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武帝:玩的就是套路
2017-09-04草上风语
◎ 草上风语
北周武帝:玩的就是套路
◎ 草上风语
北周第三任皇帝是宇文邕,若按长幼顺序,他是没资格继位的,但是因为他的前两任相继被他的堂哥宇文护弄死,于是17岁的他匆匆上马。有了前车之鉴,宇文邕上位后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套路,对宇文护推崇备至—最好的殿堂送给他住,最贵的珍宝送给他玩,最快的骏马送给他骑,最美的饮食送给他吃……只要是宇文护提出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全照办,谁敢说宇文护一句坏话,立即严肃处理。
宇文护因战乱与母亲失散了35年,后来北齐将她送回,宇文邕表现得比宇文护还兴奋,当即宣布大赦,送给她住宅、金宝、仆役,并且“每四时伏腊,帅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觞上寿”,简直比对亲妈还亲。
平时宇文邕也从来不摆皇帝的架子。宇文护去参拜太后时,太后赐他坐下说话,宇文邕就恭恭敬敬地侍立在一旁。而当宇文护主动挑起事端,进攻北齐,结果被打得灰头土脸跑回来时,宇文邕也并无责怪之意,还贴心地给他接风洗尘,摆酒压惊。
然而,13年的隐忍,并没有换来他想要的,宇文邕忍无可忍,决定动手夺权。他以劝太后戒酒为由,让宇文护为太后读《酒诰》,趁机用玉珽(皇帝用的笏板)将宇文护砸倒在地。接着,他抽出佩刀交给宦官,让宦官砍死宇文护,宦官吓得手脚酸软,剁了几下竟没出血。这时,宇文邕的弟弟跳了出来,抢过御刀,劈死了宇文护。
当了13年傀儡,宇文邕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权力,用儒、法两家思想治国。一方面他施行严刑峻法,“严酷少恩”,“虽骨肉无所宽借”;另一方面他也善用儒家经典,时不时搞场“仁义秀”,用来争取人心。
他经常只带几个随从巡视军营,所到之处就喊着将军校尉的名字,拉着他们的手称兄道弟套近乎。另外他天性节俭,常服布袍,寝布被,后宫不过数人;行军打仗,亲自临阵对敌,与战士同甘共苦;抚将士有恩,而明察果断,所以将士们既畏惧他的威严,又乐意为他去死。比较搞笑的是,对于立下大功或比较亲近的臣子,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待遇,他竟然会允许这些人捋自己的胡须。
在平阳之战中,将军梁士彦在援军不至、楼堞尽毁的绝境下,激励军民全部投入战斗,死死顶住了北齐数万大军的昼夜围攻,并最终等来了宇文邕的大军,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战后,从鬼门关爬回来的梁士彦一见到宇文邕,扑上前一把扯住他的大胡子号啕大哭:“臣几不见陛下!”君臣两个抱头痛哭,鼻涕泪水顺着宇文邕的胡须淌成了涓涓细流。
宇文邕治国有一套,过日子更有一套。除掉宇文护后,他将北周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全拆了,砖瓦木料赏给贫民搞基建。打下北齐,将邺城的三台和宫殿也拆除掉。一日三餐,只求吃饱,媳妇也不多养,只要与他有感情的那几个,剩下的统统发放赡养费遣送回家。
也许是出于对堂哥宇文护专权的后怕,在教育子女方面,宇文邕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格言,对太子很苛刻—隆冬盛夏不让休息,不让喝酒,犯错就鞭打棍捶,还不断进行精神折磨,隔几天就吓唬一回:“自古太子被废的多了,我那么多儿子,哪个不能当太子?”他还让东宫属官每天记录下太子的一言一行,按月上报。本来太子才能就很一般,坊间颇有微词,他还助长这股风气,有事没事就与大臣们褒贬太子,弄得太子性情更加孤僻,父子俩越发形同陌路。
郯国公非常看不上太子的德行,想让宇文邕易储,于是在宫宴上敬酒时,当众捋着宇文邕的胡须说:“多可爱的一个老头儿!可惜儿子不争气。”宇文邕虽然不悦,却也没怪罪他。看宇文邕没什么反应,郯国公干脆私下对他挑明:“皇太子非社稷主,他那个老丈人(杨坚)貌有反相,应当早点提防。”
宇文邕内心也认为郯国公说得很对,但老二更不长进,其余的孩子又太小,所以事情就这么拖下去了。而且,宇文邕有更要紧的事要做。由于形势需要,当年北周、北齐争相巴结讨好突厥,送钱送物,言辞谦卑。突厥可汗骄横无礼,常对手下说:“但使我在南两儿常孝,何忧于贫!”统一中原后,翅膀硬了的宇文邕想出出这口恶气,开始着手准备新的战争,他计划先收拾突厥,再南下灭陈。
公元578年,宇文邕统率五路大军,北伐突厥,壮志未酬,死于行军途中,年仅35岁。太子宇文赟听到他爹的死讯后毫无哀戚之容,摸着腿上被鞭打的伤疤大骂:“老东西死得太迟了!”
宇文邕没想到的是,太子无德无能再加上小心眼,没几年就将一个花团锦簇的大周朝弄得将相离心,自己克勤克俭攒下的家底以及未竟的统一大业,最后都便宜了亲家杨坚。
编 辑/子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