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项计划”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
——基于杭州某大学的调查

2017-09-05翟晓春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毕业生

翟晓春,胡 俊

(杭州师范大学 沈钧儒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两项计划”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
——基于杭州某大学的调查

翟晓春,胡 俊

(杭州师范大学 沈钧儒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两项计划”项目实施迄今已10余年,累计有20余万大学生参加。每年都有上万名的大学生选择“两项计划”,愿意到基层单位、偏远地区奉献青春,是什么促使他们选择“两项计划”?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就业价值观选择更偏重于哪几个方面?参加“两项计划”工作岗位后,对工作的满意度如何?本文以杭州某大学近五年来参加两项计划毕业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

两项计划;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一、研究缘起

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西部和省内欠发达地区基层奉献青春,增长才干,就业创业,自2003年起,团中央联合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自2004年起,各个省份根据地方需求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这两者合起来简称“两项计划”。截止2015年10月,西部计划实施12年来,全国项目累计选派了16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2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100多个县开展志愿服务;23个省(区、市)参照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实施了地方项目,累计选派了4万多名青年志愿者。[1]大学生参加两项计划从全国大学生毕业生总数上来看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但是从全国累计数据看,每年都有上万名的大学生选择“两项计划”,愿意到基层单位、偏远地区奉献青春,是什么促使他们选择“两项计划”?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就业价值观选择更偏重于哪几个方面?参加“两项计划”工作岗位后,对工作的满意度如何?本文以所在学校近五年来参加两项计划毕业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

二、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针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研究,根据文献整理,大致从四个维度进行研究。一是政府维度,提出政府应在大学生基层就业方面提供快捷通道、便利条件,从而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黄巧荣(2015)提出政府要更多的将职责从安置就业转为促进就业,通过顶层设计和规划、政策体系的建构和服务体系的完善来形成长效引导机制。[2]二是大学生维度,认为大学生本人的意愿和素质非常重要,转变他们的择业观,提升自身适应能力才是重中之重。梁梅、熊孝梅(2009)认为如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业姿态较高,只愿去发达省份、地区,省会城市就业,对于单位的选择也很挑剔[3]。三是从基层维度,认为我国基层的情况与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基层艰苦的条件和缺失的保障让许多大学生望而却步。李琦等(2012)认为阻碍毕业生下基层原因主要是工资待遇低、基层缺乏吸引力以及不利于今后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等[4]。四是高校以及社会舆论维度,伍力(2007)认为在市场环境下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包括加强思想教育上的积极引导和生涯发展规划上的规范引导、要在政策扶持上的激励引导,并加强舆论宣传上的典型引导,在推荐就业上的全过程上进行引导以及自主创业上的适当引导。[5]以上研究更多是从外在的维度对大学生从事基层就业进行分析。而就业主体的择业观才是真正决定他们是否去基层就业或者去其他地方就业的决定因素,择业观主要受价值观的影响。因此,本人试图探析“两项计划”志愿服务者的职业价值观特点,更好做好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引导工作。

针对职业价值观,学界对于职业价值观的定义表述如下:李德顺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有关职业活动、职业现象的价值判断,是价值观在职业生活领域的具体体现[6];凌文辁认为“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7]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舒伯(Super)将职业价值观分为3个维度、15种类型,制成涵盖 15 项内容的量化表。一是内在价值观,二是外在价值观,三是外在报酬;共计15种工作价值,分别是助人、美学、创造、智力刺激、独立、成就感、声望、管理、经济报酬、安全、环境优美、与上级的关系、社交、多样化、生活方式。宁维卫针对Super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制作了同时适合于在职人员和大学生的中国版《职业价值观问卷》(WVI) 共60个项目,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已被广泛使用。本研究对于“两项计划”志愿服务者的就业价值观问卷研究采用该量表进行调查,对于参加“两项计划”毕业生进行深度访谈。

三、调查结果

本研究综合采用了封闭式问卷、开放式问卷、深度访谈等多种方法。针对杭州师范大学近5年参加“两项计划”志愿服务者进行封闭式与开放式问卷测试,其中2011年两项计划13人,2012年10人,2013年11人,2014年12人,2015年9名,共发放问卷59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问卷回收率72.7%。

表1. 问卷总体样本分布(n=40 )

女 24 60%独生子女 是 16 40%否 24 60%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20 50%非党员 20 50%家庭居住地城市 9 22.5%小城镇 10 25%农村 21 52.5%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2 5%中等 29 72.5%较差 9 22.5%

从问卷个人基本信息来看,参加“两项计划”女生多于男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来自农村大学生人数多于城镇,基本与本问卷作答对象情况一致。所调查对象院校女大学生人数占比70%,所以参加两项计划大学生女生多于男生。参加两项计划非独生子女多于独生子女,与参加两项计划来自农村大学生人数占比一半以上有关,这与国家对农村、城镇采取的计划生育政策基本一致。政治面貌中,党员与非党员各占一半,但是在毕业生党员只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0%,因此,选择参加两项计划的大学毕业生,从毕业生总人数来看,中共党员多于非党员同学。从家庭经济状况来看,77.5%的同学经济状况中等及以上,也就是说参加“两项计划”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数同学不需要为了生存而选择职业,因此在职业价值观的选择中更自由、更倾向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

通过第二部分职业价值观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参加“两项计划”志愿服务者职业价值取向具有如下特征:在舒伯的15种工作价值排序中,最重要前三项为上司关系、成就满足、智力激发,其次为利他主义、创造发明、独立自主、安全稳定、同事关系。最不看中的为:经济报酬、管理权力、多样变化。将15种价值归为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外在报酬三个维度,由此发现参加“两项计划”最注重内在价值,其次是外在价值,最不注重外在的报酬。这与参加“两项计划”志愿服务者的志愿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相一致。

通过开放式问卷与深度访谈相结合,分别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调研与访谈:你为什么选择参加“两项计划”?对“两项计划”的满意度?在“两项计划”服务期内最关注的是?对于“两项计划”的看法与建议。

(一)选择“两项计划”的的原因

整理出参加“两项计划”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因为真正的热爱与喜欢。“看到通知就很心动”、“为社会做贡献,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那时候是想支教的,因为自己是山里孩子知道没老师可怜。” 二是因为想丰富自己、锻炼自己。“有不同的人生体验”,“希望青春有为”,“首先锻炼自我能力,其次是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三是因为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刚毕业的迷茫,觉得志愿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迷茫之中觉得,用一两年的时间考虑一生的事是值得的”,“想出去见识一下”。也就是说毕业生选择“两项计划”时有一部分人是目标不清晰的。

(二)对“两项计划”工作内容与工作岗位满意度

在对杭州师范大学近五年参加“两项计划”的毕业生的开放问卷调查中显示,85%的毕业生对“两项计划”工作内容与岗位很满意,10%认为一般,5%不满意。满意度高有以下的原因:一是可以接触到很多的人和事,增长了见闻,帮助了他人,获得了成长;二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们在一起,互相交流,很有激情。三是遇到的领导与同事比较好。对工作内容与岗位不满意或者感觉一般的原因是认为岗位分配不合理,不能发挥自己所学与特长。

(三)“两项计划”服务期内最关注的方面

在关于“两项计划”服务期内最关注的部分,81.25%的毕业生最关注自我价值实现、个人成长,9.38%关注薪资,6.25%关注工作稳定性,3.13%关注达到目的的可实现性。这与前面的封闭式问卷互为验证,即参加“两项计划”的毕业生本着志愿者的精神更多关注个人内在价值,而不看中外在报酬。

(四)对“两项计划”的意见与建议

在访谈的过程中,志愿者对于“两项计划”项目从自身出发给予了许多意见与建议:首先希望能建立“关怀”体系。很多参加西部计划,尤其是西藏新疆云南广西等艰苦地区的志愿者,少有是为“顺转村官”等功利心而去,大多本着“一心为公”的精神,希望能更多的从精神上去关心关怀他们,如在每年的生日或者参加服务的日子,给志愿者们发个短信或者寄张明信片,以示组织对大家的感谢和惦念等。其次扶持政策的公平性。尤其是参加省内欠发达地区计划的志愿者,许多当地项目办只为其购买商业保险,没有医保与社保等。再比如各个高校的政策也不一样,有些高校本科生参加西部计划可以保研,或者可以留校担任思政教学或行政工作。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果讨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参加“两项计划”志愿服务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参加“两项计划”对象大都为农村或者中小城镇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为中等或者以上,其中在大学毕业生占比中,党员学生人数参加“两项计划”人数高于非党员人数。因此,可以看出农村或者中小城镇的大学生有更多的回归基层的“情结”,他们更愿意去通过自己的志愿服务改变更多的人。同时,家庭经济条件也决定了是否选择“两项计划”,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占“两项计划”大多数。

第二,大学生参加“两项计划”更加注重内在价值,以期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充分发挥志愿者精神,对于所服务的工作内容与工作岗位总体满意度高。志愿者岗位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就业,提升了他们的能力。

第三,志愿服务福利待遇低,配套的政策不完善。许多省内欠发达地区志愿服务项目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险。而且志愿时间没有弹性,一般一至两年,对于很多有意愿继续从事该项目的志愿者,由于项目到期,不得不离开。志愿服务者的出路困难。志愿服务期结束后,有许多人享受不到优惠,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二)研究启示

一是价值观引导。从本项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学生党员参加两项计划人数高于非学生党员,也就是说学生党员的奉献、服务精神要高于非学生党员。同时,在大学生家庭经济经济条件中等以上,大学生毕业后没有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大学生愿意选择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工作,而不是一味的高薪与大城市。因此,高校在大学生的日常教育中,要加强大学生就业的价值观引导。如国内清华大学,已经在做大学生服务基层的引导工作。

二是完善大学生的基础服务政策,使热爱基层工作的大学生能够留下来。“两项计划”服务期一般为一至两年,部分地方政策配套并不完善,对于那些想留下来的大学生没有岗位与相应的政策。

三是关怀与激励。参加两项计划的同学基本能拿到的物质激励非常少,他们更看重精神上的激励与自我的成长。但是部分地方对于“两项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缺乏关怀与鼓励,使得他们志愿

[1] 李彦龙.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介绍[EB/OL]. 西部计划官方网站,[2015-10-15] http://xibu.youth.cn/xmjs/201510/t20151015_7212132.htm

[2] 黄巧荣. 完善大学生基层就业引导机制的对策与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15(4):91-94.

[3] 梁梅,熊孝梅. 对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若干问题的调查分析[J]. 高教论坛,2009(1):31-33.

[4] 李琦,马维红,马献力 等.医学生基层就业观调查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疗前言,2012(9):81-82.

[5] 伍力. 引导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7(4):12-14.

[6] 李德顺. 价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7] 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 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 心理学报,1999,31(3):342-348.

The Research of Vocational value about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Natonal and local Grassroots Employenent Projects”——Based on a Survey of a Certain University in Hangzhou

ZHAI Xiao-chun, HU Jun
(Shen Jun Ru Law School,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1121, China)

“The Natonal and local Grassroots Employenent Projects” project have been implemented for more than ten years,accumulated more than 20 thousands university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Every year, tens of thousands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 to sacrifice youth to the grass-roots units and remote areas join in “The Natonal and local Grassroots Employenent Projects”. What prompted them to choose “The Natonal and local Grassroots Employenent Proje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employment, which aspects of vocational value did they focus on?Did they satisfy with the work after joining in “The Natonal and local Grassroots Employenent Projects”? This paper wants to research these problems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for the example of nearly five years graduate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The Natonal and local Grassroots Employenent Projects” from a certain university in Hangzhou.

“The Natonal and local Grassroots Employenent Projects”; College students; vocational value

G641

A

2095-7408(2017)03-0121-03

2017-03-17

浙江省教育厅2015年思政专项课题“职业价值观视域下“两项计划”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Y201534957);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党建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党员基层就业引导探析”。

翟晓春(1986- ),女,湖北黄冈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指导研究。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毕业生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