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普通高校大学本科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比较研究

2017-09-03刘向红于景邨孙林华林文静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宿州通识培养目标

刘向红,于景邨,孙林华,林文静,高 扬

(1.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2.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3.Castleton University Modern Language Department,Rutland,Vermont State USA,05735; 4.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中美普通高校大学本科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比较研究

刘向红1,2,于景邨2,孙林华1,林文静3,高 扬4

(1.宿州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2.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3.Castleton University Modern Language Department,Rutland,Vermont State USA,05735; 4.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安徽宿州 234000)

高校课程结构对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是国内高校培养方案制定的主要内容,也是办学质量的集中体现。而教学内容则是单一学科的规划范畴,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如何进行课程结构设计及教学内容规划对学校的发展及专业的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参考了办学定位对等的中美普通高校的地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比了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统计了三届毕业生的就业及深造情况,总结分析了各自的特色,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中美高校;大学本科;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比较研究

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是大学本科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结构各要素的组合方式、空间优化配比情况将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消化及知识结构的成型,而教学内容将会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方式及专业综合素养的形成。为更好地开展地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以宿州学院与美国卡斯尔顿大学的地学专业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做了详细对比。

宿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古城宿州市,设有15个教学院(部)及5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文、经、艺、教七大学科门类,2015年成功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现在学校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美国卡斯尔顿大学成立于1787年,美国公立普通高校,位于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的卡斯尔顿,设有艺术(Art)、化学(Chemistry)、教育学(Education)、音乐教育(Music Education)、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地理学(Geography)、地质学(Geology)等37个专业类别。本文参考了办学定位对等的中美普通高校的地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比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调研了该校地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统计毕业生的就业及深造情况,总结分析各自的特色,以促进各高校地学专业的发展。

1 培养目标

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为隶属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一级学科。200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已办成以工程地质为主,集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煤田地质、环境地质等多学科方向综合发展的学科群。美国卡斯尔顿地质学专业学士学位包含要素有课堂教学,实验室实验和野外地质实习和观察,是一个传统的理学专业。本文通过在卡斯尔顿大学的学习经历,特将这两所高校相近专业的培养目标做了简单对比,具体见表1[1]。

表1中二者制定的培养目标除工学与理学的区别外,可以看出卡斯尔顿的地质学专业在培养目标制定中,培养的目标更加细化,对毕业学生具备的知识、技能要求的更加具体,在毕业时考核更加量化,在平时的授课时也能有侧重点,更利于平常的课堂教学;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现宿州学院的本科定位,即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但培养目标也应该细化,不同的培养目标其考核技能也应该量化。

表1卡斯尔顿大学与宿州学院地学专业培养目标对比

2 课程体系

2.1 通识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两所学校通识课程开设情况见表2。

表2 卡斯尔顿大学与宿州学院通识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教育[2]。中国的通识教育尚处在摸索的起步阶段,宿州学院在地质工程通识课程设置时广泛借鉴国内其他高校的经验开设的,共开设13门课程(表2),49学分,包含基本的素养要求、语言要求及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相关通识教育,比较全面,均属于必修范围。卡斯尔顿大学地质学专业的通识课程的开设相对简单,共5门课程,19学分,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基本素养教育,包含数学、物理和化学,而关于道德素养及身体素养的通识教育则属于选修的范畴,或者在大学前期已经修完。在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思潮下,如何合理安排通识教育课程,以达到有的放矢,发挥辅助培养人才的作用是接下来新的培养方案制定者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2.2 主干课程体系

中美普通高校在主干课程体系开设的依据上存在一致性,均以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校课程体系较丰富,分不同层次和难点,遵循人类认知的规律,由简渐难,循序渐进,低年级主要开设基础课程,通识课程,高年级逐渐学习专业主干课程及学术前沿。表3中显示卡斯尔顿大学共开设7门专业主干课程,共28学分,占整个课程体系的59.57%,从该校地质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这7门主干课程缺一不可。“动态的地球”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质概念、“矿物学”借助电镜等设备可以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岩石和矿物,了解岩石和矿物的物理性质及与成分的关系;“构造地质学”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板块学说,描述地球的主要地形特征等,这7门课程能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观,知识具有连贯性和交叉融合性[3-8]。

表3 卡斯尔顿大学与宿州学院主干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共为9门,27学分,占毕业课程总学分要求的14.21%。体现了工科按照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重应用、具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了资源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为有机整体的人才培养平台,采用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等多种培养模式,对在校生进行技能和素质综合培养。但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大班教学,统一授课,对兴趣和更专业的知识及技能的培养不利,这将是专业更细化发展的方向。

2.3 实践教学环节

卡斯尔顿地质学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野外制图、地质室内实验、地质实习、独立研究、地质学专题,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相应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等(表4)。

表4 中美普通高校教学实践环节情况对比

通过实践环节的对比,可以发现宿州学院地质工程5种不同的实践中水文地质工程生产实习和矿井地质学课程设计是和工程生产相关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多是到现场观摩,感性认识后,书写实习报告,且时间较短。地质综合能力实践和野外地质综合实习倒是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的机会,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堂知识来解释、素描野外的岩性、产状、构造等特点,但是实习地点相对固定,每届学生的实习的内容相对固定,没有拓展的空间,探讨性和设计性不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受限。而卡斯尔顿的实践环节,除基础的技能培训外,大多是带有设计性的实践环节,如此以来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也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

3.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异同点:美国课堂更重视讨论,较多设计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设置,尤其重视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性任务,大部分分为二类,一种是课堂授课型和讨论相结合,另一种专门开设讨论课,学生参与此类课程积极性往往较高,讨论氛围较好,在其他人报告时可随时打断提问。从授课的情况来看,学生讨论比较自由,参与度较高,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理论与实践及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的目的。

国内高校的课堂教学目前在这方面也在尝试,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的地质学基础课程在授课时也尝试在课堂上讨论,但是还没有达到学生与教师相互融合,共同讨论的氛围,开展讨论时学生还不够积极、活跃,不太善于提出问题,或者表现得比较冷淡。不能达到将问题拓展、深入的目的。

3.2 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宿州学院地质工程类教师在授课时仍习惯于填鸭式教学,将自己备课的知识点、概念、经验等一股脑抛给学生,不习惯设置问题,或者多是自问自答,不给学生讨论和拓展的空间。如此以来,学生逐渐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点,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缺乏自主设计的空间。而卡斯尔顿大学的地学专业开设的动态的地球课程每次授课结束后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献,下节课作为讨论的主题,并将学生表现情况记入本次课程的最终成绩考核指标。如此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自主查阅文献、阅读文献、提取文献信息的能力,也能增加学生的辨识能力。另外,卡斯尔顿大学的授课形式和分班方式也比较多样。教师可以通过黑板、PPT及实物投影仪、网络视频等方式上课,学生可以通过最现代化的方式接触学术的最前沿。宿州学院目前还没做到网络全覆盖到教室,不能实时共享网络资源。

4 毕业要求

卡斯尔顿大学毕业要求学生想要获得地质学专业理学学士,必须首先修满47学分,并满足以下要求:所有课程平均绩点至少达到3.0;地质学中至少完成3学分的自主研究,并在一个公众论坛展现其研究成果。

宿州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的工学学士的取得,必须各门课程成绩合格,修满本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190学分),并参与学位论文答辩环节,才予以毕业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5 结论与思考

通过对中美两校的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的对比分析发现,卡斯尔顿大学的地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更为细致,对毕业生必备的知识技能要求更为量化,易于考核,宿州学院的培养目标工程性更强,但对知识技能的要求略为宽泛。

在通识课程体系的开设上,卡斯尔顿大学地学专业的人文素养课程较少,宿州学院对在校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的课程丰富,乃至对心理素质及就业能力的指导均有涉及;在主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卡斯尔顿大学的主干课程根据培养目标恰当地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且在横向上具备交叉点,宿州学院的课程开设是以市场为定位,课程以培养市场需要的工程性、技术性的人才服务,具有导向性,同时也存在市场风险,一旦市场人才需求畸变,培养计划响应滞后,带来的后果值得思考。

在教学内容及方式方面,宿州学院应借鉴卡斯尔顿大学的特长,课堂讨论自由化,作业拓展设计化,形式多样现代化,知识先进国际化,毕业实用去形式化。

[1]刘向红,张平松,孙林华,等.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实践课程的设计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2(4):123-125.

[2]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73.

[3]郭德红.美国本科课程改革:追求完整的本科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8(5):43-93.

[4]孙刚成,王莹.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对比分析——以四川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3):18-21.

[5]吴文明,黄睿彦.中美两所研究性大学通识课程方案的对比[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4):325-328.

[6]刘少英.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课程方案实施问题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125-128.

[7]朱亚先,林新萍,周立亚,等.中美高校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比较(三)[J].大学化学,2016(7):14-19.

[8]张平松,桂和荣,严加平,等.加强地质专业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45-47.

2017-02-14

宿州学院优秀学术骨干(2016XJGG08);宿州学院校级项目“地球物理勘探实习实训中心质量工程项目”(SZXY2015SZX02);宿州学院校级平台项目“矿井巷道钻孔偏移规律及校正技术研究”(2015YKF10);宿州学院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2016XQKL007);宿州学院校级教研项目“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szxy2015jy03)。

刘向红(1981- ),男,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研究。

G648.4

A

2095-7602(2017)08-0127-05

猜你喜欢

宿州通识培养目标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我觉得我很勇敢
宿州学院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