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多元训练丰富朗读结构研究
2017-09-04莫小琴
莫小琴
摘 要:朗读能培养学生语感,提高感受语言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多元训练,丰富朗读结构。可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思考,进行理解性朗读;在朗读中体验文本情感,进行感受性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展开想象,联想文本中的形象。
关键词:朗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语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2-0084-01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利用语音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文本内容,抒发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文本的中心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开展朗读训练,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增强语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本情感,体验文本形象,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理解性朗读,边读边想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阅读,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分析和综合等方法,理解文章的形式、内容、主旨的过程。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诵读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思考,配合对段落、文辞的理解和感悟,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展现了美丽的环境和欢乐的时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这首诗歌,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理解内容,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朗读了第一节之后,大家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呢?思考一下在读到‘轻轻飘荡和‘推开波浪的时候要用怎样的语气,这两个词组在语义上有什么不同?”“诗歌中说到鱼儿悄悄地听人歌唱,这利用了什么手法呢?除了这个句子以外,诗歌中还有没有其他的诗句也运用了这样的修辞手法?”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尝试用轻柔的语气表现“轻轻飘荡”的感觉,用欢快的语气体现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了鱼儿、小鸟、小树等形象。在欢快的朗读中,学生体会到了歌词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到了幸福生活的美好。
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朗读示范,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得到启发,再结合自己的朗读,读出感情,读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感受性朗读,体验情感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文本的情感,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朗读能起到以声传情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文本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这能使得语文课堂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人文性。《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节奏明快的诗歌,它号召少先队员一起参与植树造林的活动,表达了改造自然环境的决心。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让他们体会其中的情感,感悟诗歌的内在意蕴。“‘走,我们一起去植树这个句子具有号召的意味,要如何朗读才能体现出这种情感呢?诗歌中说到‘到处回荡着红领巾的欢声笑语,为什么植树能让人感到如此欢乐呢?”在诵读过程中,学生意識到“森林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每一个人都要采取实际行动来保护森林。同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意识到自己也是一棵小树苗,将来也会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有了这番感受,学生的朗读更富有激情,充满了生机和力量。如读到“叫风沙乖乖低头”的时候,学生加重了“乖乖低头”的语气,体现出自豪感和战胜风沙的坚定信念。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接近了作者,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感受文本丰富的内涵。和默读相比,朗读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能促使学生多角度接受文本信息,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渠道获得信息。这种感受是立体化的,学生的体验也会更全面。
三、想象性朗读,再造形象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的画面,这能促进学生提高想象力。小学生抽象理解能力较弱,但想象力却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促使学生在朗读中展开丰富联想,在头脑中再塑形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老师,您好!》是一首赞美教师的诗歌,诗中不仅展现了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同时还体现了教师的形象。在教学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性朗读:“‘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这是多么形象化的诗句啊,大家在朗读的过程中想象一下老师是怎样的形象。”学生在朗读之后有所感悟:“‘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话和‘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老师的辛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在朗读的时候仿佛看见了老师的形象。”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当读到诗歌末尾“老师,您好”的时候,他们的情感更加饱满,发自内心的诵读,感人至深。
想象性朗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文本再创造的过程。在想象性朗读过程中,学生能在情境中接受美的熏陶,更好地感受文本中各种“美”的形象。
四、结束语
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可以让学生积极展开理解性朗读、感受性朗读、想象性朗读以外,教师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表达性朗读、积累性朗读等。朗读形式多种多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线索,感受文本情趣,体会文本形象,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
[2]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3]郑飞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基于阅读教学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