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7-09-04汪超

速读·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培养措施学科核心素养

汪超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广与普及,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亟需改进和优化,教师需要更加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在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是对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这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全才”的需求逐渐超过了“专才”,因此在教育中也需要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初中历史学科对学生素质、价值观的形成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需要加强重视。

一、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历史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后所获取的价值观、态度、情感、能力以及历史知识,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以及立场来评价、判断和分析历史问题,并得出相应的启示或结论。新课程标准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充分的体现出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素养为基础和前提,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和研究人类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并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历史问题。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一)将学生历史素养培养纳入到初中历史课程目标当中

课程目标指的是在每一时期,学生在经过课程学习后预期达到的效果。素养指的是在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学习之后,学生所拥有的基本能力与素质,是对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的根本体现,从某一方面来说,也能够体现出教育目标。在初中历史课程目标中纳入学生历史素养培养,可以看作是教育的深化改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能力与方法、历史基础知识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具有一定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主要包括历史价值观、历史解释、历史理解、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内容,在初中历史课程目标中增加学生历史素养培养的内容,就能够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直接落实到教学过程当中,更好的实现目标。

(二)改进和优化历史教学方式

一直以来,关于学习的理论都比较多,并且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构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等都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首先需要深入的研究学历理论,并站在培养学生素养的角度上综合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和行为。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来说,初中历史学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教学内容中会涉及到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因此教师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历史专业素养,还需要了解跨学科知识。在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和基本脉络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标准或依据来划分,如人类文明进步更迭、历史问题性质影响、历史进程发展特征及阶段、历史事件发展过程、历史人物活动规律、历史事件发生地点、历史基本要素等。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注重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思考,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反复论证和细致思考来感受历史的魅力。比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成果,并播放现代文学、美术、音乐、电影中的典型代表作品,教师可以播放卓别林的电影,学生通过观看电影,不仅仅能够了解到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程度,同时也能够从影片当中感受当时社会的价值观,领悟当时的历史魅力。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历史发展进程,有助于构建立体的历史知识框架,形成自己独到的历史见解。

(三)加强对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检测

在教育改革中,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学习质量,这也就表示教师在实际教学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检测,这对全面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水平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落实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其深入发展。由于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这一方面有所忽视,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对学生学习质量检测的重视,将学生评价作为学习质量检测的关键环节,并在评价、教学、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研究构建以纸笔测试题、作业设计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学业评价标准,保证能够全面、有效、客观的检测学生的历史学习质量,并以此为基础调整教学策略,保证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比如在《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这一章节中,主要是介绍了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对当时的文化做出了全面的介绍,虽然通过教材本身以及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了解其中的历史知识,通过背诵和记忆之后也能够完成相应的考试,但这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的了解了当时的文化,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小剧场等方式来检测其了解和掌握的程度,通过活动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如知识问答、知识竞赛等活动。这样一来,仅仅只是依据考试的单一检测手段得到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和拓展,对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直以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不能形成对等关系,这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教师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最关键的就是需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引导学生發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其次教师需要注重对良好教学环境的构建,营造出自由、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够做到各抒己见,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最后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材施教。

三、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有效落实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方面,并且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积极的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思想,落实教学策略和行为,改进和优化教学模式,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教学目标,保证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教学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7(14):162-164.

[2]周云华,黄飞.抓住教学关键要素提升历史理解素养——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12):58-62.

[3]魏伟.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J].成才之路,2016(34):28.DOI:10.3969/j.issn.1008-3561.2016.34.025.

[4]闫生厚,张烈芳.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14.

[5]刘燕.基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学科素养的教学——以《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教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02):30-32.

[6]于晓丽.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82.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措施学科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