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教多学,构建有效课堂

2017-09-05梁海霞

未来英才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试商除数笔算

梁海霞

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样的一则语录“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了,就记住了”。这则语录对我的教学影响很大,以此为戒,在积极响应学校教改的同时,我投身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中,在教学中大胆尝试,试图创建一个“少教多学的有效课堂”,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参与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过去的“复习导入”、“直接导入”等新课导入方法大多被“创设情景”导入法所代替,内容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层出不穷。

如,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中,我依据本课的内容和要求,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巧妙地创设情境:课前- -握手游戏,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地去握,才不会重复、不会遗漏,从而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课中-搭配衣服、搭配早餐,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测老师的穿法,帮老师搭配上装和下装,同时评选出搭配最好的方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再利用所学的知识,创设“世博中心-台湾馆-中国馆”的路线的选择等一系列直观的、蕴含数学内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感悟,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创造”,这种“创造”源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能有效扩充、完善对“搭配学问”的独特解读。

因此,我认为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在设计教学情景时,要关注教材资源,关注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差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实践告诉我,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或新奇的问题情境。精心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来感受数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潜能。因此,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习潜能,是促成数学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

二、探究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好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其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亲自经历体验数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

我认为,精彩的课堂,不是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学生学的精彩,甚至是讲的精彩,提问的精彩。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探究、展示、点评、质疑、补充等相结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自由展示的舞台。在教学《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一课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基础,因此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时,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增加了试商提示,如196÷39,把39看做()试商,再把试的商()与()相乘,发现余数比(),再改商()。(因为在试商的过程中会出现商大了或小的情况。)有了试商提示,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就有了目的性,不是盲目的。其次,在小组展示、点评的过程中语言组织也比较规范、流利。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的质疑能力让我感到很意外。质疑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才可能获得更多的新知。有的学生提问道:“商5为什么没有商到十位上?”或“195是哪两个数的积?”甚至还有的同学对点评的同学做补充:“还应该重点强调试了商之后要用商乘原来的除数”或“强调余数要比除数小”等问题。学生的质疑或补充虽然语言不够准确或精炼,但是可以看出每一位学生对这节课很感兴趣,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昂,课堂讨论、交流的气氛热烈、融洽。更促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允许学生随时提问,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知识。有效的课堂练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首先,练习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教学《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一课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试商的方法,我设计了“根据试商情况,判断各题的商大了还是小了”,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判断商的大小,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试商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其次,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为了摆脱学生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在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时,我设计了一组带有趣味性的提升题。如“24÷60,如果商在个位上,里能填几?”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效学习的有力保证,也是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往的评价停留在口头表扬上,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只在本节课起作用。为了能对学生学习起到长期有效的激励作用,在这次课堂改革中,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我也做了很大的“手术”。首先,制定了小组合作探究加分制。即在小组合作中看哪一个组讨论的参与人数多、组长组织到位、纪律好等,要给小组加分或扣分。这种加分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组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其次制定了小组展示分。即从板演学生的正确率、书写等方面给小组不同程度加分。如果小组推荐的是学困生,分值会有一定的提高,更激励了学困生的积极性,同時也在组内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第三,制定了点评加分制。点评展示同学的题目,根据点评的条理性、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加分。如果是学困生进行点评,虽然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晰,只要能站在讲台上,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仅会得到小组加分,而且还有个人得分。我经常告诉学生“不怕你说错,只要你能张嘴说,就值得肯定”。第四,制定了质疑、补充加分制。如果说前几条加分制是为学困生准备的,那么本条加分制就是为优等生量身定制的。既凸显了优等生思维敏捷的优点,也为优等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展示自我的就会。第五,制定了课代表总结评分制。课代表结合本节课各小组的表现情况、学困生的进步情况,评出本节课的优秀小组和进步明星。同时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小结在班级里展示交流,通过这种形式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教学《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一课即将结束时,一个小组的组长评价:“我认为我们组的表现比昨天有了进步,我相信,我们组会越来越棒的!”虽然话语不多,却为组里的每一位同学鼓足了干劲,我从他们的激动眼神里能看到他们那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改革评价机制,每一位同学、每一个小组学习热情高涨了,组与组之间形成了竞争,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也让我们的课堂增添了许多的活力。

总之,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更新教学观念,创建新的课堂结构,努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才能真正实现“少教多学”的目标,才能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试商除数笔算
除数除数不同不同 试商试商有别有别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分类试商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试商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