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日语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7-09-05任海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任海丹

摘要:在大学教育向应用型转变的重要时期,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根据社会需求逐渐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渡。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重在实践教学。构建课堂实践环节、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在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中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实践课程当中的语言技能强化和实践教学基地语言实践,切实提升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与工作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从业后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应用型日语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性课程;实践教学基地

中图分类号:H3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8013904

1引言

随着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信息传播日益急速化,行业分工加速精细化。在对人才的需求方面也越来越专业化、实用化、多样化。作为人才培养输出的主要单位——高校,其教学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由研究型精英人才培养向应用型大众化人才培养过渡。其中,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由原来单一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向企业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转化。即在要求日语专业毕业生有良好的日语基础知识运用能力之外,其语言实践能力也成为人才衡量标准之一。

2010年5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日语学科特点,根据用人单位对日语人才培养需求,结合民办高校校企紧密合作的优势,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制定了符合日语人才成长特点的应用型培养方案,在培养日语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日语语言实践能力。

2应用型日语人才实践教学的现存问题

应用型人才的定义与内涵应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框架,即为“专业性应用型的多科性或单科性的大学或学院,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所谓应用型日语人才与传统高校以培养学术性、研究型的教育目标不同,是为满足企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依托本科教育的高校背景,培养日语语言基础知识扎实,日语语言运用能力优秀,熟悉日本企业文化,对业务流程熟悉;实践工作能力强的日语人才。

到目前为止,诸多高校虽以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为目标,但在课程设置体系上和实践教学内容上并未有与之相应的有效举措。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多是在高年级添加应用性课程,例如跨文化交际类课程、日本文化类课程、报刊阅读类课程等。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不大,即便设置了实践环节和实践课程,也多是为理论知识所服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所设,仅是附属于理论知识并服务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之一。此外,语言实践教学基地本应该是日语语言实践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但现存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实践教学的补益作用不大[1]。其中,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多是模拟项目,并未涉及到具体工作的项目流程和实践内容。相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内容以真实项目为主,与教学内容匹配度不稳定,对教学本身的辅助作用有限,考评难度系数大。综上所述,在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决定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2]。

3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要求,其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包括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型课程和实践教学基地三个部分[3]。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专业为例,在 1321学期中的实践教学其目的、内容和方法各自不同。所谓1321学期是指1个学年内有3个学期,其中包括2个理论学期和1个实践学期。2个理论学期中主要开设的是理论课程;实践型课程集中在实践学期中,是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以模拟或实际参与的方式了解日本企业工作流程,在商务背景下实践日语语言的课程;而实践教学基地则是校内日语实践教学基地及校外实践实习企业。整体课程进程按照学年设置,如图1所示:

上图当中右侧是理论学期的各门课程,左侧是实践学期课程名称,实践教学基地的辅助和配合贯穿大学四年整个过程。四个学年的学生能力培养进程如图2所示:

从第一阶段的基础课程到第四阶段的专业技能培养,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形式上从分散到集中,内容上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系。

3.1理论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

理论课程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引导语言实践为辅。课程实践环节是分散在理论学期各门理论课程当中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课程在授课目标上保持一致,实践内容上循序渐进,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渐进式地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以“项目”的形式存在。所谓“项目”,是借鉴了工程教学理念,由授课教师团队提供项目题目,以学生团队为主体进行的模拟实践。通过“项目”的设计、构思、实施和反省等环节综合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同学期课程间的项目互相关联,学年课程间的項目逐级递进,形成一体化的“项目”实践系统。核心主干课程中的“项目”设计状况如图3所示:

由上图可见,各门课程之间的“项目”设计内容统一,形式多样。同层次横向课程间,纵向前修后续课程当中所设计的“项目”本着一体化原则,内容相互关联,难度逐级递进。从纵向上来说,以《基础日语》系列课程为例,从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的课程项目开始“初涉职场”“职场体验”“职场成长”“合格的职员”,即设定在企业工作背景下,从刚入职的新人时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到作为一名合格职员所涉及到的各种业务,均体现在“项目”当中。从横向上来讲,与《基础日语(一)》同属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的《日语会话(一)》和《日语视听说(一)》课程当中各自的课程项目分别为“自我介绍”和“即时问答”。这两个课程项目是为《基础日语(一)》的“初涉职场”准备的。可见,横向上各门课程间整体培养目标一致,项目任务各有重点,形成了以基础日语课程为中心,会话和视听说课程为有益补充的横向实践教学体系。

不同学年不同学期各门课程间的“项目”逐级递进,同学年同学期各门课程间的“项目”互为辅助。一门课程中根据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范围和难易程度分成涉及课程全部内容的“课程项目”、结合若干单元知识的“单元组项目”和每个单元总结性的“单元项目”三个级别的“项目”。图3上下两部分四个实践学期中的集中型实践课程,既是对此前理论课程实践环节的综合总结,也是对学生每学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图3左右的公共课、专业导论和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计划当中的引导项目和总结性项目,是学生运用所学全部知识进行的综合性总结实践。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当中,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为集中的实践型课程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实践课程是对阶段性学习成果的运用与考查,并为实践教学基地的真实项目和实践积累经验[5]。

3.2实践型课程的设计

实践型的课程主要集中设置在第3、第6和第9的实践学期,即入学初的专业导引项目和毕业前的毕业设计当中。入学初的专业引导项目是对整个人才培养的概要说明和解释;实践学期的实践课程既是对理论课程所授理论知识的集中运用,也是对语言实践能力综合培养和实践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四年間所学知识的整体概括和综合运用[6]。

第3学期的场景实践是对此前的第一、第二学期的基础日语(一)(二)、日语会话(一)(二)、日语视听说(一)(二)几门课程中所学内容的重新提炼、归纳和升华。通过反复练习、实践进行强化训练,重点培养良好的日语听、说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最终完成商务环境下的初级阶段的日语综合演练项目的实践。主要实践授课内容是在日常和商务环境下针对常见场景进行系统学习和综合演练。通过学生对每个场景“项目”的准备、演练、发表和反思总结,围绕实践项目内容充分利用所学语言知识,模拟常见的日语工作场景。与之配合教学的日语文档处理实践(一)项目将理论学期3门核心主干课程的内容重新提炼、归纳、整理并在本项目中通过反复练习、实践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将所掌握的中文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提升为日文状态下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本项目,学生能熟练应用日文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日文文档处理实践。

第6学期的日语流程实践是在场景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第二学年所学语言知识,通过商务环境下整个工作过程中听、说、读、写、译多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能够了解并初步体验日本企业的工作流程,是对学生各项日语技能的进一步强化训练。通过本项目的培养,学生能够在多个不同商务场景中灵活运用所学商务知识流利、恰当地进行商务会话,了解日本商务礼仪及基本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沟通、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期开设的日文文档处理实践(二)项目是《日文文档处理实践(一)》的延续和提升。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够应用日文office软件熟练制作基本办公文档,包括电子邮件、会议纪要、报价单、商品说明展示PPT等。

第9学期的商务综合实践是大三学年后开设的综合实践课程,通过让学生亲身在“模拟”的商务项目中工作,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日本企业实际工作的流程,提高学生日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它是日语专业前三年专业知识和技能巩固和综合运用,也是所有课程的一体化学习经验。旨在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商务礼仪、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商务日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在以综合实践性课程为支柱,各门理论课程当中的实践环节为补益的实践教学进行的同时,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和利用使学生更有效地实践语言,了解日本企业工作流程和习惯,参与真实项目得到综合的实践指导。

3.3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

实践教育基地根据语言实践的具体场所分为校内语言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语言实践教学基地两种。两种实践教学基地互为辅助,各有侧重。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课堂实践教学内容结合紧密,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对参与实践教学基地项目的学生有比较系统的指导和考核,便于综合了解学生的实践状况。作为对实践教学的必要补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能够弥补校内实践教学在“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固定内容为主的不足,以真实项目为导向,综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基地与课堂实践教学的关系如下:

3.3.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日语语言实践教学基地是校内外语实践教学基地的一部分,依托于学校的国际教育学院(主要负责外事事务与对外汉语教学)建立的以辅助语言教学,提供对外工作交流机会的语言实践平台。参与日语语言实践的学生主要负责的工作有外事接待辅助、日本留学生的招生及来华管理辅助、日籍培训员工在校期间的生活支持及管理辅助、赴日留学项目的招生及赴日后管理辅助、日籍教师的生活支持及管理辅助、中日交流会或日本文化节等活动的企划与实施、文件翻译及校对、资料建档及整理等。通过直接与日本人的沟通和接触,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增强日语语言表达的信心。

学生参加校内日语实践教学基地的各种项目,直接与日本人接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在每次项目的准备、实施和反思过程当中,系统完整地了解业务流程和注意要点。通过与日本客户的直接沟通和交流,“做中学”“学中做”,夯实日语语言基础,了解日本文化特点,熟悉日本企业工作的流程与模式。通过每次的“项目”实施,发现自身在日语语言上的不足,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3.3.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作为对校内实践教学的必要补充,校外的日语语言实践教学基地一直是应用型日语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针对日本企业的业务需求,结合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的实践要求,以对日IT业务公司为主,设置了一系列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以IBM、HP等世界500强企业的BPO、呼叫中心业务为主,以校外实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校外语言实践的平台。

校外日语实践教学基地既是对校内实践教学的最佳辅助,也是学生向企业合格员工过渡的重要平台。学生通过在校外各家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参与真实面向日本的业务项目,夯实自身的日语语言基础,了解日本企业的基本工作流程,践行日本商务礼仪。

在目前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由于真实项目的不可重复性,在对学生的指导和考核过程当中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更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并从中受益,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过程当中的主要矛盾。

4总结

应用型日语人才作为本科教育中突出实践能力的语言人才,需要重视在其培养过程当中的各个环节。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课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配合是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必要模式,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课堂实践教学与教学基地的相互辅助是日语语言“学中做”“做中学”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实践教学成果检验的必要手段。理论课堂当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和综合实践教学课堂的构建是实践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是积累日语语言基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过程。应用型日语人才实践能力是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通过分散——集中——模拟实践——真实演练的过程逐步培养起来的重要能力[7]。是应用型日语人才区别于传统日语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应用型日语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系多年来在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其横向配合纵向延伸的课程实践教学,辅以实践教学基地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十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等各项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创建了日语教学的新特色。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2]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

[3]刘海燕.几种典型实践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5,(12).

[4]陈新民.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J].中国大学教育,2011(7).

[5]汪禄应.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05(2).

[6]司淑梅.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7]房学军,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of Applied Japanese Talents

——Taking Dalian Neusoft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for Example

REN Haidan

(School of Japanese Studies, Dalian Neusoft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Dalian 116029, China)

Abstract:In the critical applicationbased transformation period of college education, the cultivation objective of Japanese specialty should also transit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needs.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Japanese tal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al teaching. Construct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isting of class practice link, practical course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realizing the objective of applied Japanese talents. Students language foundation should be consolidated in the practical class teaching link, language skill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practical courses and students should practice language in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so as to truly improv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guide students to study autonomously, form good learning and work habits and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of getting employed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after employment.

Key words:applied Japanese talent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links; practical curriculum;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責任编辑:刘东旭)2017年8月第36卷第8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ug.2017Vol.36 No.8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