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提升策略
2017-09-04白利霞
白利霞
摘 要 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从课堂教学管理的意义出发,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提升策略。
关键词 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2-0083-03
1 前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基础性的实践,是师生学校生活最基本的构成。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课堂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课堂管理中出现一些新情况,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强课堂教学管理的效果,成为教育者的研究课题。
2 课堂管理的意义
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过程中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沟通,推进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基础是课堂管理。如果课堂秩序混乱,教师只是单向传输教学内容,学生没有参与,教学过程就无法进行下去。这时就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使学生尽量投入课堂学习中,吸收和理解教学内容,与教师形成良好互动,正常完成教学过程,这是保障教学目标得以完成的基础。
有助于学生他律到自律的改变 对学生而言,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课堂中学习的质量对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有重要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教育工作应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师应在智性知识传递的同时,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正向积极的价值观。
3 常见问题
教师方面
1)缺乏明确的课堂教学管理目标,课堂管理随意化。一部分教师围绕知识的传递展开课堂教学,仍然秉持以前“满堂灌”的教学理念,以自我为中心,忽视教育的育人功能。另外,很多学校采用大班制组织教学,课堂约束环境较差,有些教师对此不干预不管理。班级管理的随意化,导致学生思想素质下降,心理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在一项针对高校课堂有效性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教师因素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教学效果。调查发现,15.47%的学生认为,教师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合作方面较无效或无效。
2)班级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简单,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有的教师有课堂管理的意识,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方法单一,多数教师爱用批评、讽刺乃至惩罚这种显性效果最明显的教育管理方法,因为它费时少、见效快;而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受到重视的心理疏导法和情感沟通法却较少使用。
3)师生情感关系淡漠。师生关系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心理资源,在学生道德养成、心理适应及价值判断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真挚的师生感情,教学的民主平等,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养成追求真理与正义的人格;相反,教师居高临下,师生间封闭割裂,师生关系疏远冷漠,学生有可能把对教师的偏见迁移到学习上,学习动力下降。
学生方面 在一项针对高校课堂有效性的现状调查报告中,被调查的学生和教师群体一致认为学生因素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占3.43分(3分为重要,4分为很重要),高于教师因素的3.29分、学校因素的3.02分。学生因素中较突出也较常见的主要有以下问题。
1)考勤问题。一些学生刚进入大学,以为高考的压力解除了,不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不重视学习,具体的表现为上课迟到早退,个别学生甚至逃课。这几乎是每个大学校园都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
2)电子产品依赖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更新,电子产品具有了更多的功能,通信、娱乐无所不能,对学生的诱惑力很大。尤其是面对枯燥的专业课、不喜欢的教师时,很多学生选择玩电脑、玩手机,虽然人在课堂上,心却不在学习上。
3)学习动力低、没兴趣。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只是为了一纸文凭,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有一部分学生对所选专业没有兴趣,把听课当成任务,消极被动,不愿参与课堂学习。
4 增强课堂教学管理效果的策略
根据前面的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课堂教学管理效果有重要影响,所以本文着重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角度,探索增强课堂教学管理效果的策略。
师生共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课堂管理规则,加强对学生成就动机的训练 清晰的学习目标可以幫助学生将注意力聚焦到学习活动上来。一些学生在其他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制定一份目标,共同的任务帮助教师和学生觉察他们想要实现的内容、打算实现的方法以及他们要投入的时间和计划。在具体的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会明确自己的行为,获得一种掌控感和方向感。在每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后,学生会获得成就感。
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帮助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
1)增加操作实践环节。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学生仍然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讲授固然重要,可是也不能忽视操作实践这个环节。只有经过体验、思考,知识和技能才能实现内化,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
2)讨论式学习方法和辩论式学习方法。设置情境,赋予学生角色,在讨论和辩论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考、质疑、表达,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扩展、加深,再加上教师适时引导和鼓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自己核查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课堂教学的后半段是学生容易疲劳和倦怠的时刻,也是课堂违纪行为的多发时段。此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调整步调,注入新的活力,促使学生产生新的动机继续参与课堂学习。在认识、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思维水平的提升、自身能力的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需要得到满足。
提高教师素质,学习多元化的管理艺术和沟通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术的顶峰是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由此可见,高效而和谐的沟通对师生关系、教育教学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教师有必要积极充电,参加相关的沟通技巧和管理艺术类培训,并努力运用到教学管理当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用健康的心理影响学生。与学生沟通要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平等对待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积极、耐心倾听,不以自己的强势地位压制学生不同意见的发表;并且对所有的学生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学生宽容,能够悦纳学生;对学生的批评要重说理、重启发,就事论事,不因学生偶然的失误而否认其整个人格品质。
2)理解学生。教师和学生由于在年龄、阅历、知识水平及个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沟通过程中甚至会出现代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善于心理换位,以朋友式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理解学生,从而扫除沟通障碍,达到教育目的。
3)真诚对待学生。真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当教育者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主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观点态度适时适度、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才能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同时还要积极倾听与反馈、换位思考、善用表扬和批评等,保持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教育教学才能良性发展。
更新教学管理思路,建立严格的课堂教学质量监管机制 当前,为了增强教学效果,高校应该加强教学的管理和疏导,教和管相结合,做到管中有教、教中有管,教学和学生管理两手抓。课堂教学监管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建立有效的、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十分必要。课堂教学质量应该包括多个评价指标,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态度,应该将实际和理论相结合,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监管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双评价,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怎么样,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建立学校和院系的二级教学督导制度,构建以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督导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教学巡视、教学督导、教学检查等制度,经常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巡视,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开展一些技能比赛课、实践课程及专题讲座等,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采用层次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水平、思维水平不同,因此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层次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难易适宜、突出重点,又要具有层次性,同时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以教师渊博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交流和沟通,使课堂氛围不断活跃,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注重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潜在的闪光点。同时寓教于乐,开展竞赛性的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发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做到“以賽促教、以赛促学、学赛结合”,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
5 结束语
我国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增强教学效果,需要对课堂管理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比,使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刘守旗,丁勇,俞润生.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100教育案例评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3]全国十二所重点示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吕玉芳,杨勤学.班集体建设三部曲[J].班主任之友,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