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2017-09-05王鹏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王鹏飞

摘 要 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就“课前模块”“课堂模块”和“网络模块”设计等方面,对翻转课堂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1-0116-02

1 前言

在学校教育中,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教学一般都是采取“以教为本、先教后学、边教边学”的模式,似乎成为千古不变的定律和惯性。自新课标实行以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在教学中应用。学生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教育资源来开展不同于以往的“先学后教”活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理念的转变,而且改变了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2 简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特点

翻转课堂能够体现“学生主体、以学促教”的新型教育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加以充分运用,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虽说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设,然而它是一门非中考科目,由于没有压力,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普遍不太重视,基础不够扎实且良莠不齐,在这种情况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

其次,由于翻转课堂模式坚持以自主学习为中心,把学习主动权积极地归还学生,而且他们可以自行安排并管理学习的进度和空间,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分享与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最后,学习过程一般分为课堂“信息传递”和课后“吸收内化”两个阶段,而翻转课堂重新构建学习流程,把“信息传递”放在课前由学生进行,而让“吸收内化”通过课堂师生互动来完成,因此,翻转课堂非常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 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在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基础上,可采用“课前”“课堂”“网络”等三大模块活动形式。只要认真设计、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就能够赢得令人期待的效果。

基于教师主导的“课前模块”翻转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似乎强调的是把对学生群体的自主学习置前,而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活动置后,但是从整体性活动过程和效果方面来说,始终离不开教师做出的科学合理性引导和积极有效性支撑,否则,它就会因此而陷入盲目无序的境地。就初中信息技术而言,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努力提供自行录制或者从网络上下载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有效长度一般在5~10分钟,这样才能较好地控制在初中生学习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除此之外,教学视频应当与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而且每一个教学视频需要针对一个特定的学科问题;一般可以把之分为“情境导入”“操作方法”和“探究设计”等几种不同的类别。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等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精讲细说活动,或者以“在线辅导”的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上的便利和帮助。不仅如此,诸如此类的教学视频还可以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多种版本的录制和提供。

值得强调的是,教学视频要努力讲求“图形清晰、声音清亮”的录制效果,而且要具有相应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趣味性。在视频文件录制完成后,教师把之转化为不同的格式,并且上传到专题学习网站平台,以供学生开展课堂教学之前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他们通过观看集图文并茂、音像和谐、动静自如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视频,开展相应的探究练习和作品设计,或者借助于聊天室、留言板、QQ、短信等一系列网络工具和专题网站实行交流互动,从而较好地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单。视频功能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功能,视频文件更应当注重多样化格式,从而更加适合各种平台的良好运行[1]。

基于吸收内化的“课堂模块”翻转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前预习相比较,两者之间有着本质意义上的“大不同”。传统课前预习活动,只是在活动形式上把课堂教学的“窗口”进行了“平行式前移”;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并非如此,它则是把传统教学流程做出一种“颠覆性”的重新建构。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学生课前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前提下,在课堂上为他们留下更多一些的学习时间与空间,有针对性地自主探究和交互协作,从而在保证良好学习效率的同时,努力实现对知识吸收与内化的最大化追求。

以“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活动为例,对于一些信息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几乎不用借助于微视频技术,仅仅按照教师给予的提示要点,就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单并解决实际性问题。然而不难发现,通过平台信息的反馈情况来看,有许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还显得不够熟练或者不够规范,甚至可以说并不成功,图片“旋转”活动的有之,图片“裁剪”活动的有之,图片“合成”活动的也有之。在课堂翻转活动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所反馈获取信息中的共性问题(就是反馈问题相互接近),按照“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性分组,并且根据这些问题的大致类型和难易程度,以及学生信息基础水平的高低优劣实行组员分工。

对极少数不易解决的问题,需要由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或者在总结交流时完成,不再安排到小组任务中。有些时候遇到问题涉及面较广而且可分为若干子问题的,则由每小组或者每个组员负责一个子问题的研究,然后把这些问题汇聚在一起,积极有效地开展协作式、整体性的研究学习活动。如此而为,可以让所有学生努力达到对于全面问题的“吸收”与“内化”[2]。

基于专题网络的“网络模块”翻转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發展和教育科技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校园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而这些为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较好的客观条件和必要前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对专题网站平台的建立与使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网络学习、交流互动和成果汇报等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而且有利于教师更加及时地掌握自主学习情况,并且对学生实行动态性的过程评价等。

1)在学习资源设计方面,不仅有利于对于课前学习视频的上传与发布,而且有利于对各种学习资源网站的相互链接等活动,从而为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活动同时提供良好有效的技术支撑。

2)在交流互动设计方面,无论对于师生之间,还是对于学生相互之间,都可以通过“在线提问”“相互留言”和“交流互动”等形式开展网上活动,而且简单易行,绝不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3)在任务学习和作品设计等成果展示方面,可以积极有效地开展视频直接汇报以及作品上传与发布、网络留言与评价、优秀作品评选与欣赏等一系列活动。每个学生、每一小组以及相互之间的自主学习情况、活动效果等,都是极其透明公开的,这种现象与传统形式相比,更加有利于在学生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创优争先氛围。

4)在学习评价设计方面,完全能够通过对专题网络模块的认真设计和有效翻转,对学生形成更加科学合理而又全面综合的评价体系,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切实做到多种“有机结合”:把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把定量性评价与定质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体性评价与群体性(如学习小组等)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师评学”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果真如此,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熟能生巧和实践创新。

4 结语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犹如“满园春色”中的“探墙红杏”,不仅刷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而且越发显现了新课程教学改革大潮中的强劲势头和无限活力。教育工作者应该相信,而且有理由坚信,它必将引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崭新方向,这也需要每个教师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跃国.“翻转课堂”: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8-10.

[2]徐福荫,黄慕雄.教育技术协同创新与多元发展[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