育。但是在实际中,大部分的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往往注重形式,缺乏一个长效机制。例如,忽视大学生的诚信记录的重要性,针对于诚信较差的学生,教师有可能对其不闻不问,在学生毕业之前,所有的不诚信行为全部清除掉,保证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影响。高校的这种处理手段虽然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保护行为,但是对于还在读书的学生而言,具有一个负面作用。
三、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的建议
(一)建设校园诚信文化
建设校园文化诚信氛围,首先在课堂中,积极开展诚信理论教育,将思想教育与知识、专题教育与系统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模式,将贫困生的思想意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其次,将经济资助有效的融合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各个高校需要从各种各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找到契机,并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同时还需要开展贷款签约活动、诚信讲座等,提高贫困生的诚信意识;再次,提高诚信教育的趣味性,将诚信教育与多彩的校园活动有效的融合在一起,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以此提高贫困生对诚信的认识程度;最后,积极拓宽诚信教育渠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资源日益丰富,并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对此高校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诚信教育相关网站,使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规范自身的诚信行为,做好引导作用。在开展高校资助工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严格禁止一切失信行为,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二)建立个人诚信档案endprint
对于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而言,不仅需要知识的教育,也需要管理对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约束。建立个人诚信档案,不仅可以完善高校诚信系统,了解每一个贫困生的诚信状况,而且还可以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一般情况下,诚信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有信用记录、基本信息以及意见等方面信用记住主要是对学生的贷款情况、学费缴纳情况、奖惩情况、助学贷款偿还情况进行记录,同时还需要针对学生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行为等进行考察。信用记录是随着学生档案一起交给用人企业,将学生的信用记录从学校转移到社会;而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是指个人资料、学校成绩、家庭经济、考试情况、考勤、道德品行等。
(三)制定诚信制度,提高贫困生的诚信道德
诚信制度的制定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的诚信行为,而且还能够规范学生的失信行为。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诚信制度存在着许多空白区域,因此制定完善的诚信制度是各个高校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重要手段。诚信制度的制定必须考虑其实施性和规范性。高校应该定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定,从各个方面总结和量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已经蕴含着诚信,但是为了能够充分凸显出诚信的重要性,各个高校可以将诚信单独作为一个评定项目,通过教师评定、同学评定以及自我评定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数据化和量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诚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出诚信制度的监督作用,每个高校可以以诚信为核心制定相关的监督条例,在学校内部举行相关的诚信主题活动,通过制度对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监督,一旦学生出现失信行为,学校可以进行相应的惩罚,例如减少学生的综合素质总评定分数。此外,还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监督作用,利用学生负责人,如班级干部、学生会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
結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贫困生的诚信教育,是目前各个高校应该引起重视和积极开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各个高校应该建设校园诚信文化;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制定诚信制度,提高贫困生的诚信道德等,以此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羽,张轩辉.新时期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4):184-184.
[2]余国涛,耿世杰,邓铭等.浅谈当代高校贫困生的诚信教育[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15):73-74.
[3]陈志远.对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诚信教育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7):122-123.
[4]段青青.高校贫困生助学金评定工作的困境及诚信教育[J].考试周刊,2011,(7):201-202.
[5]任秀洁.基于国家政策资助下的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5,15(3):107-108,120.
[6]宋程祥,于凤超.高校贫困生资助中大学生诚信缺失与重构[J].山东青年,2015,(4):75-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