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养成多样的学习意识
2017-09-04薛国峰
薛国峰
摘 要: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滚动式前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比知识更加重要的东西,譬如学习意识。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从方方面面的细节入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必要且必需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意识,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推动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走高,推动课堂学习的效率不断提升。
关键词:学习过程;学习意识;可持续发展;积累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四能”着重强调了学生在问题解决全程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意识,透过这样的目标,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学习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经历与感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意识,从而推动课堂学习效率的走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达成有效的积累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是密切相关的,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要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第一时间调动起已有的知识体系来支撑问题的探索,然后在不断地发现与揣摩中完成知识构建,在这样的学习中,经历具体的学习过程会让学生有更丰富的体验,更充分的积累。
1. 调节心理状态,引发学生的关注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调节好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有参与进来的欲望。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通常会创设一个有效的情境,让学生被情境吸引,并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引发猜想,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会得以提升。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笔者首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赛跑,他们从同一个地点出发,小头爸爸沿着圆周跑,大头儿子沿着正方形跑(课件展示: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你猜谁会先到达终点?你对这个比赛规则有什么想法?学生在观察情境图之后,普遍认为正方形的周长大于圆的周长,但到底是不是这样,怎样来证明这个结论,学生并没有把握。于是学生提出了“需要找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想法,因为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其直径有关,而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即圆的直径)的四倍,所以学生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来探索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并取得了一些效果。
在这样的学习中,笔者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引发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关注,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学生的探索就有了驱动力,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也更高。
2. 注重评价激励,吸引学生的参与
情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强大驱动力,当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体会到成功和自信时,学生会更加深入地参与课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让学生的内心得到满足,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个“巧算24点”游戏,给定学生一组数,然后让他们自己运用所学的四则运算来计算出24。计算得到24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在组织交流的时候,笔者与学生约定让找到的方法较少的学生先说,在学生回答后笔者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当有的学生方法比较巧妙或者思路特别清晰的时候,笔者总是及时送上一个肯定的手勢或者一句到位的点评,这样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之后的练习中,学生不再满足于找到一种方法,而是从几种常见的思路出发来寻找更多的方法。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算理的认识会更清晰,对“巧算24点”的方法也会有自己的独到领悟。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创造力,当学生面对新问题时,他们需要先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和提炼,然后综合问题和条件形成自己的想法。有些时候在探索过程中会出现多种不同的途径,那么学生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多样的实践,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会积累很多方法经验,而且还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养成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笔者单刀直入地揭示了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来寻找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结合之前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多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想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的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中得到启发,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然后将平行四边形面积除以2得出梯形的面积,因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度等于梯形的上下底长度之和,所以学生顺利地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的学生采用分割的方法,将梯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来计算;还有的将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在总结交流的时候,尽管这些思路下推导的计算公式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别,但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归纳,学生发现面积计算公式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生对梯形面积的计算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能够率真地学习,充分地挖掘,并结合实践来增强对问题的认识程度。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成功的概率
合作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广泛的交流,学生能够取长补短,通过自己的力量优化解题策略,并拓展看问题的角度。同时,不同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会得到不同的发展,会累积与他人合作的经验,会提升集体荣誉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广泛开展合作学习,提升学生成功的概率,养成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圆柱的体积”教学中,笔者向学生呈现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张长是25.12厘米,宽是18.84厘米的长方形纸来卷成一个圆柱体,圆柱体的体积可能是多少?学生在独立尝试后进行了组内交流,在交流的时候学生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因为在卷成圆柱体的时候既可以沿着25.12厘米的边来卷,也可以沿18.84厘米的边来卷,而这两种不同做法下的圆柱体体积并不相同。在学生展示了不同的结果后,笔者追问学生:如果换成两个不同的数据,怎样来卷所得的圆柱体体积会更大?这个问题立即引发了学生的讨论,因为他们在刚才的交流中已经发现了初步的规律,所以很快解决了问题。在第一个环节教学之后,笔者变换了问题情境,让学生想象一下沿着一个长方形的一条边来旋转一周会得到怎样一个几何体,并思考有几种不同的可能,怎样操作得到的几何体体积会更大?学生根据之前的经验进行了尝试,然后在交流中形成了结论:要想使得几何体的体积大,需要让较长的一条边作为底面周长或者半径。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建立在学生独立尝试基础上的交流,学生的意见就会具有共性,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让他们产生对问题的深层次认识,这样的交流能使学生更加接近数学规律的本质,推动学生走向成功。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习的深入
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自主探索,学生能够有个性化地学习,有更宽广的学习角度,因此能形成自己的领悟。即便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这些问题也能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给人以启迪。
例如在“认识百分数”的学习中,笔者布置学生先到生活中寻找一些与百分数相关的资源,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对百分数的认识,也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供课堂交流。在收集学生的课前学习材料时,笔者发现学生对百分数已然有了充分的认识,有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百分数只能用来表示分率,不能表示具体的数,这与分数有一定的区别。有的学生从分数的意义中迁移出百分数的意义来,知道百分数的意义是将一个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表示其中的几份的数,并且因为百分数的分母是固定的,所以百分数中的分子可以是小数。还有的学生从生活资源中发现了千分数,他们也把这个资料摘录出来,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实际教学的时候,笔者选用了一些学生提供的典型素材,将学生的想法展示出来,引导大家交流与尝试,这样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学习意识,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中、不同的学习环境中鞭策他们,锤炼他们,给予学生方法的启迪。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摆脱机械和模仿,才能走向深入和深刻,才能凸显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