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诵有错吗?

2017-09-04张基广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7年8期
关键词:李老师古诗词诗词

张基广

《中国诗词大会》的强势走红或许连主创团队都稍显意外。这样一档形式活泼,并且与古诗词息息相关的电视节目,极大地扭转了人们对诗歌的固有认识,惊觉“诗歌就在我们身边”。不仅如此,该节目还引起人们对家庭教育的热议,引发大家对“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传统文化回归的热望。

好评如潮之时,也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的学者指出,《中国诗词大会》基本上是一个考察记忆功力的综艺节目,谈不上思想性;有的专家提出专业方面的质疑,一些选手暴露出只知背诵,不懂平仄对仗等问题;有的教育工作者则对以竞赛方式呈现的诗词大会产生担忧,担心会助长诗词的应试之风,甚至把诗词教学异化成死记硬背。

应该说,警惕传统文化教育的应试化确实是一个真问题,但古诗词教育应试化却基本上是一个伪命题。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素养的提升本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古诗词教学更是如此。古诗词的理解内化与背诵本身就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分开。学习古诗词,背诵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烂熟于心才能体悟其境。换言之,熟读背诵是学习古诗词行之有效的方法,熟读是基础,“熟能生巧”基础上才能对诗词的韵味、声律、意境有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作为中国传统诗词学习和传承的主力军,中小学学生对于唐诗宋词学习的方式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不足。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为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材的最后一部分就会有十到二十首诗或词。这些诗词,无一例外,都是考试中必考内容。而大部分学生对此的学习方式,则是我们常见的死记硬背。无论是小学二年级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还是高中三年级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们遵循和采用的学习方法一概是“背下来就好。实在背不下来,为了应付考试,也要抄写几遍强行记住。”这种浮于表面,单单只注重对传统诗词的背诵和记忆的学习方式,只会令学习者完全无法感受到传统诗词的真正魅力。

因此,对于讲求“熟”的古诗词教育,无须讳言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小记诵,到时自悟”。学习古诗词尤其需要不求甚解,很多时候只要对诗词的意思有所了解即可,而后各自体会其中之美。

刚开始背诵的时候,可能有人会觉得无趣乏味,但倘能坚持下来,最后可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对古诗词的理解会在不知不觉中熏陶着你的价值观、审美方式和表达方式。诚如网上的积极段子,能否熟背古诗词的差别就在于看见夕阳归鸟的时候,你可以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只会说“啊,这夕阳;啊,这鸟;啊,真好看。”

不仅是对古诗词教育,对其他方面的学习亦如此。背诵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是在师长功利性思维支配下去死记硬背,去以强势绑架孩子,那就有可能走偏。

同理,如果把考试和分数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去追求,而不是把考试和分数作为一种教学诊断的手段,来进行算平均分,算升学率,进行排名,那才真是错把手段当目的的做法。

如果孩子看完节目对古诗词产生了兴趣,自觉自愿去背诵那就是好事。如果父母有了从众心理,强迫孩子去学习背诵古诗词,甚至每天定下指标让孩子完成,这样就是对古诗词的亵渎,也是对孩子的伤害。

记得儿时读书的时候,农村的家访很触动学生和家长的心。不管是雨天还是雪天,时常在羊肠小道上看见老师家访的影子。那时候,老师家访常常选择在晚上,因为白天家长都在田里干活,耽误不得,只有晚上,家长和学生才有时间在家。

那年我读初中,在班上成绩平平。那时候,学生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老师来家进行家访,我也盼着老师来家访。盼呀盼呀,读初三那年,班主任李老师来到我家,我父母非常高兴,又是端茶又是搬凳子的,那高兴劲儿就没法提了。李老师很讲究“家访艺术”。

李老师善于正话反说。家访时,他便对我爸爸妈妈说:“你孩子的语文成绩特别好,这次作文又进步了,班上就她最会写,估计以后可以当作家。你家孩子朗读也很不错,像播音员。这几次我发现她数学也听懂了,只是因为马虎才计算错的。只要仔细点,以后考个师范学校不成问题。并且有可能成为一个很不错的老师,因为她的综合素质特别好。”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老师说我能上师范。真的吗?

在当时,能上师范学校就是最优秀的学生。我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师范学校当一名老师。于是,每天早上我第一个到校,背单词,背古诗,中午,吃完饭就立刻又回到座位上写作业。晚上,我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就问同学、问老师,直到弄懂为止。老师天天表扬我,说我进步大,考试分数一次比一次高。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中考。后來,我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终于成为了一名师范生。

师范毕业的时候,同学聚会,通过交流,才发现老师给我们都说过意思大致相同的话。一下子我们恍然大悟,心中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后来自己如愿做了一名教师,李老师的教诲也时刻牢记在心。我时刻也用这样的办法激励我的学生,一个不经意的鼓励和赞美很有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爱每一个学生,不要轻言放弃,即使他身上长满了缺点;要坚信只要有爱的雨露,就有那花满枝头的春天。”多年来,我坚持每学期都走进孩子们的家中。通过家访,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走进学生家里,才发现很多孩子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不懂事。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的呵护与鼓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可爱的一面,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用阳光般的热情去拥抱他们。我时常警戒自己,不要把爱总是停留在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身上。

家访是一个无形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上,连接着老师与家长那颗关爱孩子的心;在这个课堂上,我们零距离见证学生的生活环境,体会家长期待子女健康成长的心境;在这个课堂上,不仅带去了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关爱,也促进了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对话和交流,让这种无形的力量如甘泉般流进学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学生心中智慧的浪花。

家访是一条通向孩子心灵的路,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感受孩子们的心境,打开彼此的心扉,让我们对教育教学中的反思更能实事求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教师把握的尺度更准确,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辅导更具有针对性。家访,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每一次的家访,都让我收获颇丰,都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家访,推开的是家门,开启的是心扉。

(作者单位:仙桃市张沟镇新里仁口小学)

(责任编辑 杨万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李老师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该得奖的李老师
我和古诗词
舍不得您,李老师
趣读古诗词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