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因“面相”,辞官因“相面”
2017-09-04◎白水
◎白 水
做官因“面相”,辞官因“相面”
◎白 水
把五代时期的将帅放在一起比较,王彦超说不上出色,但很另类。从后晋至后汉,共事一主的同僚纷纷升迁,唯独王彦超一直在小小的复州(今湖北沔阳县)防御使位置上原地踏步。眼见升迁无望,王彦超便沉迷“相面”之术。但凡有求于自己的人,王彦超总是先通过“相面”,然后决定是否出手相助。
王彦超年轻时曾被仇人追杀,避祸逃遁时,被一位好心道人收留,从交谈中他感到道人是世外高人,就想拜在其门下。而道人对他端详一番后,却拒绝了他的请求:“从面相上看,先生乃富贵之人,日后必能发达,怎会久居深山呢?”道人为他提供川资路费,让他去求取功名。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道人真的内力深厚,后来王彦超果然官场得志。
也许正是因为这段渊源,王彦超才坚定不移地相信“面相”昭示前途。
王彦超与赵匡胤的父亲不光是后汉时的同僚,还是好友。因此赵匡胤在四处碰壁后前去投奔担任复州防御使的王彦超。赵匡胤以为凭着父辈间的交情,在他手下谋份差事应该不成问题,结果事与愿违。
听说好友的儿子来访,王彦超毫不怠慢,立刻命守门士兵把赵匡胤请到厅堂。由于多日奔波,赵匡胤衣衫破旧,满身尘土,但行止间却透着一股英武之气,王彦超心中甚喜。随后王彦超暗暗为他相面,这一“相”不打紧,立刻有了发现。但见赵匡胤面呈菜色,满脸晦暗,这种“面相”不会大富大贵,更不会有大作为。且听说他一度浪迹天涯,居无定所,便想若他真有过人之处,哪里不能找份差事,何必千里迢迢跑来复州?王彦超转念又想:赵匡胤完全可以靠着他爹过着锦衣玉食、前呼后拥的日子,为何偏要四处流浪,自讨苦吃?莫不是闯下了什么大祸,来这里避难的吧?为避免引火烧身,王彦超就没打算收留他。但碍于情面,又不好强硬回绝,便做出一副热情周到的样子,每日好酒好肉认真招待,对差事绝口不提。
过了数日,王彦超随便找了个由头,设家宴款待赵匡胤,酒至半酣,他借着酒劲儿,开口说道:“贤侄龙凤之资,是做大事的人,复州地处偏狭,难以施展抱负。贤侄宏图大志,自当另谋高就。”说完,让家人封了一包银子,放到赵匡胤面前。赵匡胤是聪明人,几天下来,早看出王彦超表面客客气气,但笑容颇为勉强,明显是硬挤出来的,很显然不太欢迎自己。只是没想到他会这么快下逐客令,顿感人情凉薄。赵匡胤是个很有自尊的人,所以分文未取,故意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起身道别。
多年后,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为大宋王朝开国之君。王彦超也顺天应时,成为大宋臣子。登基后,赵匡胤于上元灯节大宴群臣,在欢乐人群中,偶然发现王彦超,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当年投奔王彦超的景象。于是,赵匡胤想趁着此时的热闹场面,找回当年的面子,当众对王彦超说:“朕昔日投奔你,你因何不接纳?”看到赵匡胤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旧话重提,王彦超心中惶恐,无言以对。赵匡胤看他脸带愧色,便好言抚慰,表示到此为止,此后永不再提。
赵匡胤胸襟广阔,也许真的放下了。但王彦超却为此落下心病,每次上朝都是战战兢兢,没等到“法定退休年龄”,便上表请求“休致”,辞退官位,而且从此再也不观看“面相”,不迷信“相面”之术了。
编 辑/夕 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