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艺术的前世今生

2017-09-04杨骥

剧影月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彩色摄影

■杨骥

摄影艺术的前世今生

■杨骥[1]

数码技术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各种拍摄方式,并且希望能在不一样的环境下拍摄出更多优秀的画面。本文梳理了人类影像记录的发展历史,重点论述了当今对艺术摄影的看法。

摄影光传播单色彩色

公元前400多年,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就在他的著作中记录了小孔成像的现象,这就是摄影最基础的理论依据。自此,在千百年的历史中,人类都在如何将现实世界记录下来不停地努力着,直到1837年,被誉为“摄影之父”的法国人达盖尔创造了第一幅照片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摄影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下,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手机将拍照功能纳入其中,拍照已经变得极其方便,摄影已成为人们的日常活动。从喜马拉雅山到非洲大草原,从外太空到叙利亚前线,只要人类达到的地方就会有摄影,摄影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然而,摄影是如何诞生、发展起来的?其间有哪些先贤做出过什么贡献呢?

一、人类早期光影探索

今天世界通用的“摄影”一词,源自古希腊,是“光”和“线”两个词构成的复合词,最初的意思是:用“光”和“线”来绘画[2]。摄影是结合几项技术发现的结果。在第一张照片制作出来之前,人类早期对光影的探索经历了上千年。墨子首先在细致观察物体运动影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光与影的关系。他提出了物体的“本影”和“副影”问题,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特别是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进行的系统研究相当可贵,得出了一系列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3]。虽然希腊数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欧几里德也在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分别独立地对相同问题进行了描述[4],但举世公认为墨子是第一个发现了光科学原理、暗箱和针孔相机的人。此后,东西方无数科学家们努力探索着如何将现实世界记录下来的方法。

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发明摄影的第一步是“暗箱”。在拉丁语中,相机暗箱按照字面的意思是“黑室”[5]。它是一个有孔的盒子,“光”穿过这个“孔”照射到一张纸上,并且创建一个图像。公元6世纪,在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担任建筑师的几何学家和数学家安提米乌斯[6]在实验中率先使用了一种类型的暗箱。阿拉伯物理学家海赛姆和中国汉族知识广博的沈括各自独立地发明了相机暗箱和针孔相机。伊本奈欧-海赛姆是一名阿拉伯的穆斯林,对光学、天文学、数学和视知觉的原理作出了重大贡献[7]。他是第一个解释当光线反射在物体上,然后被引导到眼睛时发生的视觉现象;他在《光学书》[8]中描述了使用中世纪材料能够生产原始照片的技术。《梦溪笔谈》是一部早期的科学作品,沈括在其中解释了相机暗箱的科学和光学物理学原理[9]。

虽然相机暗箱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古老年代,但真正的相机暗箱则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在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中产生的。伟大的画家达芬奇曾提到,“由阳光照射的山谷边缘的黑暗洞穴”[10]是自然暗箱。事实上,摄影就是按照这一洞穴原理,将一个洞作为针孔,并在一张纸上投射横向颠倒(倒立)的图像,从而形成照相机。在控制西方艺术的色彩领域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建立了主导性的光学透视图,使用了事实上的相机暗箱[11]。

此后,在摄影诞生的进程中,主要关注捕捉并保持通过相机暗箱生成的图像。为此,人们进行了各种实验,发明了一些科学手段。在中世纪,被称为天主教圣人的德国主教马格努斯[12]进行了各种感光性化学材料实验,发现了硝酸银;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和考古学家法布里奇乌斯[13]发现了氯化银;意大利维特鲁威的红衣主教巴尔巴罗[14]在1566年描述了他发明的一个控光装置,在1568年出版了著作《透视的做法》,以一个艺术家和建筑师的视角论述了如何使用镜头与相机暗箱[15];威廉洪贝格[16]在1694年描述了一些如何使光线变暗的化学物质(光化学效应)。在此基础上,法国作家蒂涅罗什1760年出版的小说《基凡泰》中描述了什么可以被解释为摄影。[17]

虽然英国人韦奇伍德[18]在1800年左右最先在玻璃上创造影像拷贝,但并不成功。直到1822年,法国人涅普斯[19]宣称他用“光”制作出了一幅图像,但也没有保留下来,然而他在几年之后(1825年)终于开发出了照相制版法新技术,拍摄出真实现实世界中的形象。在德国摄影史上,柏林的天文学家梅德勒[20]在1932年使用了“摄影”这个词。在1839年2月25日德国《福斯日报》[21]上发表的文章中,广泛报道了这一消息,但由于显然缺乏合理的证据而遭到怀疑。一般认为,英国皇家学会(FRS)会员约翰赫歇尔爵士[22]无论是对于“摄影”这个概念的强调,还是将其介绍给公众方面都是起到主要作用的人。他在1839年2月25日之前的私人通信中就使用了这个概念,从1839年3月14日起,他在伦敦举办了长期的皇家社会讲座,广泛传播“摄影”,这已经被充分记录并被接受为不争的事实。此外,一名巴西裔的法国-巴西画家和发明家弗洛伦兹[23]在1834年首先使用了法语形式的“摄影”这个词,并在拍照中使用了阴性/阳性概念(目前仍在使用中),在巴西被称为是独立的摄影发明家。历史学家认为,弗洛伦兹在达盖尔前3年(但是涅普斯之后6年)广泛推行摄影这一活动,而且至少比约翰赫歇尔早四年创造英文的摄影这个单词。以上这些人很可能同样独立地创造了“摄影”这个新术语。此后,摄影艺术开始了进一步发展的里程。

二、单色摄影艺术

人类拍摄出的第一张照片是由黑白两种颜色构成的,从此把产生出来的单色调图像的摄影类型称为单色摄影,它包括所有形式的黑白摄影,以及从黑色到白色之间所有灰色色调的图像[24]。除了灰色以外,如深褐色,青色(蓝绿色)或棕褐色等其他色调也可用于单色摄影中。大多数现代黑白胶片可以记录整个可见光谱,因而被称为全色胶片。这些胶片是整色性的,记录的可见光波长可以短于590纳米,而在光谱中,从蓝色到绿色、以及橙红色因对可见光的波长较长从而并不敏感[25]。黑白摄影被一些人认为是更加微妙的诠释,而不是比彩色摄影更逼真。

图1:黑白图像(Black and white image)

某些色调的图像的确是通过改变摄影过程产生的,如“光力照像法”[26]和“蛋白印刷”[27]可以产生出深褐色和棕色色调的图像,而改变显影过程中的调色溶液(如将银换为硫化银)也可以产生出深褐色和棕色图像。同样,硒调色剂通过将银转化为更稳定的硒化银可以产生出蓝黑色或紫色图像[28],但青版照相法[29]则使用盐而不是银盐来产生蓝色和白色色调的图像。

单色图像可以使用黑白胶片或相纸制作出来,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操作彩色图像制作出来。在计算机上,彩色图像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转换成黑色和白色,包括对现有的彩色RGB图像进行“去饱和”的方法,使得颜色可以不见(允许颜色通道被操纵以改变色调,例如使蓝天变暗),或将图像转换为灰度版本(可以永久地消除颜色),也可以使用图象处理这样的软件程序[30]。在计算机上,这通常被称为灰度[31[32]

著名的美国摄影家亚当斯[33]拍摄的美国西部黑白景观照片(特别是《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已被广泛地转载于各种日历、海报和书籍上,并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他和阿切尔一同开发了一种作为确定正确曝光并调整最终印制相片对比度的方法,被称为“区域系统”法,这使他拍摄的照片形成了清晰度和深度特征;为了确保图像的清晰度,他主要使用高分辨率的大幅面相机。亚当斯还与七位20世纪旧金山的同行摄影师戴克和韦斯顿等创立了前卫的摄影团体[34],他们以明显的焦距精心设计图像,基于精确曝光的自然形态发现拍摄对象的形象特征,成为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一种具有特色的常见摄影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与20世纪初占据主导的“图画摄影风格”形成对比,而且成为一种新的现代主义摄影美学观。

在19世纪,许多浪漫的风景摄影艺术家如比尔斯塔特、莫兰、沃特金斯、穆里布和弗斯克等均通过相机拍摄描绘过“大峡谷和优胜美地”[35]。而由亚当斯拍摄的《提顿与蛇河》(见图1)是一张大胆的戏剧化黑白照片,展现了他对“美第一”的坚持。这张照片描绘了一条大河,蛇一样蜿蜒的河流从右下角到图个左边中心;黑色的常绿树覆盖着河边陡峭的左岸,较轻的落叶树盖在右边。在构图框架的上半部分,有一个高高的山脉,虽然是黑色很暗但仍清楚地表现出被雪覆盖着;天空阴云密布,其他多云的部分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在河水中。

亚当斯的黑白照片成为了许多西方国家公园在旅游开发之前最重要的效仿模板,而且他不断的倡导有助于扩大国家公园体系,他用作品促进许多新生环保运动的目标。仅就的照片而言,他拍摄的形象至今在日历、海报和书籍中仍然很受欢迎。

乌尔曼[36]最著名的作品是表现阿巴拉契亚人尊严的肖像摄影,特别是工匠和音乐家。她继续成为其他著名摄影师学校的学生。她的作品在纽约各大画廊展出,并出版在《艺术月刊》《导师》《斯克里布纳杂志》和《调查图形》(Survey Graphic)中。1925年《美国编辑肖像画廊》刊出对她的评论;而在1933年,由朱莉娅彼得金撰写的文字在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美丽的书之一《罗尔的精致美术版》中刊出。[37]

图2

图3 [38]

在当代,虽然彩色照片已经非常普及了,然而单色摄影在艺术摄影世界依然是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原因在于:单色图像不是主题的直接演绎,而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灰色阴影的颜色。黑白摄影被一些人认为与原始彩色摄影相比较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触动。[39]

三、彩色摄影

在1802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40]发现了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眼睛中存在三种类型的光感觉器官,现在称为锥细胞。于是在19世纪40年代,人们开始了对彩色摄影的探索。亥姆霍兹[41]在1850年根据视网膜对红、绿和蓝三种颜色波长的响应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被称为“扬亥姆霍兹理论”[42]。

摄影家通过将太阳光直接投射到光谱敏感表面上而获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早期摄影成果,但需要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曝光时间,而且在相机中形成的图像相对较暗。如在1850年左右,美国的达盖尔主义者列维希尔发明的复杂化学“镍合金类型”过程中,颜色的质量和范围有时会严重受到原色的限制。有些实验者如贝奎雷尔[43]取得了一些更好的成绩,但是当图像被曝光后供观看时,依然没有办法防止颜色迅速衰减[44]。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了许多试验,如在1855年,苏格兰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尔首先在色彩视觉论文中提出了三色方法[45],这是几乎所有化学或电子实用颜色过程的基础,但没有取得任何具有实际价值的进展。

在1886年,李普曼开始对一种将太阳光谱的颜色固定在照相板上的方法产生兴了趣。1891年2月2日,他向科学院宣布:“我已经成功地在照相板上获得了其色彩的图像,从而图像保持固定,并且可以保持在白天而不变质”。到1892年4月,他报告说,他已经成功地制作了彩色玻璃窗,一群旗子,一碗红罂粟和多彩鹦鹉的彩色图像。他向学院提交了两篇关于使用“干扰方法”的彩色摄影理论,一个是1894年,另一个在1906年[46]。由此,李普曼被认为是通过摄影重现颜色的方法的发明者,基于干扰现象,他在190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47]

为了改进实际的拍摄效果,一些实验者设计了多种专用相机(彩色相机)进行彩色摄影。这些彩色相机通常有两种主要类型:

第一种类型使用部分反射表面的系统将通过透镜的光分成三部分,每部分通过不同的滤色器并形成分离的图像,使得三个图像可以在三个区域同时拍摄板(这是软胶片还没有替代玻璃板作为主要底片的时期),或在一块底板的不同区域记录影像,后来被称为“一次性”相机。这种类型的精致版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在一些特殊领域被继续使用,如商业摄影的出版物,最终需要准备一套分色版来进行印刷。

第二种类型不同于第一种类型的照相机,图像虽仍在特定时间内一次性曝光,但使用了一个过滤器和滑动的底板支架,这样一来,允许每个过滤器和相应未曝光区域的底片快速转移到位。德国光化学教授阿道夫米斯设计了一款这种类型的高品质相机,在1903年由贝尔鲍商业推出。这可能是米斯的学生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普罗库金-戈尔斯基使用的米斯-贝尔鲍相机,在1917年革命之前对俄罗斯的测量中广泛使用他的这种著名彩色相机。[48]

在19世纪90年代晚期以前,彩色摄影严格地说是一个非常少的实验建立自己设备的领域,愿意尝试的无畏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制作和测试他们自己的滤色镜,做摄影感光乳剂的颜色光敏处理。此时,大多数摄影师仍将拍摄彩色影像的想法视为“白日梦”,彩色摄影离开实验室走向可操作的社会实践,艾夫斯[49]开发的“原色摄影装置系统”起到关键作用。

弗雷德里克尤金艾夫斯是美国发明家。他在1874-1878年间负责康奈尔大学的摄影实验室。1885年,他搬到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成为费城摄影协会的创始成员之一。他于1893年获得了富兰克林研究所的“艾略特克里松勋章”,1903年又获得了的“爱德华龙斯特奖章”,并且在1887年,1890年,1904年和1906年四次获得“约翰斯科特奖章”。[50]

“原色摄影装置”是一个简单的添加系统,其基本要素在早些时候已经被一些人描述过,但艾夫斯在精炼其方法和材料方面投入了创造性的方面和多年精心的工作,克服了所涉及的光学系统中固有的问题优化了的色彩质量[51];他研制出由发条机驱动的复杂结构的相机,可以根据所使用的乳胶底片的特定颜色敏感度进行调整,以自动使每种曝光时间长短不等;最受欢迎的是通过看一副镜头产生立体感,可以看到完全的自然色彩和3-D的形象,这在晚期维多利亚时代是令人吃惊的新奇事物,于1897年获得专利,并且以简化的装置降低了商业生产的成本。

在摄影师首次推出彩色照片时,对于彩色摄影的观点大相径庭。有些人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向公众开放时就完全拥护它,而其他人仍然对彩色摄影的艺术相关性持怀疑态度。

费伦茨贝科是在彩色胶片兴起期间生活的经典摄影师,是立即认识到彩色胶片潜力的摄影师之一[52]。他认为这是构建世界的新方式,一种试验他拍摄的主题的方法,以及他在照片中传达的情感。在这段时间内生活的另一位摄影师约翰亥兹盖欧[53]是另一个喜欢颜色的人的例子。1981年至1994年,他是皇家艺术学院的院长[54]。他的照片出现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伦敦国家肖像画廊的永久收藏[55]。他出版了一本题为《彩色摄影艺术》的书,他在此阐述了解“不同颜色之间的特殊性和经常微妙关系”的重要性。他还描述了颜色对观众的心理和情感力量,因为他认为某些颜色可以让人感觉到某种方式。1970年代的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简格瑞沃在她的摄影作品中广泛使用了颜色。[56]

虽然彩色摄影有其追随者,但是当颜色首次出现时,黑白摄影仍然是更受欢迎和受人尊敬的拍摄方式。例如,哈罗德贝克是一位比较现代、并不热衷于色彩的摄影师,他主要喜欢拍黑白影片,最好的作品是有力地记录了新奥尔良的公民权利。当他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对这种偏好的论证时他回答说:

东西越少越好。有时颜色会分散基本主题的注意力。有时,光线,线条和形式就够了,它可以让您探索第三维的雕塑品质:深度的虚幻。这很有趣。[57]

这种对色彩的厌恶主要是因为他担心给眼睛太多的颜色会使他的照片失去简洁。这种担心并不罕见。一些专家认为,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戏剧性的黑白风景作品最为人所知,他也觉得颜色可能会分散注意力;并据一些专家说,色彩因此可能将艺术家的注意力从他创造照片的全部潜力中转移。实际上亚当斯声称,通过精心策划和拍摄的黑白图像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颜色”,比他通过彩色摄影实现这种“色彩”更有意义,远大于“彩色”[58]。另一位专家提到,亚当斯是“掌控之主”。他撰写了关于技术的书籍,开发了“区域系统”,帮助确定给定照片的最佳曝光和开发时间,并介绍了“预视化”的概念,其中涉及到摄影师想像他想要的最终艺术品。由于对这种控制的爱,亚当斯不喜欢颜色。虽然亚当斯最初对色彩并没有感到兴奋,但他却尝试了一下,这一点许多人都不了解。保存在亚利桑那大学创意摄影中心的在线档案中,提供了他拍摄彩色作品的几个例子。他拍摄的彩色作品范围从“肖像”、“景观”到“建筑”都有,与黑白作品的范围相似。事实上,根据一位专家提供的消息,亚当斯承认不能掌握颜色的技巧是他的遗憾。[59]

今天,虽然摄影师中仍然存在着广泛的对黑白胶片的偏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彩色照片在整个摄影领域得到了更大的追捧和更多的尊重。

注释:

[1]作者简介:杨骥(1981年8月-),上海人。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皇家汉诺威学院,纪录片导演,硕士,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教师。

[2]“摄影”("photography")一词源自古希腊见:亨利乔治利德尔,罗伯特斯科特,《希伯来-英文词典》。

[3]见:罗伯特E.克雷布斯(2004年),《开创性的科学实验,发明,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发现》。格林伍德出版集团。第20页。

[4]见:扬坎贝尔(2005年),《电影和电影观众::情节剧和模仿》。政体。第114页。罗伯特E.克雷布斯(2004年),《开创性的科学实验,发明,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发现》。格林伍德出版集团。第20页。

[5]拉丁语的相机暗箱(camera obscura)意思是“黑室”("dark chamber")。

[6]德拉莱斯的安提米乌斯(Anthemius of Tralles,公元474-533 x 558)是希腊人,拜占庭数学家(Byzantine mathematician)。他与米利都的伊西多尔(Isidore of Miletus)一起,为贾斯蒂尼安一世(Justinian I)设计了圣索非亚大教堂(Hagia Sophia)。见:卡尔·本杰明·博耶(1991年),《数学史》(第二版),第193页。约翰·威利父子出版。阿利斯泰尔·卡梅伦·克龙比,《科学,光学和音乐在中世纪和早期的现代思想中》,第205页。

[7]伊本奈欧-海赛姆(Ibn al-Haytham,阿拉伯语:أبوعلي،الحسنبنالحسنبنالهيثم,公元965–1040年)见:塞林,2008年:“气候学三个最知名的伊斯兰贡献者是:亚历山大数学家/天文学家伊本奈欧-海赛姆(阿哈赞,965-1039年),阿拉伯波斯医生伊本西纳(Ibn Sina,阿维森纳,980-1037)和西班牙语摩尔医师/法学家伊本拉什德(Ibn Rushd,阿威罗伊,1126-1198)。详见:克拉斯基塞林,编辑(2008年),《“1000年”,科学,技术和医学史的百科全书在非西方文化中》,第1卷,施普林格,第1667页。

[8]伊本奈欧-海赛姆的《光学书》(Book of Optics)。见:彼得亚当森(2016年7月7日)。《哲学在伊斯兰世界:没有任何空白的哲学史》。牛津大学出版社。第77页。

[9]阿拉伯物理学家(Arab physicist)伊本奈欧-海赛姆和中国的沈括(Shen Kuo,1031-1095)独立发明了相机暗箱和针孔相机。沈括《梦溪笔谈》(Dream Pool Essays)解释了相机暗箱的科学和光学物理学(optical physics)原理。见:尼古拉斯J.瓦德,史丹利芬格尔(2001年),“眼睛作为光学仪器:从相机暗箱到亥姆霍兹的观点”。《知觉》。第30卷(第10期):第1157-1177页。

[10]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提到,自然暗箱(camera obscura)是“由阳光照射的山谷边缘的黑暗洞穴”(by dark caves on the edge of a sunlit valley)。

[11]在控制西方艺术(dominates Western Art)的颜色(color)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建立了光学透视图(optical rendering)。

[12]阿尔贝图斯马格努斯(Albertus Magnus,公元1200年-1280年11月15日)被普遍认为是医生和化学专家,不仅发现了元素砷(element arsenic),而且被认为并实验出了包括硝酸银(silver nitrate)在内的感光性化学材料(photosensitive chemicals)。见:迈克尔W.戴维森,美国国家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高磁场实验室(2003年8月1日)。《分子表达式:科学,光学和你-时间表-阿尔贝图斯马格努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弗朗西斯赫博斯万(1992年),《分析化学史》。泰勒和弗朗西斯,第17页。

[13]格奥尔格法布里奇乌斯(Georg Fabricius,1516年4月23日-1571年7月17日)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以拉丁语写的德国新教诗人,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他发现了氯化银(silver chloride)。见:乔治帕托尼(1973年),《摄影发现史》。阿诺出版社。第50页。

[14]达尼埃莱马特奥阿尔维斯巴尔巴罗(Daniele Matteo Alvise Barbaro,也是巴巴罗,拉丁语:Barbarus;1513年2月8日至1570年4月13日)是维特鲁威的意大利翻译和评论家。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心和边缘》,彼得伯克,布莱克韦尔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1998年,第104页。

巴尔巴罗对控光装置(diaphragm)的描述。见:赫尔穆特盖恩斯海姆(1986年),《摄影简史》。库里耶多佛出版物。第3-4页。

[15]《透视的做法》(La pratica della perspettiva)描述了如何使用镜头与相机暗箱(lens with acamera obscura)。见:《新的一般传记词典,第3卷》,休詹姆斯罗斯,亨利约翰罗斯,1857年,第137页[第25行]。

[16]威廉洪贝格(Wilhelm Homberg,1652年1月8日-1715年9月24日),在法国被称为纪尧姆霍贝格(Guillaume Homberg),是荷兰的自然哲学家。他在1694年描述了“光化学效应”(photochemical effect),即“一些化学物质的光线如何变暗”(how light darkened some chemicals)。见:赫尔穆特盖恩斯海姆和艾莉森盖恩斯海姆(1955年),《从最早在十一世纪使用相机的暗箱到1914年摄影的历史》,牛津大学出版社。第20页。

[17]查尔斯-弗朗索瓦蒂涅罗什1722年2月19日-1774年8月11日)是法国作家。1760年,他在小说《基凡泰》(Giphantie)中这样描述道:“他们调配出一种最精巧和黏性极强、容易硬化和干燥的东西,可能藉此将易逝的影像固定起来”。见:赫尔穆特盖恩斯海姆(1986年),《摄影简史》。库里耶多佛出版物。第3-4页。

[18]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1771年5月14日-1805年10月10日),波特的约西亚韦奇伍德(Josiah Wedgwood,1730年7月12日-1795年1月3日,是英国的陶匠和企业家)的儿子,被广泛地称为摄影领域的早期实验者。

[19]尼西弗涅普斯(Nicéphore Niépce,出生于约瑟夫尼派普斯,1765年3月7日-1833年7月5日)是法国发明家,现在通常被认为是摄影的发明者,也是该领域的先驱。详见:罗伯特莱格特(1999年)。“约瑟夫尼西弗涅普斯”,归档从原物是2011年9月27日。 维尔弗里德巴茨(1997年),《摄影:一本图文并茂的历史回顾》。纽约:巴伦周刊。第16页。

[20]约翰冯梅德勒(Johann von Maedler)是一个柏林天文学家(Berlin astronomer)。

[21]《福斯日报》(Vossische Zeitung,1617-1934年间在柏林发行的报纸,“福斯”是报馆创始人的名字。很多有名的作家如莱辛、冯塔讷等人都在此报馆作过编辑。1934年,由于很多编辑人员被禁止工作,福斯日报被迫停刊)。见:J.M.埃德(1945年)[1932年],《摄影史》第四版。版本[摄影史]。纽约:多佛出版公司,第258-259页。

[22]约翰弗雷德里克爵士,威廉赫歇尔爵士,第一等准(KH)男爵,(英国)皇家学会(FRS)会员(Sir John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1st Baronet KH FRS,1792年3月7日至1871年5月11日)[1]是一位英国的数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化学家,发明家和实验摄影师。见:“赫歇尔爵士,约翰弗雷德里克威廉爵士,1792-1871,天文学家”。梅斯特项目。爱丁堡大学。

[23]安托万埃居尔罗穆亚尔德弗洛伦兹(Antoine Hercule Romuald Florence,1804年-1879年3月27日)是一名居住在法国的巴西(Brazil)坎皮纳斯(Campinas)画家和发明家。他在1834年首先使用了法语形式的“摄影”(photographie)这个词,以及阴性/阳性模型(the matrix negative/positive)。见:鲍里斯科苏伊(2004年)。《埃居尔弗洛伦斯:摄影在巴西发现》。人类学和历史研究所。

[24]单色摄影(Monochrome photography)包括所有从黑色到白色之间所有灰色色调(containing tonesofgrey ranging from black to white)。见:迈克尔兰福德(2000年),《基本摄影》(第7版)。牛津:焦点出版。

[25]蓝色至绿色(blue to green),和橙红色(orange-red)对可见光谱较长波长的范围不敏感。见:芭芭拉隆多乌普顿,吉姆斯通,约翰乌普顿(2008年),《摄影》(第9版)。上鞍河(N.J.):皮尔森普伦蒂斯霍尔。

[26]光力照像法(Calotype)由英国科学家,发明家和摄影先驱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1877年2月11日至1877年9月17日)发明。

[27]蛋白印刷(albumen prints)由英国摄影先驱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切尔(Frederick Scott Archer,1813-1857年5月1日)发明。详见:菲尔考马斯(2010年4月27日),“记得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切尔”。英国英国广播公司(BBC)。检索:2010年12月6日。

[28]硒调色剂(Selenium toner)将银(silver)转化为硒化银(silver selenide)产生出蓝黑色或紫色图像(blue-black or purple image)。见:卡森格雷夫斯(2000年),“第8章-调色”。《黑白印刷元素》(第2版)。牛津:焦点。第100-115页。

[29]青版照相法(Cyanotypes)由英国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化学家、发明家和实验摄影师约翰弗雷德里克爵士,威廉赫歇尔爵士(Sir John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1st Baronet KH FRS,1792年3月7日至1871年5月11日)发明,是用盐(salts)而不是银盐(silver salts)来产生蓝色和白色(blue and white)图像。见:“赫歇尔爵士,约翰弗雷德里克威廉爵士,1792-1871,天文学家”。梅斯特项目。爱丁堡大学。

[30]图象处理软件程序(Photoshop),著名图象处理软件,美国ADOBE公司出品。见:安德鲁吉布森,“7黑白照片转换技术-恩瓦托卢兹+照片和视频教程”。恩瓦托卢兹+。于2016年1月17日从原件存档。检索:2016年1月26日。

[31]灰度(greyscale,n.灰度;灰色标度)。见:“定义:灰度”。

[32]软件转换可以出现仿真双色网版(emulate duotones),棕褐色(sepia),硒或金色图像(selenium or gold toned images)或青版照相法(Calotype),光力照像法(calotype)或蛋白印刷(albumen prints)的作品。见:约翰贝尔斯沃思(2007年),《黑白摄影》(第1版)。纽约:拉克图书出版。

[33]安塞尔伊斯顿亚当斯(Ansel Easton Adams,1902年2月20日-1984年4月22日)是美国摄影师和环保人士。他的《优胜美地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具有广泛影响。亚当斯和弗雷德阿切尔(Fred Archer)开发了区域系统(Zone System)法,大幅面相机(largeformat cameras)的高分辨率(high resolution)使之形成了清晰度和深度特征(clarity and depth characterized)。见:“遗产:今天像安塞尔亚当斯一样思考”。《户外摄影师》,维尔纳,2009年2月3日。检索:2016年1月17日。

[34]亚当斯与威拉德范戴克(Willard Van Dyke)和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等建立了“f/64集团”(Group f/64),以明显的焦距(sharp-focused)构图。见:罗伯特赫奇(2000年),《抓住光:摄影史》。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第245-246页。

[35]亚当斯的黑白照片(black-and-white photograph)作品展示了他戏剧化(dramaticallylit)和“美第一”("beauty comes first")的追求。见:玛丽阿林德(1996年),《安塞尔亚当斯:传记》。纽约:亨利霍尔特和公司,第33页。

[36]多丽丝乌尔曼(Doris Ulmann,1882年5月29日至1934年8月28日)是一名美国摄影师,毕业于克拉伦斯H.怀特(Clarence H. White)现代摄影学院,被培训为绘画派摄影家。如在1928年和1934年之间拍摄的《让里奇的家族》(Jean Ritchie's family)。见:“绘画现代主义:克莱伦斯H.怀特摄影学派”。宾州州立大学帕尔默艺术博物馆。1999年1月。来自原来2007年9月5日的存档。检索:2016年12月28日。

[37]包括:玛格丽特布克-怀特(Margaret Bourke-White),安妮布里格曼(Anne Brigman),多萝西兰格(Dorothea Lange),保罗奥特布里奇(Paul Outerbridge)和卡尔斯特劳斯(Karl Struss)等。如:《艺术月刊》(Theatre Arts Monthly),《导师》(Mentor),《斯克里布纳杂志》(Scribner's Magazine)和《调查图形》(Survey Graphic)中。1925年的《美国编辑肖像画廊》(A Portrait Gallery of American Editors),1933年出版的《罗尔的精致美术版》(The fine art edition of Roll)刊登了由朱莉娅彼得金(Julia Peterkin)撰写的文字。见:“著名摄影师名录”。关于我们网站2006.年,检索:2016年12月26日。

[38]图1:《提顿与蛇河》是由安塞尔亚当斯拍摄的戏剧化(dramatically-lit)黑白照片(black-and-white photograph);图2:多丽丝乌尔曼的《劳动者的手》(Doris Ulmann's Laborer's hands)

[39]黑白摄影的情感触动(emotional touch)。见:“黑白照片,2015年1月16日”。检索2016年4月20日。

[40]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年6月13日-1829年5月10日)是一位英国医生,是对视觉、光、固体力学、能量、生理学、语言,以及音乐学等领域做出了显著贡献的科学家。他发现了眼睛感光细胞(light receptors)——现在称为锥细胞(cone cells)的作用能够导致色觉。见:T.杨,1802年.贝克思讲座:关于光与色的理论。菲尔转译R.梭克.林德,第92期:第12-48页。

[41]赫尔曼路德维希冯费迪南德亥姆霍兹(Hermann Ludwig Ferdinand von Helmholtz,1821年8月31日-1894年9月8日),做出过显著贡献的德国医生和物理学家。

[42]“扬-亥姆霍兹理论”(Young-Helmholtz)认为,正常的人眼看到颜色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光感觉器官对光谱尽头的部分“红色”最敏感,第二种类型对中间的“绿色”区域更敏感,第三种类型对“蓝色”具有最强烈的刺激感。

[43]亚历山大埃德蒙贝克勒尔(Alexandre-Edmond Becquerel,1820年3月24日至1891年5月11日)被称为埃德蒙贝奎雷尔(Edmond Becquerel),是法国物理学家,研究太阳光谱、磁性、电力和光学。见:E.贝奎雷尔(1839年)。“记忆太阳光影响下的电效应”。孔特设计,第9期:第561-567页。

[44]早期的彩色摄影(Color photography)实验是为了找到一种“变色龙物质”("chameleon substance")。在1850年左右美国的达盖尔主义者(Daguerreotypist)列维希尔(Levi Hill)发明的“镍合金类型”(Hillotype),以及埃德蒙贝奎雷尔(Edmond Becquerel)的试验中,光的颜色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45]詹姆斯克莱斯麦克斯韦尔(James Clerk Maxwell)基于扬-亥姆霍兹(Young-Helmholtz)理论提出了三色工序(Three-color processes)。见:“1861年:詹姆斯麦克斯韦尔最伟大的一年”。伦敦国王学院,2017年1月3日。“从查尔斯麦金托什的防水到多莉的羊:苏丹已经给了世界43个创新。”《独立》(杂志)。2016年12月30日。

[46]加布里埃尔李普曼(Gabriel Lippmann)发明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颜色方法(An entirely different approach to color),他宣称:"I have succeeded in obtaining the image of the spectrum with its colors on a photographic plate whereby the image remains fixed and can remain in daylight without deterioration."。并向科学院提交了使用干扰方法(interference method)的彩色摄影理论(1894年和1906年)。见:杰克斯宾茨,“加布里埃尔李普曼1845年至1921年”,在加布里埃尔李普曼:由自然科学,物理学和数学的从出生于卢森堡,诺贝尔奖得主科学家150周年的大公国卢森堡研究所纪念节1908年(卢森堡卢森堡研究所大公国的自然,物理和数学科学与数学研讨会和卢森堡大学中心的科学和医学史的研讨会协作组,1997年)约翰保罗码头和乔希。A.马萨德:出版商,卢森堡,1997年,检索:2016年12月4日。

[47]见:来自诺贝尔讲座,物理学1901-1921,埃尔塞维尔出版公司,阿姆斯特丹,1967年。

[48]两种主要类型的彩色相机(Color cameras):第一种后来被称为“一次性”相机;第二种由德国光化学教授阿道夫米斯(Adolf Miethe)的学生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普罗库金-戈尔斯基(Sergei Mikhailovich Prokudin-Gorskii)根据米斯的原理设计,贝尔鲍(Bermpohl)在1903年由推出,被称为“米斯-贝尔鲍”(Miethe-Bermpohl)相机。

[49]弗雷德里克尤金艾夫斯(Frederic Eu-gene Ives,1856年2月17日-1937年5月27日)是美国发明家。彩色摄影离开实验室(Color photography leaves the laboratory),“白日梦”(pipe dream)成为现实,艾夫斯开发的“原色摄影装置系统”("Kromskop"system)起到关键作用。他的儿子赫伯特艾夫斯(Herbert E.Ives)是电视和远距离照相术(telephotography)、彩色传真(color facsimile)的先驱。见:费城摄影学会官网。

[50]弗雷德里克尤金艾夫斯于1893年获得了富兰克林研究所(Franklin Institute)的“艾略特克里松勋章”(Elliott Cresson Medal),1903年的“爱德华龙斯特奖章”(Edward Longstreth Medal)以及“约翰斯科特奖章”(John Scott Medal)。见:“富兰克林奖获得者数据库-爱德华龙斯特奖章1903年获奖者”。富兰克林研究所。检索:2016年11月14日。

[51]艾夫斯的“原色摄影装置”("Kromskop"system)被称为“镀铬范围”(chromescope),由詹姆斯克拉克马克斯韦尔(James Clerk Maxwell),路易斯迪科杜奥龙(Louis Ducos du Hauron)和查尔斯克罗(Charles Cros)等人提出。艾夫斯基于相同原理设计的彩色相机于1897年获得专利。见:F.艾夫斯:原色摄影装置彩色摄影,第33-35页。光致彩色有限公司,伦敦,1898年。仅给出了该自动相机的简要描述,但是包括了机构和专利参考的线条图。在第30-33页中描述和说明了艾夫斯单摄像机,第37页上示出了水平定向的多重连接。

[52]艺术家的观点(Artists'perspectives):费伦茨贝科(Ferenc Berko)是色彩的粉丝(Fans of color)。见:威廉霍南(2000年3月26日),《费伦茨贝科,84岁,使用彩色摄影的先锋》,纽约时报。

[53]约翰亥兹盖欧(John Hedgecoe,1932年3月24日至2010年6月3日)是获奖的英国摄影师,并且是超过30本摄影书的作者。他于1965年在皇家艺术学院成立了摄影系,1975年至1994年任教授,荣誉教授直到他去世。见:阿曼达霍普金森(2010年6月29日),“约翰亥兹盖欧讣告”。《文化:艺术与设计:摄影》。《卫报》。检索:2016年8月12日。

[54]见:“约翰亥兹盖欧在RCA展览中回到家”。皇家艺术学院。检索:2014年7月16日。

[55]见:西蒙贝恩布里奇,“教世界拍摄的人”。《英国摄影杂志》。检索:2010年6月12日。

[56]约翰亥兹盖欧(John Hedgecoe)出版了《彩色摄影艺术》(The Art of Color Photography)一书,阐述了“不同颜色之间特殊的,往往微妙的关系”("special and often subt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colors")的重要性。简格瑞沃(Jan Groover,1943年4月24日-2012年1月1日)是一名美国摄影师,也是彩色摄影的拥护者。见:约翰亥兹盖欧(1998年),《彩色摄影艺术》。里德消费书籍。

[57]哈罗德贝克(Harold Baquet)是一位怀疑论者(Skeptics),他说:“The less is more thing. Sometimes the color distracts from the essential subject.Sometimes,just light,line and form is enough,and it allows you to explore the sculptural qualities of that third dimension,that illusional dimension of depth.And it’s fun.”见:劳拉图莱伊(2007年),《哈罗德贝凯采访》,新奥尔良评论。

[58]见:理查德伍德沃德,《安塞尔亚当斯在颜色中》,史密森尼杂志。

[59]见:《安塞尔亚当斯照片》。亚利桑那大学图书馆创意摄影中心

1.亨利乔治利德尔,罗伯特斯科特,《希伯来-英文词典》。

2.Campbell,Jan(2005)Film and cinema spectatorship:melodrama and mimesis.Polity.p. 114.ISBN 0-7456-2930-X

3.Krebs,Robert E.(2004).Groundbreaking Scientific Experiments,Inventions,and Discover-ies of the Middle Ages and the Renaissance.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p.20.ISBN 0-313-32433-6.

4."Legacy:Think Like Ansel Adams Today".Outdoor Photographer.Werner.February 3,2009.RetrievedJanuary 17,2013.

5.Boyer,Carl Benjamin(1991),A History of Mathematics(2nd ed.),p.193.John Wiley& Sons,ISBN 0-471-54397-7.

6.Alistair Cameron Crombie,Science,optics,and music in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thought,p.205

7.Selin,Helaine,ed.(2008),"M",Encyclopaedia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Technology,and Medicine in Non-Western Cultures,1,Springer, p.1667,ISBN 9781402045592.

8.Adamson,Peter(7 July 2016).Philosophy in the Islamic World:A History of Philosophy Without Any Gaps.Oxford University Press.p. 77.ISBN 978-0-19-957749-1.

9.Wade,Nicholas J.;Finger,Stanley(2001). "The eye as an optical instrument:from camera obscura to Helmholtz's perspective".Perception. 30(10):1157– 77.doi:10.1068/p3210.PMID 11721819.

10.Davidson,Michael W;National High Magnetic Field Laboratory at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1 August 2003)."Molecular Expressions:Science,Optics and You– Timeline–Albertus Magnus".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Retrieved 28 November 2009.

11.Szabadváry,Ferenc(1992).History of analytical chemistry.Taylor& Francis.p.17. ISBN 2-88124-569-2.

12.Potonniée,Georges(1973).The history of the discovery of photography.Arno Press.p. 50.ISBN 0-405-04929-3

13.The European Renaissance:centres and peripheries,Peter Burke,Blackwell Publishers Limited,1998,pg.104[1],ISBN 0-631-19845-8

14.Gernsheim,Helmut(1986).A concise history of photography.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pp.3–4.ISBN 0-486-25128-4

15.“Encyclopedia of Italian Renaissance& Mannerist art,Volume 1”,Jane Turner,New York,2000,pg.113[24]ISBN 0-333-76094-8

16.“A new general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Volume 3”,Hugh James Rose,Henry John Rose, 1857,pg.137[25]ISBN 0-333-76094-8

17.Gernsheim,Helmut and Gernsheim,Alison(1955)The history of photography from the earliest use of the camera obscura in the eleventh century up to 1914.Oxford University Press.p. 20.

18.Gernsheim,Helmut(1986).A concise history of photography.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pp.3–4.ISBN 0-486-25128-4

19.Robert Leggat(1999)."Niepce,Joseph Nicephore".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7 September 2011.

20.Baatz,Willfried(1997).Photography:An Illustrated Historical Overview.New York:Barron's.p.16.ISBN 0-7641-0243-5.

21.Eder,J.M(1945)[1932].History of Photography,4th.edition[Geschichte der Photographie].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Inc.pp. 258–259.ISBN 0-486-23586-6.

22."Herschel,Sir John Frederick William, 1792-1871,astronomer".NAHSTE project.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3.Boris Kossoy(2004).Hercule Florence: El descubrimiento de la fotografía en Brasil.Instituto Nacional de Antropología e Historia. ISBN 968-03-0020-X.

24.Langford,Michael(2000).Basic Photography(7th ed.).Oxford:Focal Press.ISBN 0-240-51592-7.

25.Upton,Barbara London,Jim Stone,JohnUpton(2008).Photography(9th ed.).Upper Saddle River(N.J.):Pearson Prentice Hall.ISBN 978-0131752016.

26.Phil Coomes(27 April 2010)."Remembering Frederick Scott Archer".BBC.Retrieved 2010-12-06.

27.Graves,Carson(2000)."Chapter 8-Toning".Elements of black and white printing (2nd ed.).Oxford:Focal.pp.100–115.ISBN 978-0240803128.

28.Gibson,Andrew."7 Black and White Photoshop Conversion Techniques- Envato Tuts+Photo&Video Tutorial".Photo&Video Envato Tuts+.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7 January 2016.Retrieved 26 January 2016.

29."Definition:Grayscale".www.techtarget. com.Retrieved 18 November 2014.

30.Beardsworth,John (2007).Advanced digital black&white photography(1st ed.).New York:Lark Books.ISBN 978-1600592102.

31."Legacy:Think Like Ansel Adams Today".Outdoor Photographer.Werner.February 3,2009.RetrievedJanuary 17,2013.

32.Hirsch,Robert(2000).Seizing the Light: A History of Photography.McGraw-Hill.pp.245–246.ISBN 0-697-14361-9.

33.Hammond,Anne(2002).Ansel Adams: divine performance.Yale University Press.ISBN 978-0-300-09241-7,p.15.

34.Alinder,Mary(1996).Ansel Adams:A Biography.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ISBN 0-8050-4116-8,p.33.

35."Pictorialism into Modernism:The Clarence H.White School of Photography".The Palmer Museum of Art at Penn State University. January 1999.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7-09-05.Retrieved 2006-12-28.

36."Directory of Notable Photographers". About.com.2006.Retrieved 2006-12-26.

37."1861:James Clerk Maxwell's greatest year".King's College London.3 January 2017.

38."From Charles Mackintosh's waterproof to Dolly the sheep:43 innovations Scotland has given the world".The independent.30 December 2016.

39.Jacques Bintz,"Gabriel Lippmann 1845–1921",in Gabriel Lippmann:Commémoration par la section des sciences naturelles,physiques et mathématiques de l’Institut grand-ducal de Luxembourg du 150e anniversaire du savant né au Luxembourg,lauréat du prix Nobel en 1908 (Luxembourg:Section dessciencesnaturelles, physiques et mathématiques de l’Institut grandducal de Luxembourg en collaboration avec le Séminaire de mathématique et le Séminaire d’histoire des sciences et de la médecine du centre universitaire de Luxembourg,1997),Jean-Paul Pier&Jos.A.Massard:éditeurs,Luxembourg 1997.Retrieved 4 December 2010.

40.From Nobel Lectures,Physics 1901–1921,Elsevier(埃尔塞维尔科学出版社)Publishing Company,Amsterdam,1967.

41.Ives,F:Kromskop Color Photography, pages 33-35.The Photochromoscope Syndicate Limited,London,1898.Only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is automated camera is given but a line drawing of the mechanism and the patent reference are included.An Ives one-shot camera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on pages 30-33 and a horizontally oriented multiple back attachment is illustrated on page 37.

42.Honan,William(March 26,2000)."Ferenc Berko,84,Pioneer In Use of Color Photography".The New York Times.

43.Hedgecoe,John(1998).The Art of Color Photography.Reed Consumer Books.

44.Tuley,Laura(2007)."An Interview with Harold Baquet".New Orleans Review.

45.Woodward,Richard."Ansel Adams in Color".Smithsonian Magazine.

47."Ansel Adams Photographs".Center for Creative Photogra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Libraries.

48.Hirsch,Robert(2000).Seizing the Light: A History of Photography.McGraw-Hill.pp.245–246.ISBN 0-697-14361-9.

49.Hammond,Anne(2002).Ansel Adams: divine performance.Yale University Press.ISBN 978-0-300-09241-7,p.15.

50.Alinder,Mary(1996).Ansel Adams:A Biography.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ISBN 0-8050-4116-8,p.33.

51."Pictorialism into Modernism:The Clarence H.White School of Photography".The Palmer Museum of Art at Penn State University. January 1999.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7-09-05.Retrieved 2006-12-28.

52."Directory ofNotablePhotographers". About.com.2006.Retrieved 2006-12-26.

53.Young,T.,1802.Bakerian Lecture:On the Theory of Light and Colours.Phil.Trans.R. Soc.Lond.92:12-48.doi:10.1098/rstl.1802.0004

54.E.Becquerel(1839)."Mémoire sur les effets électriques produits sous l'influence des rayons solaires".Comptes Rendus.9:561–567.

55."1861:James Clerk Maxwell's greatest year".King's College London.3 January 2017.

56."From Charles Mackintosh's waterproof to Dolly the sheep:43 innovations Scotland has given the world".The independent.30 December 2016.

57.From Nobel Lectures,Physics 1901–1921,Elsevier Publishing Company,Amsterdam, 1967.

58.Photographic Society of Philadelphia official website.

59."Franklin Laureate Database-Edward Longstreth Medal 1903 Laureates".Franklin Institute.Retrieved November 14,2011.

60.Ives,F:Kromskop Color Photography, pages 33-35.

61.Honan,William(March 26,2000)."Ferenc Berko,84,Pioneer In Use of Color Photography".The New York Times.

62.Hopkinson,Amanda(29 June 2010). "John Hedgecoe obituary".Culture:Art&Design:Photography.The Guardian.Retrieved 2013-08-12.

63."John Hedgecoe Comes'Home'in RCA Exhibition".Royal College of Art.16 July 2014. Retrieved2016-01-03.

64.Bainbridge,Simon."The man who taught the world to photograph".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Retrieved 12 June 2010.

65.Hedgecoe,John(1998).The Art of Color Photography.Reed Consumer Books.

66.Tuley,Laura(2007)."An Interview with Harold Baquet".New Orleans Review.

67.Woodward,Richard."Ansel Adams in Color".Smithsonian Magazine.

68."Ansel Adams Photographs".Center for Creative Photogra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Libraries.

猜你喜欢

彩色摄影
可收缩得彩色扇子
彩色夏日
彩色的风
彩色铅笔
彩色手表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月赛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