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乳业集团战略管理分析
2017-09-05董梦园
董梦园
【摘 要】蒙牛乳业集团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一直致力于推动奶业一体化的进程。在中国奶业的发展中,蒙牛集团的奶源建设在国家及客户的大力支持下快速成长。但是,随着集团的飞速发展,原料奶资源对于生产的积极作用转变为制约生产发展。因此,本研究根据企业持续发展战略,分析案例公司蒙牛乳业集团的现行奶源发展战略及下一步的优化问题,以期提高公司竞争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蒙牛乳业;SWOT分析;发展战略
一、蒙牛乳业集团奶源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一)蒙牛乳业集团奶源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1.蒙牛乳业集团奶源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
近几年来,中国乳品行业在面临产品安全质量问题频发的尴尬境况下,国家也在对乳品生产企业的奶源基地建设、生产流程和市场经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控制和调节。对于乳品企业来言,如何理解国家出台的规定和法律,对企业奶源发展战略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能正确解读并相应的及时对战略进行调整,对于乳品企业来说这将是一个机遇。
2.蒙牛乳业集团奶源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蒙牛乳业集团位于世界著名的黄金牛牧场带上,在几千年前,游牧民族己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在几千年来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奶制品文化。一提到内蒙古,人们一般会想到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境况,内蒙古旅游的游客也多喜欢采购奶制品牛肉制品带回内地,由此可见,国内其他省份的居民对内蒙古大草原出产的奶制品是相当认可的,这使蒙古乳业集团在销售中具备了先天的优势。
(二)蒙牛乳业集团奶源发展微观环境分析
1.蒙牛乳业集团企业文化分析
蒙牛乳业集团通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出的文化精髓,蒙牛乳业集团的企业文化从大局入手,创大品牌,讲大道德,谋求大发展成为了蒙牛乳业集团企业文化的核心。这种精髓文化不仅是张贴在蒙牛乳业集团的墙上,同时还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里,有效的激发员工积极性、荣誉感以及责任感。由此可见,无处不在的企业文化作为蒙牛乳业集团企业的核心力量,将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为蒙牛乳业集团前期快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核心能力分析
(1)创新能力分析
首先是奶源基地建设和经营模式的创新。蒙牛乳业集团的经营模式从传统的规模化经营逐渐的向与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转变,在国内首创了“前厂后牧”的经营模式,通过管道连接可以将原料奶从奶源基地直接输送到工厂,避免了传统原料乳运输过程中温度和颠簸对原料奶新鲜度的影响。其次是下游产品的创新。自创建巧年以来,蒙牛乳业集团投入巨资与国外知名发酵剂企业一一科汉森联合创办了益生菌合作实验室,同时也在多个国家创建了蒙牛乳业集团海外工作站。
(2)管理能力分析
整个管理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首先是“最前端”与“最末端”管理。“最前端”管理就是从奶牛饲养环节入手,对奶牛的生活环境、饲料和水源进行安全评价和管理;而“最末端”管理不仅强调产品出厂时是合格,更强调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以及货架期内其亦是合格的。其次是生产过程的管控。在加强奶源基地源头管理的同时,蒙牛乳业集团也加强了对生产线的监控管理能力,通过引进新的管理经验、设备和方法提高了产品质量的技术保障能力。最后是构建新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蒙牛乳业集团奶源发展SWOT分析
(一)蒙牛乳业集团奶源发展的机遇与威胁分析
1.蒙牛乳业集团奶源发展的机遇分析
(1)社会政局稳定,企业发展前景远大
近年来,一系列对乳业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这使得以蒙牛乳业集团在奶源发展战略制定上有法律或者规定可依,如果能充分的利用发挥内蒙古良好的农业结构及乳制品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这一宏观优势,同时以自身良好的企业文化、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系统的管理体系为依托,蒙牛乳业集团发展的潜力还是巨大的。
(2)饲养管理普遍改进,生鲜乳质量普遍提升
在养殖环节,各省都加强了对生鲜乳收购站的建设和监管。在加工环节,乳品企业增添了先进设备,奶源和乳制品都实现了批批检测,常规检测指标高达几十项。在监管环节,开展了奶站质量执法监督,重点围绕生鲜乳收购站许可证,排查设施设备、检测能力、人员素质、质量安全保障制度、记录存档、运输车辆等存在的安全隐患。截止目前,通过近两万批次的检测,我国市场销售的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的含量均低于国家要求的最低标准。
2.蒙牛乳业集团奶源发展的威胁分析
(1)重塑诚信奶源迫在眉睫
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的乳品行业亦重创,然而发生在中国奶业界的食品安全事件,并没有因“三聚氰胺”事件而画上句号。大量的丑闻使得人民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程度急剧下降,纷纷通过代购等方式从国外采购奶粉尤其是婴幼儿奶粉等产品。如何在重创后如何通过奶源发展战略的调整,重塑自身的社會形象,使公众重拾对国内乳品行业的信心,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自建牧场普遍存在困难
对于乳品企业自建牧场的作法,许多乳品企业表示困难较大。首先是资金不足。自身维持和发展尚有困难,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向养殖环节。其次是缺乏相关人员和技术支持。养殖环节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要求专业性较强,而加工企业的相关人员由于专业差异较大,不能胜任奶牛场生产管理要求。
(3)奶源基地技术人员普遍缺乏
许多地区规模养殖和小区发展很快,因此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一方面,由于奶牛养殖业工作环境苦、收入低,年轻人都不愿意到奶牛场工作,许多员工都是年纪较大的老人,高学历人才不足。我国的乳制品行业发展相对应的学科发展较之国外同行业相对滞后,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中仅有部分农林院校开设了乳品相关专业,且多注重乳品工艺、乳品化学等专业的建设,而没有设置与奶牛养殖相关的专门专业,因此我国的奶牛养殖方面的技术人才较为医乏,限制了蒙牛乳业集团奶源基地的建设。
(二)蒙牛乳业集团奶源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中粮助力全产业链,为蒙牛乳业集团奶源发展保驾护航
大量资金的涌入缓解了蒙牛乳业集团的资金危机,为实现从奶源基地到最后消费者的餐桌全产业链的产品监控奠定了基础。中粮不仅着眼于蒙牛,其对中国的整个乳品行业的发展有着更大的企图心,通过全产业链的监控和产品品质控制,为蒙牛乳品集团进行奶源基地的建设保驾护航,打造我国最大的奶制品生产基地。
(2)资金实力雄厚,可以为奶源基地升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随着我国奶业的发展壮大,散收、散养模式己经不再适合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质量要求,收奶模式转变为分散饲养集中挤奶,近年来集约化、机械化水平正逐步提高。蒙牛乳业集团通过资金扶持、设备垫付等手段帮助供方从养殖模式上进行转型升级,同时也提升了牛奶供应的结构水平。
三、总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促进蒙牛乳业集团在奶源基地建设和管理平稳快速发展,现对其奶源发展战略作出如下设计:首先,从构建战略联盟形成共赢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和奶源基地运作管理模式的建立两个方面探讨构建战略联盟,从而建立完善的奶源基地运作管理模式;其次从饲养与管理技术体系和疫病防治技术两个体系的建立持续推进奶源结构进优化升级,提升牧场科学养殖水平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拓宽人才招聘渠道、注重人才培养并优化考核方式从而解决奶源基地建设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