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策略
2017-09-04董爱梅
董爱梅
分享是一种社会美德。但是,在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养尊处优,喜欢独占、独享。幼儿独占玩具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缺乏分享意识,这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幼儿要具备分享意识和爱心。”人们的分享行为对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世界各民族都赋予它非常高的道德评价。因此,针对幼儿喜欢独占、独享的现状,笔者认为幼儿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引导幼儿学会分享。
一、抓住契机,合理引导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往往处于一种非常自然的状态,他们的言行都是非常真实的。教师和家长应鼓励他们爱护和帮助他人,在受到他人的帮助时也应表示谢意,让助人者获得帮助他人的快乐。幼儿做出分享行为后,教师要及时表扬幼儿,同时把握好言行尺寸。如“你把玩具给别人玩,你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会让幼儿潜意识地认为,如果不把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就是一个坏孩子。因此,教师可以换种表达方式,如“你把玩具给别人玩,你看他玩得多开心!”这句话能使幼儿感受到自己把快乐带给了其他小朋友,从而得到内心的满足。幼儿反复做出分享行为后,能提升分享意识,并逐步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幼儿学唱儿歌《李小多分果果》、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等。这样,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分享与谦让是“好”习惯。
此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在开展角色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如在“我们一起快乐”的游戏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当有‘小客人来到‘宝宝家作客时,‘宝宝‘爸爸和‘妈妈该如何分配这些水果呢?”在做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启发幼儿学会分享和谦让,学会与同伴分享水果。
二、培养幼儿的精神分享
在建设班级或园内主题环境时,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共同布置。如在装饰“美丽的春天”这个主题环境时,教师可以带着幼儿一起动手,让他们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贴一贴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分享意识,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合作中感受友好的氛围,分享成功的乐趣。
在幼儿过生日时,教师可以把幼儿的生日聚会办成小伙伴们的分享聚会,除了幼儿们共同切蛋糕、分糖果之外,教师还应要求其他幼儿说祝福语,让“小寿星”感受伙伴间的关心与祝福。
在“分享日”的设置时,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置“分享日”。如在每周五的下午设立一个分享活动,让幼儿们将自己的玩具、图书等带到幼儿园与其他伙伴一起分享,同时让他们讲解玩具的玩法,以及自己对图书感兴趣的内容。另外,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辟“分享角”,根据主题计划带领幼儿参加活动,如分享图书、分享宠物、分享玩具等,也可以让幼儿在“分享角”与伙伴进行分享活动,同时说说自己对分享物品的感知与理解。这样一来,幼儿能充分体验平等分享、共同分享、轮流分享、先宾后主等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榜样示范,树立典型
在幼儿园内,教师日常的行为、言谈举止、情感态度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此,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如教师有了快乐的体验后,可以讲给幼儿们听,分享这种快乐;在分发玩具或其他物品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以分享的形式来分发这些物品。当幼儿们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时,他们就会自觉地产生分享的动机并做出分享的行為,所以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幼儿们做出榜样。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班内树立善于分享的典型,让其他小朋友来学习。如幼儿做出分享行为时,教师要给予幼儿有效的评价和鼓励,以此来激发其他幼儿积极地模仿和学习。
四、及时纠正部分幼儿言行不一致的不良习惯
幼儿园教师只有全面考虑问题,才能培养幼儿真正的分享行为。如对于不愿意与别人分享的幼儿,教师应及时分析其原因,不要一味地要求他们立刻分享,可以先让他拥有,满足他的占有欲后,再向幼儿提出分享的要求,从而逐步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
总而言之,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黄泥泾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