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与应用探索
——以上海市虹口区教育数据中心建设为例
2017-09-05闻铭
闻铭
(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 2 0 0 0 8 1)
区域教育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与应用探索
——以上海市虹口区教育数据中心建设为例
闻铭
(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 2 0 0 0 8 1)
区域数据中心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性项目。在上海市虹口区教育系统数据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以“一个中心,两套体系”为指导,总结出了平台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和管理体系建设三个关键环节,建立了业务标准、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等标准规范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审批流程等机制管理体系,实现了区域内教育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师生的一键通行,探索了若干基于数据的应用,落实了数据中心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决策的建设目标。
教育信息化;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数据仓库;大数据应用
一、引言
数据中心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性项目,数据集中管理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上海市虹口区作为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试验(电子书包项目)的区县,已初步构建起面向21世纪学习的软硬件数字化环境。在进行了十多年教育信息化深入探索后,各类应用系统越来越丰富并且业务应用也越来越深入,这些应用系统在提升区内教育的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务管理、课程管理、学生考试管理、成绩分析、体质监测、资产管理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积累了大量应用数据。
这些应用系统在服务于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同时,也逐步显现出来一些问题。
问题一:缺乏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教育业务的特点是多部门、多业务,难以在一个系统上实现全部业务,但各个业务系统所需的基础数据基本是相同的。由于缺乏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每当业务部门需要构建一个系统,均要构建和维护一套自己的基础数据库,造成应用推广的门槛过高,基础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障,更新、维护比较困难。
问题二:“数据孤岛”现象突出。虹口区已经建成的多个业务应用系统,每个系统均会形成具有各自业务特点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设计开发标准不一,相对独立,缺乏横向数据交换机制,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这种情况在系统单独使用时不会有问题,但难以满足更高层次数据分析、业务决策的需要。
问题三:缺乏统一的用户认证中心。各系统的用户认证是各自进行的,虽然有部分系统已经进行了平台整合,但底层数据库没有打通,还没有建立统一的用户认证机制,无法实现用户跨系统的身份鉴别。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教委提出的“一网两平台三中心”[1](上海教育城域网,大规模智慧学习泛在平台、上海教育综合管理决策平台,上海教育数据中心、上海教育资源中心和上海教育认证中心)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总体框架,为了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在信息化底层机制构建方面提供支持,推动各项业务走向融合,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决策,数据中心建设成为了首要的基础工程。
数据中心的建设一般有三种模式:集中建设、数据仓库和分布式数据整合[2][3][4]。集中建设是脱离旧系统全新规划数据中心进行建设,重新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开发应用平台。分布式数据整合是指数据仍存储于旧系统,仅仅为各数据库建立索引,当用户请求数据时再去各系统取数据。数据仓库模式既考虑了现有系统的整合,又兼顾了数据分析效率。
针对虹口区教育应用的实践情况,综合分析各种建设模式的优缺点,我们确立了以“一个中心,两套体系”为建设目标,以构建数据共享中心的模式来推进区级数据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其中“一个中心”即建设虹口区教育系统数据中心,实现虹口区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两套体系”即在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建设标准规范管理体系与机制管理体系。
二、区域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
数据中心建设并非简单地将各种硬件设备集成在一起,也不仅仅是存储数据的中心,更重要的是数据流通和各种数据应用服务的中心,数据中心建设在规划时应保证具备合理可扩展的系统架构、丰富的信息资源、安全可靠的机房设施、完善的管理机制,让数据中心成为一潭活水,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教育信息化。“一个中心”的建设包含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①建设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②建设统一用户管理平台、身份认证平台、教育门户平台,实现区域内教育师生的一键通行。同时明确了在实现“一个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建设和完善“两套体系”,其建设内容包括:①建立业务标准、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等标准规范管理体系;②建立业务流程、审批流程等机制管理体系。
依据这一顶层设计,区域数据中心建设应包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和管理体系建设三个关键的环节。
(一)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数据中心要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合理的数据中心架构是确保数据中心的数据流转的基础。数据流转就是要解决数据从哪里来、如何存储、如何流转、到哪里去、如何使用的问题。在数据中心的整体架构中,各应用系统是数据的来源,通过多层的ETL(Extract-Transform-Load,数据仓库技术)抽取,数据进入基础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再通过数据分析层,完成数据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按照不同的主题展现,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和分析提供支持。
在十多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实际需求,虹口区已经建立和深入使用了许多的应用系统,如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系统、学生体质监测系统等,各系统都有各自的数据库,其中数据也互有重叠和交织。根据对数据和业务需求的研究,总结出各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数据交互主要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数据中心通过接口从各业务系统抽取共享数据,确定各业务系统要共享的数据。②制定数据库的映射表,经过数据抽取,将各业务数据库共享数据按统一标准与数据中心的共享数据库进行交互。③按照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分配的权限,各业务系统可以利用原有的方式进行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新增系统和功能则可以利用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分析等操作,如需要进行跨业务系统的查询和分析,也可以利用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
1.数据仓库体系结构分层设计
为了兼容各业务系统,便于将来更多业务系统的加入,设计了面向多类型数据源的数据仓库系统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分为数据源层、数据抽取层、数据存储层、数据融合层、数据仓库层和数据应用层共六个分层。
(1)数据源层。数据源层包含各业务系统的数据源,既包括诸如人事系统和学籍系统等对应人员信息的数据源,也包括如课表系统和作业系统等系统的数据源,还包含部分非结构化的资源数据源。这一设计为后续数据中心的进一步建设,预留了扩展支持。
(2)数据抽取层。数据抽取层主要完成数据的抽取工作,主要功能是将远程数据源通过ETL迁移到本地,与此同时完成数据的集成。跨越城域网抽取分布在各学校、各应用系统的数据,操作速度和效率都较低,复杂度也比较高,故通过这种ETL的抽取可以降低异构数据源直接远程操作带来的对整个系统效率的影响,为不同种类数据的集成提供了统一的抽取规范。
(3)数据存储层。首先,数据存储层用于数据的存储,是数据源数据的综合数据仓库。数据存储层对进入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排重,完成数据的初步集成。如业务数据更新,数据存储层通过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日志功能将历史数据进行备份保存。
其次,存储层充当数据仓库的数据缓冲区。由于数据仓库的数据结构及组织方式与数据源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源数据须经过严格的抽取、映射、转换和整合的过程,耗时较长,如从数据源直接抽取数据到数据仓库,运行效率低下,影响各业务系统正常运行,故利用存储层作为原始数据的缓存区,屏蔽业务系统的数据变化对数据仓库和数据集成的影响。
再次,如果数据仓库发生故障,数据可以再次从存储层ETL至数据仓库,而避免从数据源重新获得数据。
(4)数据融合层。数据融合层负责将数据从数据存储层抽取和转换至数据仓库。尽管数据都是以关系型数据库存储,但由于数据来源不同,数据结构和组织方式之间差异较大,需要对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集成和融合。数据存储层数据,通过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要实时集成到数据仓库中,因此,数据融合层不仅要完成数据集成和数据模式转换,还要具备合理的调度机制以满足实时性需求。
(5)数据仓库层。数据仓库层由数据仓库和若干数据集市组成。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数据仓库采用星型或雪花型模型建模[5],为应用层的数据分析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服务。关系型数据仓库按主题组织存储数据,并对数据按主题进行汇总,完成各种数据的集成。
仓库层根据不同分析和挖掘需求将数据仓库数据分类成不同的数据集市,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应用则依赖于这些数据集市。数据集市的数据一般由数据仓库的全部或部分细节数据汇总融合而来,数据量的大小、应用需求和使用频度等因素决定数据集市的融合程度。
(6)数据应用层。数据应用层主要包含各项数据应用,如学生教师信息查询检索、各种教育相关的数值分析、数据挖掘、OLAP和决策支持等。数据应用层利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提供访问控制。
2.数据仓库主题分类
通过上述六层模型,可将数据从源数据库中抽取转换到数据仓库层。根据各业务系统的特点,可将数据仓库分为基础数据仓库和业务数据仓库。
(1)基础数据仓库。通过前期调研工作,梳理业务系统的数据类型,将学校、教师、学生、课程等数据定义为基础数据。基础数据仅包含所有的业务系统中都需要使用到的数据,即教师、学生、学校等最基本的信息,如教师的姓名、性别、年龄、学校等信息。基础数据仓库实现基础数据的收集,同时保证各应用系统基础数据的唯一性与规范性。
(2)业务数据仓库。业务数据根据数据在各业务系统的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型业务数据和拓展型业务数据。业务数据主要是为不同用户的各种统计分析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数据。业务数据通过上述六层模型被定期抽取进入数据仓库,数据仓库包含业务系统现有的各类数据,采用规范的元数据标准,实现对各类业务数据的统一标准化。业务数据仓库通过数据集市和数据视图等工具,向应用系统提供服务,实现各类数据的再组织和实时联动,也保持了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仓库通过对数据的划分,保证了数据抽取的性能;通过控制各类数据的访问权限,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二)统一身份认证
1.多系统并行的现实问题
目前已逐步建成的和投入使用的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考务管理系统、教师信息管理平台、电子白板课堂教学管理系统、作业管理平台等,尽管最初有规划将各系统进行关联,但区域信息化建设中各类共性问题也很快地显现了出来。
(1)系统使用不便。各系统由于建设周期不同,建设和使用部门也不同,每个系统都有独立的用户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和权限管理,用户在访问不同系统时需要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使用非常不便。
(2)系统维护不便。各系统实际建设时,并未能很好地统一数据标准和数据格式,有些系统之间业务功能还有重叠,给系统的统一维护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3)安全隐患。许多用户为了便于记忆,在各个系统中使用同样的用户名和密码,有些系统间也采用不安全的认证方式,给整个系统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4)数据无法共享。系统之间即使愿意共享数据,由于数据格式的差异也无法做到,许多相关数据间的关联无法分析,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带来了障碍。
2.身份认证系统功能设计
“一个中心”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设统一用户管理平台、身份认证平台、教育门户平台,实现师生的一键通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能将各教育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不存在其他复杂的信息处理类业务流程,其最重要的业务流程就是认证业务流程,其次是数据源同步的业务流程。其他的例如业务系统管理、人员管理、权限设置等都属于附属性功能。
(1)单点登录。验证登录用户名与密码的合法性,判断在其他系统有无登录,避免重复的登录操作。
(2)单点退出。在任何一个应用退出时,向所有其他应用发送指令,保证应用的数据安全。
(3)票据验证。登录后,再次实现票据验证,保证接入的合法性,此功能对用户透明。
(4)身份验证。判别用户身份为何种状态,根据不同的状态执行不同的步骤。①登录状态,允许进一步操作。②未登录状态,跳转至服务器进行登录。③过期状态,跳转至服务器进行登录。④跨域跳转状态,不需要再次登录,使用ST(Service Ticket,服务票据)进行验证。
(5)属性解析。通过验证后,CAS(Central Authentication Service,中央认证服务)服务器端以XML格式传输用户属性,客户端进行读取、转化和保存。
(6)多种登录方式支持。受保护页面登录方式可以灵活多变,可以仅仅接受认证中心的认证授权,也可以选择性地接受,或本地登录、游客访问和认证中心登录并存。
(三)管理体系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不仅仅是系统的建设,各项机制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机制建设首先要进行顶层的设计,再依照顶层设计完善各项标准和规章制度。
对于数据更新机制,包括数据源的更新和数据仓库的更新,在进行数据仓库模型的设计时就要充分地考虑,同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定期检查、备份和校验,保证数据中心真正成为流动的数据的集合。
数据中心完成建设后,第一个功能就是可以实现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输出、各业务平台数据的交换,保证权威数据的唯一性,当业务系统需要从数据中心获取基础数据、扩展数据、业务数据时,需要先根据自身系统的需求划定所需业务数据具体内容与范围,并向数据中心管理办公室提交数据交换申请,经过教育局分管领导、数据中心管理办公室等审批通过后,才开始正式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建设完成后,可在线上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同步、数据交换等申请与审批流程,有效整合人员、流程、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能有效监控数据中心的运行。
为了更好地管理数据中心的日常运维,需要运维人员清晰地了解各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间复杂关系、各部门或单位在数据中心的职责,在此基础上制定完整的、精确的技术文档。
数据中心建设目标中“两套体系”明确了在数据中心建设的同时,要建设和完善两套管理体系:①建立业务标准、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等标准规范管理体系;②建立业务流程、审批流程等机制管理体系。虹口区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将机制建设作为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行的一个重要抓手,表1中列出了“一个中心,两套体系”的建设内容,包括配套制定的技术标准和工作制度。
表1 “一个中心,两套体系”建设内容
为了描述虹口区教育系统数据中心的基础性、通用性元数据标准,包括数据元素的标记、名称、说明、表示、计量单位等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保障数据中心与现有业务系统及后续接入业务系统实现有效的数据交换,我们建设初期就建立起了元数据字典,元数据字典的建立主要依据下列步骤:①从数据模型中提炼出基础数据元素和业务数据元素;②分析国标、行业对数据元素描述的规范,制定数据元素描述规范,包括数据元素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同义名称、语境定义、分类方案值、数据类型等;③依据数据元素描述规范制定全职能域的元数据标准。
在数据中心建设的同时,为保证数据中心建成后,数据的准确性、唯一性、权威性,制定了数据中心业务流程管理规范。其中规定,除了提供源数据的业务系统,其他业务系统不应再维护本系统的基础数据及扩展数据,而是应当从数据中心中交换获取。同时,要求提供源数据的业务系统,务必保证源数据的准确性,当数据更新时,要及时维护,以保证本系统、数据中心及其他目标业务系统数据的准确性。该规范中明确定义了数据中心与各业务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同步和新业务系统集成的流程,从制度上保证数据中心建成后数据的权威性和一致性。
三、基于数据中心的应用探索
区域教育数据中心作为一个服务平台,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系列的应用,这些应用一定要是服务于区域教育,为区域内各教育相关方,如教师、学生、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等,提供各种数据分析服务的。因此,本研究探索了多项数据应用及其实现步骤,通过数据的应用使得数据中心的数据真正成为有价值的数据,实现数据服务于应用,应用服务于教育。
(一)实现数据应用的技术路线
为探索数据中心应用实现步骤,我们将应用实现的技术路线归纳为以下五个步骤。其中,前三个步骤完全依托数据中心的建设,也是数据中心提供数据服务应用的基础。
1.建立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是数据中心平台建设的核心。数据来源于各个业务子系统的集成接口,集成到数据中心的数据结构完全按照决策支持的需求而设计成星型结构或雪花型结构,同时兼顾数据仓库未来的可扩展性和数据查询、访问的效率。在抽取过程中,对数据进行了诸如完整性和有效性验证,清洗和转换冗余数据和不一致的数据。
2.确定数据访问控制
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在实现单点登录的同时,利用数据中心统一用户身份,实现完善统一的数据访问控制。统一身份认证根据用户身份及所属的预先定义的策略组,控制用户使用数据资源范围。数据资源范围控制是保证数据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合法实用性的重要基础,是数据中心网络安全防范和数据资源保护的关键策略之一,系统依据控制策略提供访问授权。
3.完善组织架构管理
组织架构管理是组织流程运转、部门设置及职能规划等最基本的依据,也是一种决策权的划分体系及各部门的分工协作体系。可以把组织管理的各个部门或个人定义为某一要素并配置在一定的位置上,确定其活动条件,规定其活动范围,形成相对稳定的科学的管理体系。通过两套体系建设,我们将组织管理相关数据维护等工作形成规范化的流程和审批机制,明确各职位业务范围与从属关系,通过图像化界面展现各职位情况及业务范围,方便实现因人事、职位、职权变动引起的数据访问权限调整。
以上三个步骤都包含在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中。在实现这些关键环节的基础上,再通过数据聚合分析和数据的可视化,即可实现基于数据中心的各项应用。
4.数据聚合分析
数据聚合是根据实际的应用将各业务系统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汇聚,形成便于数据分析的结构化数据。
数据分析是通过适当的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抽取有价值的信息,形成结论,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采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如描述统计、假设检验、信度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
5.数据可视化
将海量的数据进行复杂的数据聚合和分析后将结果借助于图形手段进行可视化呈现,可实现清晰有效的传达与沟通效果。数据可视化的目的就是要让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数据看上去绚丽多彩、简单易懂,而不是极端复杂和费解。
根据以上步骤,我们探索建立了多种数据应用。如数据查询服务、在线审批服务、一站式信息服务、业务主题分析服务等。
(二)一站式信息服务
一站式信息服务是建立在数据中心建设基础上的一类数据应用。依循我们建设数据应用的步骤,首先根据数据应用的具体要求对数据进行汇集。日常教务管理与教学过程产生各类大量的业务数据,数据中心通过汇聚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可以方便地实现各教育相关方的数据汇集,然后通过可视化方式为平台用户展示学校、教师、学生等业务主题相关的智能数据,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日常管理及业务决策的数据支持,为授课教师提供学生个人学习动态、知识点掌握、兴趣爱好等各方面情况,帮助教师为每一位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路线。
目前的一站式服务包括学生档案袋、教师专业档案和一校一表等。这些服务实现了图形化统计分析,包括排序、限制、图表互换、行列互换等多种报表分析手段,提供管理驾驶舱、指标盘监控、可视化的红绿灯状态预警,集中反映各业务运行指标的完整信息与基础信息。例如,对于每位学生的所有的学籍基础信息及每天、每周、每月的电子作业情况,学生阅读与体质情况,各学校硬件设备情况,教师课程安排情况等,都给予相应的安全阈值,那么就可以起到状态预警与监控的作用,无论是行政领导、业务部门想了解各学校情况,还是师生想了解自身的教育教学情况,都能一目了然。
1.学生档案袋
数据中心的学生类数据,为学生的档案管理和多元化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通过研究学生数据初步建立了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成长情况,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真正落到实处。
只有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才能实现业务数据的叠加。随着采集学生学业情况数据的业务平台不断增加,在数据中心的支撑下,业务数据叠加使得学生档案袋的实现变得更加容易。
2.教师专业档案
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了教师个人各项业务数据的汇聚,提供一表通的数字化更新管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通过数据仓库模型,将教研互动、人事系统、师训平台和其他教师业务系统的数据融合,集中展示教师的相关综合信息。
3.一校一表
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仓库实现学校的人、财、物等各项数据的汇集,学校的管理者可以非常方便地查看各项数据的统计、分布,做好数据的维护。
(三)主题分析
主题分析同样是为了服务于教育决策,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
我们正在建设和已经建成的主题分析应用主要有学习者行为分析、数字阅读分析等。
学习者行为分析是利用智能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学习者的数据,建立相关分析模型来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学习预测和提供建议,同时可以使用数据和模型来预测学生学习进展和成果,并在这些信息基础上采取相关的行动,如干预和引导等。如通过上海市数字教材应用实践,数据中心汇集了大量数字教材使用的实际数据,这些数据既有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环节使用教材时的数据,如课堂练习、教材阅读等数据,也有教师在课前和课后的备课和对学生评价的数据,学生在课前和课后预习和复习的数据,可以利用学习行为分析模型,通过分析课程评价、课程特征、学校特征、平台特征和学生特征,对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对教师的备授课和评价进行引导,为决策者机制研究和决策提供依据。
同样,数字阅读分析也是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采集阅读者数字阅读时的行为,利用智能分析技术对阅读者的行为做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从而评价阅读者的阅读能力水平,衍生出阅读指导和辅导,帮助决策者制订学生阅读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帮助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制订阅读能力提高的方案和实施路径,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另外,对于学校相关的主题分析,我们提供了如学校的师生比、特级教师数、百人电脑数等分析可视化展示。对于学生相关的主题分析,我们提供了体质监测数据、体育课成绩和文化课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等。对于教师相关的主题分析、我们提供区域内各学科教师数量的相关统计分析、教师年龄构成的可视化展示等。通过对以上主题的量化的和定性的分析和展示,决策者能及时了解到整个区域内基础教育各方面的情况,使得区域内相关的教育决策有据可循。
四、总结与思考
虹口数据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一个中心,两套体系”的环境架构建设和机制建设。按照数据中心建设的三个关键环节,分阶段建设,每个阶段都将系统建设和机制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既保证将系统建设好,也保证在建设完成后将系统使用好。
第一阶段建设中完成了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实现了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建立了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及对接规范,构建了数据模型和数据的采集、更新、管理与利用机制。
第二阶段建设在第一阶段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制定并完成了调研、分析和整合各个业务子系统,搭建业务数据库,建设数据中心,完善标准规范的四个目标,并实现了学生档案袋、教师专业档案、一校一表三个应用,为学生、教师、决策者提供了服务,让数据得到了应用。这一切都离不开项目的统筹规划、多方协同、跨界合作、优势互补、机制创新、科学管理。
在虹口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规划中数据中心的建设是落实“重构环境,再造流程,支持教育创新,服务多元化评价”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项目,同时也很好地呼应了上海市教委提出的“一网两平台三中心”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总体框架。目前我们已初步实现了无线网、学习平台、决策平台、认证中心、数据中心的建设。后期计划构建资源中心,建立资源标准,实现资源积累与共享;通过数据中心和学校的数据交换共享实现智慧校园;通过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挖掘、分析与可视化运维服务。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头戏,特别提到了要发挥互联网优势,实施“互联网+教育”,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因此,对于数据中心建设,网络的安全和数据安全同样密不可分,不仅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问题,还要考虑数据的隐私问题。另外,数据中心的目的是改善、帮助、支持学习,应当以应用为导向,探索如何支持教育教学,支持分析决策,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的变革和教育服务的均衡化。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4—2016)[EB/OL].(2014-12-17)[2017-03-22].http://www. sheitc.gov.cn/zxgh/665205.htm.
[2]崔东浩.业余大学毕业论文指导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3]顾大伟.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教育部.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印发稿)[DB/OL].(2014-07-7)[2017-03-25].http://www.sdedu.gov. cn/sdjy/_ztzl/jyxxh/627392/index.html.
[5]GOLFARELLI M,RIZZI S.数据仓库设计[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孙震华)
Exploration of Key Point and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Educational Data Center Construction—A C a s e S t u d y o f S h a n g h a i Ho n g k o u E d u c a t i o n a l Da t a C e n t e r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WEN Ming
(Shanghai Hongkou Teachers’ Training Academy,Shanghai,China 200081)
Building regional data centers is the fundamental program in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data center for Shanghai Hongkou education system,we took “one center,two systems” as our guide to summarize three key points,that is,platform construction,unified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By doing so,we set up the standard system such as business standards,data standards,technical standards and the mechanism management system such as the business process,the approval process.Thus,we realized central management of educational data and one-key acces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in the region.In addition,we tried several data-based applications and achieved the construction goals of using the data center to serve teaching and policy making.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data center;unified identity authentication;data warehouse;big data application
G 4
A
2096-0069(2017)0 4-0069-0 8
2017-04-11
闻铭(1973— ),女,上海人,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中心主任,中学高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