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语”习“文”的高效课堂是学生的舞台

2017-09-05王红

未来英才 2017年12期
关键词:舞台词语课文

王红

《我的舞台》是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以艺术为主题,内容反映与艺术有关的人与事。这篇课文,以“我”的口吻,娓娓叙述了“我”在舞台上的成长故事。語言风趣而又充满童稚,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要体现的是艰辛,而笔下却处处流露着乐观。妙趣横生,读来意犹未尽。这篇课文,写得亲切、风趣、切近学生生活、年龄、情感、口吻。

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指出:六年级的学生需继续加强双基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力争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提高。所以我在教学《我的舞台》时重点着力在学习作者风趣幽默的表达方法,去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教与学的高效益。

一、激活思维,高效课堂的核心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激活学生思维。追寻“本真语文”,我们应该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理顺“教什么”与“怎么教”的关系,让“学路”和“教路”在语文课堂融合。而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老师才会将这样的理念贯穿自己的课堂设计、课堂教学,从而收到教学相长的实效,高效。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用大家学过的方法自己学习课文,质疑问难,看到“舞台”二字,想到了跟它有关的的哪些内容?看课题,要了解哪些内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填空:教师的舞台就是??医生的舞台就是??战士的舞台是??运动员的舞台就是??学生的舞台就是??

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是联系生活的教学,必须把脚延伸到课外去,语文教学如果同生活联系起来,必将耳目一新。舞台,不仅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场所,也喻指每个人活动、生活 的场地,这样开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热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文本的欲望,提高了学习的效果。这种设计是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的。正因为得益于这样的设计,师生才会在《我的舞台》中沉浸到了充满生机的“语文状态”之中。

2、把“我的舞台在哪里”圈画出来。圈出与舞台在哪里相关词语的要求与指导过程,把阅读与信息的阅读相结合,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根基自己的能力,在较短时间里,通过“圈重点词语”,形成构建内容框架的基本信息。

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习者知道教学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其次要让学生在做中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这样的教学是高效的

3、“我在舞台上怎样表演”。找重点词语,完成表格,通过快速阅读,学在重点词语,梳理了课文内容,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相对于解决第一个问题的过程,我在舞台上怎样表演的信息阅读推进比较细腻。“找描写形象准确的词语”,这种信息阅读对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作用比较明显,能帮助学生比较完整地构建课文的内容框架。

教学过程中从师生共同讨论“在娘胎里”一段重点词语“大闹天宫”的示范,到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工作表提炼、整理比较形象的词语,再到交流、点评、修改、补充,知道比较完整地呈现“我在舞台上怎样表演”的框架,学生不但得到了如何进行信息阅读的方法提示,还提高了学生的归纳精炼的表达能力。这样的训练是省时高效的。

4、小标题归纳事件。围绕“舞台”这个关键词,结合作者在舞台上的成长事件,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娘胎唱戏”、小床演戏”,“侧台看戏”、“院中学艺”、“家中演戏”,既清晰把握课文内容,还紧扣中心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如果把课堂比作舞台,那么学生在舞台上活动的时间很充分,时间与方法的保证,确保了这一学习过程的高效性。语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还让学生“会学”。

二、品读感悟,方法先行 ,高效课堂培养能力

“本真语文”的基本特征是学“语”习“文”,我们要牢牢抓住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个核心。可见,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着力点,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处。

小吴霜的哪个舞台对同学们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共同走进“娘胎闹戏”。从哪些描写感受到吸引力?“大闹天宫”“过足了瘾”结合同学的理解引出用一个字“神”和“爽”等来批注,并读出这样的感觉。母亲怀孕七个月,还要登台表演,早产多么辛苦。我们感受到却是轻松,??读出艰辛中的幽默。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经过细读品味,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从学习课文到学习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舞台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这个过程很简洁,但很有艺术,体现了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语言学习的重视。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课程改革的核心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对课堂教学的重新思考和定位,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高效课堂。

赏析阅读,学“语”习“文”,高效课堂的容量。

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时间、空间,时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反应,使学习者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这就是高效课堂的容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三、我设计了这个学习任务

赏析轻松的笔调描写艰辛,感悟神奇的吸引力。3- 8自然段,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圈圈重点词句,把体会用精准的字词形式批注到旁边。

“手舞足蹈,憨态可掬,赶猫下台,惊魂一刻。抻拉呀拽,为所欲为”抓住一系列动作朗读体现学艺的艰辛,学生能批注“趣、惨、苦、累、狠、乐、疼、韧??”

设计了小练笔:小吴霜在侧台只顾______________,忘记了________________。这就叫“兴味盎然”。把词语与语境、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我想只要通过平时的读写训练,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融合,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培养。

对于“翻过来、周 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这也是引导学生细讀的地方。一读读出辛苦,二读读出小吴霜的不在话下,三读读出奶奶的疼爱。同样的文字,读的人不同,就有不同的感受。这部分教学一是咬文嚼字,从一系列动作的刻画体会学艺的不容易,学艺的艰辛。二是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用感情朗读再现情境,使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学艺之苦,三是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语文课是离不开读书的。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是赏析型的阅读,学生往往比较活跃。在上一环节阅读中的表现,给予了及时的指导,进行了批注式阅读的示范,提炼出可以迁移欣赏阅读的方法,如抓重点词句赏析,边读边批注等。这样阅读与学生的兴趣、经验、方法相结合,从策略上改善了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文有法可学,有法可寻,有法可用,学到的是由课文到语言的更高层次。语言风趣幽默, 具有强烈的趣味。抓住课文这个特点,对学习课文,对于引导学生披文入情,理解课文,学习课文语言,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延伸阅读,提升素养,体现高效课堂的基本观

高效课堂的基本观: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习即成长。教师开发课程,让学生学一篇课文推而广之收获更多,在课堂学习中不断成长。课程标准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崇敬、向往??等感受。

1、迁移阅读。同学们,刚才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具吸引力的场景,我们通过圈重点次,写批注,感受了作者轻松、幽默、风趣,这样的写法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读过的课外书中,甚至自己写过的作文中都有出现过,能回忆起来吗?

《夜莺的歌声》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轻蔑地微笑了一下。《窃读记》最令人开心的就是下雨天??再大些!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的喊着- -大些!大些!??他的经历和小吴霜的经历有些似,再看《七律长征》

面对艰辛的经历,有的可以用轻松的笔调来表现,有的- - PPT出示: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艰辛的经历,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轻松、幽默、愉快、诙谐,沉重、悲伤??它们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学习!

2、想象的舞台: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盏航标灯,指引我走向成功的彼岸。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杯茶??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

学生说道,“如一条河,让我逆流而上,勇往直前”,“如一面镜子,照出我的虚荣与不足”、“如战场,让我义无反顾,披荆斩棘”??

拓宽学生思维,进行说话、表达、想象训练,使课上得实在,落实学生能力,达到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重视语言文字训练,紧扣语言文字训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在读中悟,悟中思,思后写。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中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这就是高效课堂的展现。

《我的舞台》通过读、学、悟等方式,体会舞台对作者的神奇吸引力,体会作者文笔的妙笔生花。达到了意外的效果。我认为,抓住了课文的切入点,正如高明的厨师抓住了菜肴的美味,学生自然就乐学了。高效课堂,是语文教学的“命脉”。学语习文,高效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生命的充实,敢于去尝试,乐于去交流展示,语文课堂就会成为高效的课堂,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解、应用祖国文字的能力。

猜你喜欢

舞台词语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一枚词语一门静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