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与研究
2017-09-04孙琪
孙琪
摘 要 以应用技术型院校人才培养为背景,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分析实践教学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现有实践环节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方案。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实践教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2-0145-02
1 引言
应用技术型本科是根据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和实际人才需求所确定的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全国已有200多所公立院校被列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院校。2015年,营口理工学院成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试点院校,在向应用型院校转型的大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生培养方式的调整迫在眉睫。
应用型,顾名思义,以应用为最终目标。这就要求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不能按照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而应当更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 应用技术型院校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应用技术型本科中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具有獨特作用[1]。近年来,创新实验成为国家大力倡导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是实施质量工程,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各大高校的学者对开放性实验建设[3-4]、创新能力的培养[5]、教学体系的改革[6]等提出很多具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这些都说明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因此,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首先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是主从、依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关系,应该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同步发展、统筹协调的氛围。
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现代高等教育倡导创新教育,要求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传统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充实,课内验证性实验内容繁多,但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类或创新类实践环节内容较为单一。传统的实践教学理念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巩固理论课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中实验多为验证性,教师教、学生学,学生通过实验强化理论知识的记忆,但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提升。
另外,目前本专业实践内容安排相对集中,学生只是在固定的几天或一两周之内完成实践,其他时间可动手操作的部分很少,没有长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传统专业相关实践环节内容大多数在校内实习中心进行,由于学校设备及工具有限,很多内容无法完成。现有的校外工厂数量和质量有限,学生进入工厂都以参观为主,很难动手操作,动手能力培养存在一定难度。
虽然各大高校都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设立综合性设计类实践环节来保证学生在选题上有一定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由于大型综合性实践环节多,需要大量时间,课堂时间或者集中一小段时间很难满足。
综上所述,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不完善,亟待改革。要结合专业定位,优化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形成“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创为主旨”的创新教学模式。首先应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更适合的实践内容和教学安排,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最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4 应用型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结合营口理工学院应用技术型院校的特点,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来操作。
优化课程内实验环节 课程内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巩固理论课教学效果。这一部分在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上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合理设置课程内实验意义重大。很多专业课程存在实验内容,但绝大多数实验为基础验证性的,学生积极性不高。将课程内实验重新划分,包括基础型、综合型和设计创新型三大部分。在基础型中,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综合型实验是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和实验给出解决办法,在这里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最后在设计创新型实验中需要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选题、设计方案、实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培养创新能力。
合理安排校内集中实践环节 相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过程专业需求来说,现有校内集中实践环节略显单调。目前仍然是金工实习,课程设计以新技术专题为主。
金工实习安排在大一,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主要从事工作方向。现在实践安排时间为四周,时间基本合理,但内容侧重点略有不足。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中与本专业相关性高的工种时间分配多些。
专业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大四,在专业课程基本完成后,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通过课程设计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现有课程设计主要是教师布置、学生完成,这样有些学生并不积极。因此,未来教师可只提供设计大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题进行设计完成,教师辅助学生,把主导权交给学生,会提高学生参与感。
新技术专题是介绍专业相关新技术,目的是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对新技术有所了解。目前实施方法是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参与性不强。今后可以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学生课前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教师简单讲解之后安排学生做报告、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这样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研究 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参与各类创新活动,多组织学生参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类型的竞赛,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创新意识,在各类竞赛中锻炼动手能力。
5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施措施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首先从教师入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从企业中聘请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青年教师,同时安排青年教师进企业培训提高实践能力,最终培养成双师型师资队伍;其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实践环节需要大量材料和设备,以满足学生实验需要,实验室从硬件到软件都要有所提升,让学生有更多选择。
6 结论
实践教学在技术人才培养为主的应用技术型院校中意义重大。因此,无论实验人员还是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改革,多做尝试,最终建立真正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小林,周美华,李茂康.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94-96.
[2]吴文秀,杨雄,徐小兵.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02-304.
[3]李文杰.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探索及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6):157-159.
[4]徐晶,胡宾.开放式创新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5):21-22.
[5]荣昶,赵向阳,蔡惠萍.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2-14,22.
[6]屠萍官,张荣庆,王喜忠.研究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