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创新
2017-09-05锡林格日乐
锡林格日乐
摘 要:面对本校美术系专业学生工作的难度,辅导员要根据美术系专业学生的特点,坚持全员育人理念,实施“渗透式”教育方式,创新“五大营”素质拓展思路,打造特色有效的学生工作模式,从而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关键词:美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素质拓展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这使得辅导员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一、辅导员工作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上启下
在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两种形式和途径:一是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途径。
(二)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践者
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途径外,还要经常化、生活化。辅导员工作恰恰具有经常化、生活化的特点。
二、围绕核心,创新素质教育工作思路,开展“五大营”素质拓展活动
学生成才就业是所有工作的“牛鼻子”。围绕这一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思想素质营、心理素质营、职业导航营、科技文化营、实践拓展营五大营的创新素质拓展活动,在依托专业实现专业品牌化同时,全力打造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一)思想素质营
思想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学生思想素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以党建工作为核心。除开展党课学习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班外,还可进行支部创新建设,把支部建在班上,由学生党员担任支委。班级党支部的建立,在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学建、党建带动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其次,班级团支部建设是全面建设团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开展“明星班团”和优秀团小组评比活动,可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思想教育功能,为广大团员的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起推助作用。
(二)心理素质营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根据对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一新生,采用“心晴园地”。即每位新生在“心晴园地”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的心事交给辅导员批阅,辅导员将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反馈并加以引导。大二、大三学生,采用“心理气象员+心理邮递员”。“心理气象员”(心理委员)定期召开寝室长会议,了解同学心理动态,将有心理危机迹象的同学及时告知“心理邮递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员),由“心理邮递员”进行个案排查及心理辅导,并将情况报给辅导员。大四学生,采用“就业心理风向标”。搜集毕业生感兴趣的有关就业心态及心理调适等方面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做成动态信息宣传板,进行宣传教育,引导毕业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这种潜移默化、因人施教的心理素质教育形式,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三)职业导航营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职业素质教育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来讲意义更加重大,需要大家不断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一方面,师生互动,成立学生就业推助工作室。以学工办辅导员为主,协同能力突出的学生志愿者共同组成学生就业推助工作室,开展在校学生个人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就业信息网维护以及就业疑难问题咨询等工作,给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窗口;另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启动“大学生就业推助工程”。内容包括模拟招聘会、面试技巧分析讲座、职业素养培训以及成功学长访谈会等。
(四)科技文化营
借助非医学专业特色和专业力量来打造精品化、专业化、长效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计算机专业可推出“电脑网络文化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举办“文管讲坛”和管理知识月活动,英语专业可开展“英语天堂”和英语集训营,法学专业可举办“法律文化节”,日语专业则可成立日语文化角等。这种“依托专业,打出品牌”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既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专业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同时在组织和参与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协调、管理、沟通、统筹、策划的能力。
(五)实践拓展营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受教育、长才干”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应实行与专业学习、社会服务、勤工俭学、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模式。其一,可以组建具有专业特色、专业教师参与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让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进行指导培养,让他们能从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从实践中领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其二,通过专业实验室提供勤工俭学岗位,让学生进行实践。学生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进行勤工俭学,这样可以让他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实践深化。
善于创新工作思路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管理专业性的直接体现。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唯有在合理继承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的思路,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实效性,才能培养出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光成.刘吉成,本科医学院校开办非医学专业的现状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31-32.
[2]王金凤.谢鑫建,高校学生管理“一主两翼”模式探究[J].科学教育探索,2006(6):26-28.
[3]李旭东.唐斌,浅析高校兼职辅导员制[J].教育論坛,2006(1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