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描写景物

2017-09-04黄松海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写景景物诗意

黄松海

课文导入

山水景物,总能引起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等优美篇章油然而生。阅读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描写景物。

技法点睛

1.抓住特征,凸显特色美。要写出景物特色,刻画出景物的形状、色彩、数量、质地、声响、气味、神韵等诸多方面,就必须全方位、全过程、多侧面地进行立体观察,用心观察,用心感悟,如此才能鲜明呈现出景物的特色美。如《与朱元思书》,作者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寥寥数语就把江水的清与急的特点鲜明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2.讲究方法,写出层次美。写景要遵循规律,讲究方法,写出景物的层次美。那么,我们运用哪些方法来写出景物的层次美呢?

(1)变换角度。或俯视,或仰视,或近观,或远望,把所见景物全方位展现在读者面前。如《答谢中书书》,作者描绘美景,先仰视“高峰入云”,后俯视“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如此写来,不仅写出景物的层次美,而且讓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2)妙用“五觉”。写景可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方面入手,把景物的形状、色彩、声音、软硬冷热等特征生动地描摹出来,增强景物的层次感与生动感。如《与朱元思书》,全文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了形声兼备。

(3)动静搭配。在写景过程中,先静态后动态,或先动态后静态,甚至化静为动,让笔下的景物意趣盎然。如《三峡》的“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是动景,“潭”为静景,动静相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

(4)虚实相间。先实后虚,或是先虚后实,让实景与虚景相互融合,能使得作文层次井然,相得益彰。如《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前面是实写,虚写进一步突出了实写,而二者共同表现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情景交融,追求情韵美。写景之文,有情,景才会生动,才会有声有色;有景,情才能有所依附,有所寄托。只有做到物中有我,景中见情,方可情韵悠长,意蕴无穷。如《记承天寺夜游》,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然后借景抒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既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又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之情,并且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却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4.美化语言,打造诗意美。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增强作文的诗意美,可通过变换句式来增强作文的诗意美,还可妙用多种修辞来增强作文的诗意美。如《与朱元思书》,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收到了音韵和谐、富有诗意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误区警示

1.描写失真。

描写景物的前提是真实,如果不真实,描写再优美,也会使作文的魅力大减。如一位同学在《中秋月夜》里描写夜景的一段话:“月亮像玉盘,像明镜,高高地挂在天空,放射出皎洁的光亮。满天的繁星晶莹明亮,闪烁着璀璨的清辉……”初看,这段景物描写语言优美,为大家展示出一幅迷人的夜景图,但仔细一读,问题就出来了:古语中就有“月朗星稀”的说法,而作者让“月亮”和“星星”同时闪亮登场,显然不符合自然规律,故而导致描写失真。

2.情与景不符。

如《夕阳礼赞》中的一段文字:“夕阳如血,落在西山的崖顶上,缕缕红光渗透山涧,那是利比亚人民在美军的屠刀下流淌的鲜血,它染红了山冈,染红了树叶,溅红了山腰上缠绕的云雾……”文章的题眼是“赞”,前文也一直都在赞美“夕阳像那些志士仁人一样,临终前也要燃尽最后一抹绚丽的光”,这里却突然生发出这么一段想象之景,给人一种悲凉凄怆之感,其情感基调与前文截然相反,极不和谐。

猜你喜欢

写景景物诗意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写景成语连线
如何写景(一)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