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转兵文家市到引兵井冈山

2017-09-05言声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王佐罗霄山文家

言声

从转兵文家市到引兵井冈山,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时的艰辛探索和英明决策,是共产党内民主决策和开拓创新的典范,凝聚了民主和创造的精神。

起义、转兵、上山,军事上都需要当机立断,但是在决策过程中坚持了会议讨论、多数定夺的原则,避免了独断专行和草率决定。

文家市转兵,引兵井冈山,集中展示了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卓绝探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左”倾思想的复杂斗争,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革命紧要关头坚持从实际出发开拓奋进、创造新局面的巨大勇气。

“实事求是闯新路”,充满了坎坷和艰难。

1927年9月21日,前委书记毛泽东同总指挥卢德铭率领工农革命军由文家市出发,沿罗霄山脉南下,向江西萍乡、莲花前进,开始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进军。

征途处处有艰险。湖南省国民党当局调兵到浏阳一带“追剿”。江西省国民党当局也派兵到铜鼓、萍乡一带“堵击”。

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代主席周斓,获悉秋收起义军系全国著名共产党首领毛泽东在主持,立即加派第八军的兵力,赴浏阳协剿,通令各军,如获毛逆者,赏洋五千元。这给工农革命军的转移、征战,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开国大将谭政后来回忆说:秋收起义部队自长寿街战斗失利以后,湖南的敌人,拚命地追赶,部队总是从天明就出发,一直走到黄昏以后才宿营。

9月25日,秋收起义前敌总指挥卢德铭在芦溪战斗中,为掩护主力撤退而英勇牺牲。毛泽东十分痛惜这位年轻将才的牺牲,斥责侦察不力、指挥有误的第三团团长苏先骏:“还我卢德铭!”

毛泽东要求起义军指战员不要怕行军困难,不要怕暂时受挫,要看到光明。

9月26日,工农革命军攻克莲花城,毛泽东召开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听取朱亦岳等汇报莲花县党组织、农民武装以及永新、宁冈农民武装斗争等情况,证实井冈山确有两支农民武装。

早在1927年1月,毛泽东考察衡山农民运动,就听湘南干部说起有个表兄受反动当局追捕,逃进了江西井冈山,那儿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当局鞭长莫及,首次有了井冈山的信息。

9月1日安源军事会议时,赣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王新亚,向毛泽东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万一失利可退到井冈山,山上有他的两个结拜兄弟袁文才、王佐。

打下莲花县城后,师部参谋何长工领着宋任穷来找毛委员。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对宋任穷说:听说秋暴的队伍正向赣西移动,你这就赶上去,要毛泽东他们前去赣西的宁冈,那里有我们党的组织和武装,可以安顿下来。

连续几次,对井冈山农民武装的断续了解,使毛泽东十分感兴趣。有着“上山”思想的他,井冈山在其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成为首先的选项。

9月29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永新县三湾村,史上有名的三湾改编发生了。

起义军转兵南下以来,一路艰苦战斗,总指挥牺牲,伤员增加;连续行军,长途跋涉,有些人因为怕艰苦不辞而别;疟疾流行,病员增多,一些人掉了队,少数伤病员因缺医短药死在路旁。一些长官还存在打骂士兵的旧军队习气,党组织也不健全。赖毅回忆说:“那时,逃跑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竟然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往哪儿去?这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

这些问题不解决,起义部队的战斗力就无法保持,很难继续前进,革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三湾改编,开辟了新局面。在部队各级设立共产党组织和党代表,特别是支部建在连上,在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成为建设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三湾改编,树立了新作风。连长陈毅安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天天行军打仗,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较之从前过优美生活的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

9月30日,工农革命军进驻宁冈县古城。当晚,毛泽东主持召开有宁冈县负责人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初步总结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以来的经验教训,着重讨论了“安家”和开展游击活动的问题,确定对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采取团结、改造方针,在茅坪设立后方留守处和部队医院,在井冈山周围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0月6日,毛泽东带少数随员到大仓村会见袁文才,鼓励袁文才扩大和巩固部队,坚持革命斗争,做好王佐的工作,并决定送他一百支枪。

10月13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到酃县水口。10月15日晚上,毛泽东在水口叶家祠亲自主持了陈士榘、赖毅、刘炎、欧阳健、李恒、鄢辉等6个士兵的入党宣誓仪式。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对工作人员说:“支部建在连上和发展新党员都是到水口以后的事情。水口是个好地方。我们在那里发展了秋收起义后的第一批党员,我当时住在一个姓江的农民家里。”

可以这样说,引兵井冈决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文家市的前委会议,莲花县的宾兴馆会议,宁冈县的古城会议,酃县水口的决断,先后对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都起了重要作用。

10月16日,毛泽东应袁文才的要求,在酃县水口工农革命军团部,派游雪程、徐彦刚、陈伯钧等党员干部,到井冈山茅坪袁文才部,帮助练兵,进行政治训练和军事训练。袁文才分别委任他们为连长、副连长、排长等职。毛泽东与袁文才的井冈山合作进入实质阶段。

同时,毛泽东派团部副官艾成斌带着袁文才写给王佐的亲笔信,由酃县党组织负责人周礼找向导带路,上茨坪与王佐联系,告诉工农革命军将要上山的消息。

开国上将张宗逊回忆说:“当时我们想和南昌起义部队靠拢,所以总是往南走。到水口后,我们收集到了报纸,从报纸上,知道八一起义部队在广东汕头遭到了失败,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在井冈山周围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并且和地方党组织发生联系,开展革命活动。”

《毛泽东年谱》指出:毛泽东“10月中旬在水口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罗霄山脉中段周围各县的敌情、阶级状况、土地占有情况、地理环境、物产资源等。从报纸上看到南昌起義部队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的消息,放弃了准备退往湘南的想法,坚定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水口引兵决策的最后形成。

10月22日,毛泽东率团部、第三营、第一营一连、特务连从水口出发,经下村入遂川县境,经戴家埔到大汾镇宿营,同副连长张宗逊交谈说,中国革命离不开农民,武装斗争一定要与农民运动相结合,把农民武装起来。

在去井冈山的途中,在遂川大汾,遭到肖家璧靖衛团的突然袭击,被截成两部。毛泽东对罗荣桓、谭政说:“这一次我们叫肖家璧打了个偷袭。也好,把我们三个湘人打上井冈山喽!我们三人,同饮湘江水成人,同走一路上井冈。”

王佐接到艾成斌送去的袁文才的联系信,表示欢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上山,派侦探队长朱时柳下山迎接。10月24日,在荆竹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相遇。

毛泽东在荆竹山向秋收起义部队作动员讲话,指出上井冈山要建立根据地,要求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及王佐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为此,宣布工农革命军三项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三、打土豪要归公。

当晚,毛泽东率部到达大井,会见了王佐,送给王佐70支枪,王佐也拨给工农革命军500担稻谷和一些军费。

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茨坪,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

11月初,毛泽东率一部分秋收起义部队回到宁冈茅坪,开始了创建以宁冈为大本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说:“整个的罗霄山脉我们都走遍了,各部分比较起来,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的中段,最利于我们的军事割据。”

1928年初,中央巡视员李维汉到汉口密会郭亮和夏明翰,赞成停止两湖年关总暴动,他曾谈起岳麓书院的“实事求是”匾,评价说秋收起义原来计划打长沙,毛泽东走到浏阳白沙,见势不妙,于是指示各路队伍在文家市集中,沿罗霄山脉南下,现在到了井冈山。

李维汉、郭亮、夏明翰,都曾是湖南省委的领导者,他们对老战友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实行浏阳转兵、走出革命新路的务实创新精神,当时就钦佩不已。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讲:鲁迅有句名言,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其为路。井冈山的道路是这样,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是这样。不过,走这条路比井冈山时期还要难。

秋收起义,文家市转兵,引兵井冈山,毛泽东勇于担当、敢闯新路、勠力探索、奋勇开拓,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事业取得伟大胜利,作出了划时代的历史贡献。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猜你喜欢

王佐罗霄山文家
津巴布韦学生中的汉语热
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扶贫绩效评价
罗霄山的小鸟
罗霄山
罗霄山
井冈山时期的另一个王佐
参观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感怀
在清华当教师的职校生
那把纸伞
袁文才、王佐事件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