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在“终于”

2017-09-04白晓春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天都峰慧慧峰顶

白晓春

草娃老师:课文《爬天都峰》的第七自然段中的“终于”用得特别妙。你们知道妙在何处吗?问题一出,同学们就各抒己见……

慧慧:妙在“对比”的方法上。文章开篇就从心里进行了对比。“我”面对高耸入云的天都峰从心理上产生了波动——“我”爬得上去吗?而且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还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进行了心理深化——“真叫人发颤”!正当“我”心理上产生畏惧之时,老爷爷上场了:“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的话虽然没有直接说山高,但我们从疑问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位老爷爷面对这巍峨陡峭的山峰心理上也产生了畏惧感。

聪聪:我同意慧慧的观点,但我觉得他们行动上也有“对比”。而且行动上的“对比”对老爷爷起着衬托作用。文章只是正面描写“我”如何爬山的——奋力……攀着……手脚并用……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示“我”的灵活性,机敏性。“对比”之中,爬呀爬……迎来了——“终于”的结果:“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爬到了峰顶。

明明说:我也赞成“对比”。不过这个“对比”是在“终于”结束后的语言过渡性的“对比”。爬上了峰顶合影之后,老爷爷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來了!”“我”说:“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对比”言谈,我们可以发现互助的精神——自己能登上天都峰都是因为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和信心。

草娃老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呀!通过“对比”展露叙述方式,表达文情内容,揭示文章中心。这种手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之中。

猜你喜欢

天都峰慧慧峰顶
巅峰时刻
带着残障女儿开出租,爸爸在哪儿爱在哪儿
带着脑瘫女儿开出租,爸爸在哪儿爱在哪儿
喜爱这世界
家访,走进的不只是一扇门
我和你做朋友
巧绘“环境”
生本对话 勤思善悟
紧扣题眼领悟全篇
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