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下高校本科专业优化路径

2017-09-04吴婷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路径

吴婷

[提要] 本文分析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以广东省为例探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现状及其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从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和调整专业布局结构;落实专业设置自主权,兼顾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市场引导和高校自主相协同;建立统筹管理机制,兼顾专业设置的内涵建设、专业评估、预警退出相协同等三个方面,探讨高校本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本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路径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双创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序号:680);2016年度广州工商学院校级本科质量工程项目:“基于‘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构建与创新研究——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编号:ZL20161202);2016年度广州工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物流业创新发展研究”(编号:CXCY2016050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6月1日

前言

2015年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概念,其内涵是指“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意义重大,是新形势下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促进需求端结构调整、顺应城镇化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举措。此后,供给侧改革迅速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引领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总思路。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主要是源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问题。一方面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如钢铁、玻璃、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中低端产品供给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有效供给不到位。如香港、澳洲上演的“奶粉荒”事件折射出我国产业发展未能跟上顾客高端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因此,新常态下的经济改革发展需要将重心放在供给侧,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同样适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一、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供给侧改革必要性分析

按照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教育功能性作用的发挥需要依赖一定类型的教育结构。教育结构是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层次的教学组合和比例构成。合理的教育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重要作用。正如鲁昕所指出的:“2006年金融危机以来,在金融危机中没有倒下的国家的经验在于他们的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对接的很紧密”。各级教育内部而言,又有各自的教育类型结构、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设置结构等。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发展水平。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最基本的内涵建设,专业设置的结构性改革是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专业结构是指学科门类结构、专业类结构、专业及专业方向结构、专业与专业类承载学生结构等。作为连接高校与社会经济的桥梁与纽带,专业设置与调整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依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专业设置也存在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方式。专业设置的需求侧改革主要体现在:通过增设热门专业满足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通过扩大专业招收人数满足学生对专业教育的需求;通过开设低成本专业回避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较高成本的理工科专业。专业设置的需求侧改革在短时期内给高校带来了较好的新生招生、报到局面,但却使得有的学校专业类承载规模大、有的学校单一专业承载规模特别大、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难以跟进、相同与趋同专业人才供给过剩等问题。可见,专业设置需求侧改革已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端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专业设置的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专业设置的供给侧改革包括内侧改革和外侧改革。外侧改革包括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生源情况、就业比率与质量、国家政策与支持等。内侧改革包括专业布局与结构,如对接产业需求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如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专兼比例结构等;课程建设,如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等课程结构;实训基地,如校内、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结构;经费投入,如财政、学校自筹、行业、企业、协会等经费投入结构;设备配置,如传统与数字化教学设备、室内与室外教学场所、教师与学生宿舍、专业与拓展性图书馆藏等的比例结构。显然,协同专业设置供给侧的内侧与外侧结构要素,推进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供给侧改革,对提高人才供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以广东省为例,探讨新形势下广东高校本科专业的专业设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思路。

二、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分析广东省近年来的本科专业统计数据发现,广东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基本顺应了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得到进一步增强;涌现一批就业率高、办学水平高的专业,如纺织工程、舞蹈编导、西班牙语等专业的就业率高达99.48%、99.32%、98.59%等;充分尊重学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不断提升自身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与此同时,却也呈现出一系列的结构性矛盾,表現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布局不合理,重复设置严重。从学校专业类和专业承载规模看,有的学校专业类承载学生规模大,如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专业类承载学生1,457人。专业布点数据表明,在专业设置方面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严重;在专业布局方面主要集中在管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专业布局不合理。

(二)专业结构失衡,低成本专业增长快。新增专业点数据表明,广东高校增长数量最多最快的本科专业,主要集中在商务英语、翻译、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共同特征便是能招生、易招生、成本低、短期效益好,可充分共享现有的师资、实训资源,以致专业结构出现失衡。探究低成本专业增长过快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不愿开办成本高、特殊和艰苦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以及其他长线专业。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不紧,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會发展的要求。其一,有的专业种类覆盖面不高。十二大学科门类中,专业种数开设比例最高的3个专业分别是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覆盖率最低的3个专业分别是文学、法学、历史学。其二,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理工科专业设置不足。广东的理工科高校比率为23.4%,低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理工类学生比例是33.6%,低于全国40.1%的平均水平。其三,出现了一批就业难、第一志愿报考率低的专业。分析发现,2015年本科毕业生专业初次就业率最低前三名分别是历史学(76.30%)、大气科学(76.74%)、资源环境科学(80.12%)。较低的就业率,折射出人才供需的结构性过剩,影响了学生的切身利益。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高校本科专业优化路径分析

(一)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和调整专业布局结构。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一是加大对农学等传统专业的改造力度,促进广东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二是鼓励支持高校对接先进制造业增设、提升一批理工类专业,拓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先进材料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对应的微机电系统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机械工艺技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促进广东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的转变;三是鼓励支持高校对接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心的现代服务业增设、提升一批专业;四是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试办专业目录外的社会急需专业,如劳动关系管理专业。

(二)落实专业设置自主权,兼顾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市场引导和高校自主相协同。一是深入学习《中国制造2025》、《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结合广东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发展计划,做好区域发展人才培养规划,构建与产业结构相对接的产业布局;二是深入行业企业,做好岗位调查、毕业生就业跟踪,以走访、信函、网络、座谈等方式开展调查,了解市场岗位的人才需求标准和核心能力要求,并以此作为专业设置的重要依据,构建与市场需求和岗位标准相对接的专业结构;三是高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建立专业设置自律机制,精准专业科学定位、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立统筹管理机制,兼顾专业设置的内涵建设、专业评估、预警退出相协同。一是建立省级专业设置信息发布机制。定期发布本科专业结构分析报告、制定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提供鼓励高校增设的专业、建议高校暂缓增设的专业情况,从而加强本科专业设置指导和服务工作。二是加强专业设置的内涵建设。通过资源共享、建立高效联盟、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对接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坚持“调优、调强、调特”的方针,优化专业结构、办出专业特色;同时,加强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工作,积极寻求传统专业的新发展点。三是建立以专业认证为主的专业评估机制。以认证评估为抓手,通过参与国家专业认证、国家专业评估、校内专业评估等方式建立专业认证体系,完善专业认证评估机制。以基本建设为支撑,通过加强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四是建立专业预警、末位退出与动态调整机制。对一些生源不佳、教学质量低、就业率过低等情况的专业,特别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及时发布预警,调减招生计划或申请撤销。

主要参考文献:

[1]梁丽菁.江苏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及优化问题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5.

[2]王海洲.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5.6.

[3]卢风琪,牟占军等.内蒙古高校本科专业优化设置探析——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9.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路径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