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09-03王波

党政干部学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辽宁服务业

[摘  要]本文基于产业结构理论框架,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要求,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辽宁服务业发展情况与国内平均水平比较、省际间比较、市际间比较的三个维度,从辽宁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区域发展水平、内部结构合理性、服务业占比增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五个方面分析辽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辽宁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辽宁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十三五”期间辽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转型升级;辽宁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7)11-0054-0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等。辽宁是典型的工业大省,资源型城市较多,单就服务业发展情况而言,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且所占比重偏低,服务经济拉动经济增长乏力。因此,辽宁应积极适应新常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切入点,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使辽宁逐步由工业大省向服务业大省迈进。

一、理论背景与文献回顾

关于产业结构理论,代表性的有配第·克拉克定律,早在17世纪,威廉·配第根据当时英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工业往往比农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得多的看法。20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分析,在配第的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转移演变趋势理论基础上,提出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移动的一般规律。库兹涅茨1941年发表的著作《国民收入及其构成》,阐述了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各产业间分布结构的演变趋势、原因及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间的重要联系。美国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提出了“标准结构”理论,利用101个国家1950-1970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构造出一个“世界发展模型”,并由模型求解出一个经济发展的“标准结构”,并分析经济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985年我国国内开始使用“服务业”这个概念,而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虽然国内对服务业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随着服务经济的迅速发展,学术界对现代服务业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加,不同学者开始从不同层面和角度研究服务业的理论界定、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动态关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等。马风华,李江帆(2016)从调整幅度、调整合理性、调整方向和调整路径四个维度,测度了我国1999-2012年服务业结构,并提出服务业发展思路;毕斗斗等(2015)通过分析我国2000-2012年服务业创新水平的空间差异及格局变动,得出信息技术、工业化、对外开放、人力资本、市场化对服务业创新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城市化和体制创新对我国各地服务业创新产生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夏杰长,倪红福(2016)总结了我国“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评估及存在问题,并对“十三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发展前景进行预测,提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于斌斌,胡汉辉(2014)以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效应为理论框架,构建了制造业与服务业共生演化模型,并以“义乌商圈”和“柯桥商圈”为例对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演化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等等。

二、辽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1.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分析。从全国服务业发展情况来看,2013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9.3∶44∶46.7,这一年我国三大产业占比出现了历史性的积极变化,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种变化不仅是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的客观反映,也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推进的结果。2015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8∶40.9∶50.2,这一年我国第三产业占比首次突破50%。根据2016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

对比全国三大产业占比的变化情况,2015年辽宁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3∶45.5∶46.2,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比全国晚了两年。根据辽宁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增加值2173.0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504.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360.00亿元,经过计算辽宁三大产业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9∶38.6∶51.5。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50%,这与辽宁工业开展去产能工作成效分不开。但是,评价辽寧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后发现,2016年辽宁服务业所占比重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

再通过对比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来看,辽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速。考察2009-2015年,辽宁服务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为12.89%,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速高2.49个百分点;比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速高6.55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速高4.79个百分点。从各年份来看,2009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均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低于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012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均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013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均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2014年服务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负,较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35%,均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均呈两位数负增长。因此,“十三五”期间,辽宁要实现服务业转型升级应增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

2.与国内发达省份对比分析。为综合、全面地评价辽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将通过与经济发达省份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找到辽宁服务业的差距。以下分别选择了东北三省以及2016年全国31个省、市经济总量排名前四位的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和浙江省,主要选取了服务业构成比例、人均服务业增加值、服务吸纳就业人员占比、服务业新增就业人数、服务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五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将2015年辽宁省服务业构成比例与东北三省比较后发现,高于吉林省(38.8%)、低于黑龙江省(50.7%),辽宁人均服务增加值(31309.6元)均高于吉林省(19837.1元)和黑龙江省(20073.7元)。其次,与四个发达省份比较看,广东省2015年服务业构成比例最高,達到50.6%,说明广东省服务业对经济总量的拉动和贡献很大。江苏省的人均服务增加值达到42735.6元,比辽宁省高11426元。近年来,江苏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江苏模式”开始在全国推广和借鉴,服务业构成比例虽然还未超过50%,但人均服务业增加值最高。而浙江省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仅次于江苏省,达到38530.3元,高于辽宁省7220.7元,服务业作为浙江省的第一大产业,“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贡献日益突出,以信息服务、电子商务、金融、物流、旅游、健康服务、文化创意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最后,根据数据考察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的情况,2015年辽宁省服务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占比达到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部分所考察省份,说明辽宁服务业吸纳就业方面贡献突出,但由于受到近几年辽宁经济形势下滑压力大的影响,服务业吸纳新增就业人数较2014年同期下降78.6万人,而且服务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也仅为2.8%,较全国平均水平低了0.9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我国经济总量排名靠前几位的省份,服务业构成比重大、人均服务增加值高、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数量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如今中国已经进入“服务业经济时代”。因而,经过比较发现辽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找准辽宁服务业与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但同时也说明辽宁未来服务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江苏模式”、“浙江模式”中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都值得辽宁借鉴和学习。

(二)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

本文按照地理区位将辽宁省14个市划分为辽东、辽南、辽西、辽北四大区域,具体为以丹东、本溪为代表的辽东;以大连、鞍山、营口、辽阳为代表的辽南;以锦州、阜新、朝阳、葫芦岛、盘锦为代表的辽西;以沈阳、抚顺、铁岭为代表的辽北(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对比辽宁省四大区域间的服务水平能够看出辽宁省各市际间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异。首先,从区域间来看,辽东地区两大城市服务业平均占比为43%、辽南地区四大城市服务业平均占比为44.9%、辽西地区五大城市服务业平均占比为41.12%、辽北地区三大城市服务业平均占比为43.7%。可见,辽南地区的服务业平均占比最高,辽西地区服务业平均占比最低,辽东和辽北地区服务业平均占比居中,即辽南地区服务业平均占比>辽北地区服务业平均占比>辽东地区服务业平均占比>辽西地区服务业平均占比。其次,从区域内部及市际间来看,辽宁全省服务业构成比例最高的城市是大连市(50.8%),其次是沈阳市(47.5),而服务业构成比例最低的城市是盘锦(36.9%),较大连市低了13.9个百分点,较沈阳市低了10.6个百分点,这与盘锦市依靠辽河油田优势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业有很大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可见,辽宁服务业占比的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部差异都较明显,尤其全省内各区域内部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中央《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指出:“实施老工业基地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从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因此,按照中央文件精神,辽宁省服务业发展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应放在协调区域内部服务业发展水平上,让服务业发展好的辽南地区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补齐辽西、辽北地区服务业发展的短板,最终实现辽宁省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三)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十三五”时期加快推进辽宁服务业转型升级,重点在“转型”、关键在“升级”。通过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开始实现服务业所占比重由数值上的增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上转变。从服务业内部结构上看,按照统计年鉴上关于服务行业的划分,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

由表2可以看出,近年来辽宁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传统服务业占比仍然大于以金融业、保险业、信息产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占比。一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服务业的比重由2008年的14.1%下降到2015年的12.9%,八年间下降了1.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占服务业的比重由2008年的24.1%下降到2015年的22.4%,八年间下降了1.7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占服务业的比重由2008年的5.3%下降到2015年的4.7%,八年间下降了0.6个百分点。金融业占服务业的比重由2008年的8.7%上升到2015年的14.1%,八年间上升了5.4个百分点,伴随着辽宁省金融业的逐渐发展壮大,能够更好地服务辽宁省的实体经济。房地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的变化趋势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8-2012年,由9.6%上升到11.1%,上升了1.5个百分点,属于房地产业快速上升时期;二是2012-2015年,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逐年下降,2015年房地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下降至8.8%。另一方面,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三项共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3.5%,而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两项占服务业的比重只有18.3%;而2015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三项共占服务业比重为40%,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两项占服务业的比重也只有22.9%,可见传统服务业占比仍大于现代服务业占比,辽宁省服务业内部结构仍然不够合理。

(四)服务业占比增长速度缓慢

按照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对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的需求比重开始下降,对以工业、建筑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逐渐上升然后下降,而最终都要让位于服务业。因此对应配第·克拉克定律,得到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将从“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三、二、一”的方向过渡。辽宁作为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而服务业所占比重却一直偏低,以下采用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增长速度指标来考察辽宁省2008-2015年间三次产业的变化趋势。辽宁省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9.5%下降至2015年的8.3%,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2008年52.4%下降至2015年的45.5%,服务业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38.1%增加到2015年的46.2%。因此,辽宁省三大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其中,2008-2012年间辽宁省的服务业所占比重呈明显的上下波动态势,从2012年开始至2015年服务业所占比重才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15年服务业所占比重较2014年增长10.5%,服务业所占比重首次超过工业所占比重,而且也只有2015年服务业所占比重呈两位数的增长,总体而言,辽宁省服务业所占比重增长速度仍然缓慢。

(五)服务业效益增长不明显

2015年辽宁省重点服务企业7158个,为考察服务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下用辽宁省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两大指标衡量服务业经济效益,用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等指标考察服务业的社会效益。

1.从经济效益分析。近年来,辽宁省总体服务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2015年辽宁重点服务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024.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8%;重点服务业企业的营业利润达到135.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9%。但个别城市进入2016年情况有所好转,以大连市为例,从辽宁省商务厅了解到,2016年一季度,大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63.2亿元,同比增长9.3%;批发业销售额1069.2亿元,同比增长11.8%;零售业销售额686.3亿元,同比增长13.6%;住宿业营业额15.5亿元,同比增长8.4%;餐饮业营业额87.2亿元,同比增长15.5%;会展交易额71亿元,同比增长4.6%。

2.从社会效益分析。以下分别用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较上年增长、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年末就业人数比重三个指标考察辽宁省服务业的社会效益。

就业是民生之本,服务业已成为吸纳辽宁省就业人员的主渠道,由表3可见,2008-2014年服务业吸纳的就业人员数量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年末就业人数比重更是由40.6%上升至2015年的45%,上涨了4.4个百分点。但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2015年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出现了负增长。

三、促進辽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一)抓住国家“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机遇

1.落实好国家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近年来,国家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高度重视,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给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来,中央明确提出必须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指导意见。因此,“十三五”时期辽宁要借助新一轮振兴战略,抓住国家以及省里出台的重大政策、产业规划、自由贸易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找准服务业发展突破口,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切入点,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金融、电子商务、旅游、会展、物流、信息、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下功夫,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辽宁服务业快速发展。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辽宁省市场化程度较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政府的行政色彩仍然较浓,市场没有充分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也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体制机制的限制,辽宁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相对缓慢,国有企业在医疗卫生、教育、金融、交通运输等领域又占有很大比重,地方企业没有决策权,从而制约了市场经济内生活力的有效释放。由于产业经济发展红利主要来自于市场的改革,而改革现在又是政府主导的行为,因而促进服务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辽宁国有企业改革。辽宁要借助“三个推进”,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的东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而推进辽宁国有企业改革的着力点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由“管企业”向“管资产”转变。一是积极推进国有资产改革重组,吸引社会资本注入,引进社会战略投资者,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民营资本,优化资产结构,以上市的方式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从而改变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局面。由于PPP作为一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大力发展辽宁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的(PPP)项目,加快推进PPP项目的落地。二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进政企分开,提高配置效率。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教育、金融等服务业的门槛,切实解决“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限制,拓宽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增强国有企业在服务业领域的活力,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三是完善公司制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一步厘清国资委职能,按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进行改革,使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市场主体更加清晰,提高国有企业运行效率。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辽宁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长期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产的低效率和产能过剩,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但如今以钢铁、煤炭等为代表的传统重化工业仍占较大比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辽宁亟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十三五”时期促进辽宁服务业发展既需要把握住发展机遇,也要应对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一是充分发挥辽宁制造业产业优势,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成为未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大趋势,通过借助“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契机,以信息化为途径助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二是把握自贸试验区落户辽宁的发展机遇,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2017年4月辽宁作为国家确立的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自贸区建设为辽宁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但受到外来资本、外来企业的影响也冲击着辽宁的本土产业。由于辽宁劳动密集型产业众多,因而未来需借助自贸区投资开放和金融改革带来的产业升级的新机遇,促进辽宁产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自贸试验区产业规划包含金融、物流、商贸、科技等现代服务业,辽宁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同样需要借鉴前两批自贸区的发展经验,特别是上海的经验。2013年上海作为国家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上海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陆家嘴和外滩,发达的金融业使上海成为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中心,助推上海服务业向高端迈进。三是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和健康产业。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加剧的现实,结合辽宁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14年底,辽宁省老龄化速度已经名列全国第一,是全国率先进入“未富先老”的省份,2015年辽宁老年扶养比达到16.8%,意味着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赡养16.8名老年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仅使辽宁的养老负担加重、发展动能减弱、发展压力大,而且未来与养老、社会保障等相关的问题开始突显。辽宁要将养老服务业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改善老年人的消费结构,提高老年人的消费水平。

(三)以科技创新引领服务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理念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根据中央提出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意见,需要进一步推进辽宁的创新创业,坚持以创新发展提高服务业质量和效益。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的阶段,高端服务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但辽宁创新服务业发展的新形态、新模式不足,因而要进行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理念创新,构建“互联网+”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金融业、软件和服务业外包产业等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服务业。

创新创业与传统创业根本区别在于创业活动中是否有创新因素,这里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流程创新、营销创新等诸多方面。目前,辽宁创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业主体创新动力不足,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导致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较发达省份有明显差距。因此,促进服务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以科技创新打造辽宁经济发展新引擎,以创新创业助推服务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就成为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提高服务业供给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尤其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服务应用和创新日益活跃的背景下,不断催生出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以“互联网+”为例,探索“互联网+传统服务业”来解决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合理规划服务业集群

发达国家在其服务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服务业集群发展态势愈加明显,主要以美国曼哈顿服务业集群、英国伦敦服务业集群、日本新宿服務业集群模式最具代表性。其中,纽约市中心城区曼哈顿成为服务业聚集区,随着大量的金融机构、银行、大公司以及科技人才入住曼哈顿,使金融业、商贸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聚集该地区,通过影响曼哈顿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提高了曼哈顿老城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当地政府分别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曼哈顿服务业集群发展大力支持,提高了曼哈顿的服务能力。伦敦服务业集群模式呈现出多点布局的特点,由于伦敦早期确定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使其核心区域聚集了一批银行、证券、保险、外汇交易所,逐步确立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随后在伦敦政府的积极主导下,一批制造业开始迁出伦敦,为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空间,近几年,伦敦市郊区又集聚了大量的新兴服务业,以“总部经济”和“专业服务经济”为代表的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新宿区是日本东京市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当地政府早些年前的城市建设规划分不开。二战以后,随着日本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尤其在政府的成功引导下,大批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等聚集新宿区,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紧密融合,为新宿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外部条件。

实践证明,服务业集群式发展是实现服务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模式。未来促进辽宁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需要知识和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培育集群发展的内在动力,既有利于实现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有助于推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一是辽宁需要做好服务业功能区域划分,形成中央商务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科技信息产业园区、旅游休闲区等多重发展格局,同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形成独具辽宁产业结构特点和优势的服务业集群功能区域,这样不仅有利于形成服务业集聚效应,实现资源共享,还能通过充分发挥品牌累积效应,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效益。二是做好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依托辽宁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并结合省政府实施的“筑巢引凤”政策,吸引更多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进而发挥金融、贸易、管理、法律等方面专业人才对辽宁发展服务业聚集区的支撑作用。同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平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本对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服务业中长期发展增进动力。三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政府对服务业聚集区建设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强对航空、港口、铁路、公路、地铁交通网络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与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相关的配套产业发展。同时,打造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制度软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培育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和信用环境,通过完善税收、融资、开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强辽宁服务业竞争力,从而发挥辽宁作为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

参考文献:

[1]蒋昭侠.服务业理论与实践: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性、阶段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5.

[2]夏杰长,倪红福.“十三五”时期促进服务业发展改革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

[3]王波.“十三五”期间促进辽宁服务业转型升级研究[J].经贸实践,2017,(8).

[4]于斌斌,胡汉辉.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共生演化的机制与路径—基于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关系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

[5]马风华,李江帆.我国服务业结构调整四个维度的测度[J].经济管理,2016,(2).

[6]毕斗斗等.我国省域服务业创新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5,(10).

[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2015-11-3.

责任编辑  攻  克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调整辽宁服务业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中小企业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