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的嵌入式MOOC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2017-09-03满佳洋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依赖症素质教育素质

李 菲,苏 雅,满佳洋

(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预防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的嵌入式MOOC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李 菲,苏 雅,满佳洋

(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手机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一种源于对手机过度依赖的信息类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出现了。本文在对信息素质教育的含义、构成、特点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网络成瘾”研究结论,界定了手机依赖症的判断标准及类型。同时,以大学生为实证对象,调查手机依赖症存在状态。最后,构建了嵌入式MOOC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并提出应用策略,以期通过嵌入式MOOC信息素养教育,激发信息素养教育活力,实现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的预防作用。

信息素质教育;MOOC平台;手机依赖症

我国是拥有手机最多的国家,手机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据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虽然网民数量增长趋势逐渐变慢,但是利用手机上网的人数依旧在大幅度增加。同时,社会节奏的加快、新媒体社交的新兴模式,使得很多手机用户,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群体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手机依赖症等信息类心理疾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手机依赖症的成因有多种,如压力过大、自身性格内向、追随主流等。本文将手机依赖倾向最显著的大学生群体作为主要调查对象,阐述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现状,并提出具体信息素质教育的对策。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信息素质与信息素质教育

1974年,“信息素质”一词由美国信息工业协会会长Paul Zurkowski提出。他将信息素质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1987年,信息学家Patrieia Breivik提出关于信息素质的内容,认为信息素质是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2]。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设的信息素质委员会认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有效地查询、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3]。信息素质是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以及信息反馈的一种素质体现。信息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以提升信息行为人信息素质为导向的教育,通过实施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最终提升信息素质[4]。

1.2 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症是伴随着生活方式改变而出现的一种信息类心理疾病,常常表现为行为主体无法离开对手机的使用,当没有手机存在时无法专心做事情,甚至长时间没有接到电话或者消息就会去检查手机的设置模式;

更严重者,由于手机没在身边或不能使用手机会产生心乱、不知所措、易怒、暴躁等症状。手机依赖症的类型通常呈现出四类:手机交往信息依赖、手机色情信息依赖、手机游戏信息依赖、手机信息超载依赖。

因手机依赖症与网络成瘾症状相似特质,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对手机依赖症有客观界定标准。如果行为人平均每天用于非工作学习目的连续使用手机超过6小时,且符合以下症状标准超过3个月,即可判断为手机依赖症。Ⅰ对手机的使用拥有强烈的渴求感或冲动感。Ⅱ减少或无法使用手机时会出现心乱、不知所措、易怒、暴躁、无法入睡等反应;以上反应需要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电子媒介(如电视、计算机等)来进行缓解。Ⅲ在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对下列出现的症状至少需满足1条:(1)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手机的时间和投入程度;(2)在使用手机时,对开始、结束和进行的时间无法控制,通过很多次努力也无法成功;(3)当知道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自身有一定伤害时,仍然不顾及手机对自身带来的伤害而继续使用;(4)由于长时间使用手机,放弃了本身的兴趣、真正的社交活动;(5)将使用手机作为一种躲避问题或释放坏情绪的方式。

2 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现状调查——以大学生群体为例

2.1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现状调查

大学生是青少年群体中对信息技术操控能力较强、手机依赖时间环境充裕且手机依赖症状最为明显的群体,因此在调查研究时将大学生群体设定为调查对象主体。采取微信问卷发布的网络调查方法,根据手机依赖症的判定标准,通过调查数据结论判断患有手机依赖症人群的态。调查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现状调查逻辑结构图

2.2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参与此次调查的目标人群共207人,其中男性大学生51人(24.64%),女性大学生156人(75.36%);大一年级学生32人(15.46%),大二年级学生21人(10.14%),大三年级学生38人(18.36%),大四年级学生116人(56.04%);手机拥有总数量为207人(100%)。

(1)对大学生每天平均使用手机用于非学习与工作的时间进行调查。有46名(22.22%)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为3小时以下,有65名(31.40%)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为3~6小时,有96名(46.38%)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6小时以上。由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很多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用于非工作学习的时间在6小时以上,占比接近总数的一半。

(2)对大学生是否在使用手机时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进行调查,有118名(57%)大学生表示存在此种现象,有89名(43%)大学生表示不存在此种现象。存在强烈渴求感或冲动感的人数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使用手机的目的是满足现代人对学习和生活的需求,然而部分大学生对手机有了不正确的使用方法。

(3)大学生在减少或无法使用手机时会出现心乱、不知所措、易怒、暴躁、无法入睡等反应。有61名(29.47%)大学生表示存在此种现象,并需要通过其他类似电子媒介(如计算机、电视等)来缓解;有146名(70.53%)大学生表示不会存在此种现象。可见,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在停止使用手机时会出现身体不适等一系列反应。

(4)对手机游戏或交友软件是否会给大学生带来满足感并增加使用手机的时间和投入程度进行调查,有105名(50.72%)大学生表示会出现此种现象,有102名(49.28%)大学生表示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可见,有大约一半的大学生沉浸于手机游戏或交友软件带来的满足感而去加倍地使用手机。

(5)针对大学生是否存在使用手机时(如手机游戏、观看视频、浏览网页等)难以控制使用时间,经多次努力后仍未成功这一现象进行调查,有101名(48.79%)大学生表示存在此现象,有106名(51.21%)大学生表示不存在此现象。可以看出,有很多大学生无法对使用手机的时间进行自控,缺乏自律性,这一现象直接干扰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

(6)针对大学生已知使用手机会影响正常学习与生活,但仍不顾及手机对自身带来的伤害而继续使用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06名(51.24%)大学生存在此种现象,有101名(48.79%)大学生不存在此种现象。

(7)针对大学生空闲时是否大多数时间都用于玩手机游戏、观看手机视频、使用交友软件,因此放弃了其他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12名(54.11%)大学生存在此现象,有95名(45.89%)大学生表示不存在此种现象。

(8)关于大学生是否将使用手机作为一种躲避问题或释放坏情绪的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9名(47.83%)大学生表示存在此种现象,有108名(52.17%)大学生表示不存在此种现象。

根据手机依赖症的判定标准,对调查的207名大学生进行逐个统计与判定,最后结果显示有42名(20.29%)大学生患有手机依赖症,达到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可以看出,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很多人患有手机依赖症,这一现象应得到人们的重视。

3 嵌入式MOOC信息素质教育模式构建

MOOC既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方式,又将传统课程与其进行结合,必将是优化教学结构、变更教学思路和优化教学结构的一个重要模式。MOOC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能够满足信息用户个性化学习需求。MOOC始终将参与的学习者作为整个体系的核心,信息素养教育与MOOC相结合,在帮助学习者完成所选择课程的同时,使学习者迸发出内在的主动性,找到自身的兴趣所在,真正实现学习过程的有效嵌入。

如图2所示,信息素质教育模块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开展的内容和形式。从模型应用的主体来看,手机依赖症患者(或预防群体)应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中心,需要通过建设相应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实现对其信息素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的提升;同时需要借助MOOC的新型学习方法,如完成视频中间的小测试、学习者之间评价、朋辈互助、讨论区互动学习等,吸引受教育者的有效参与,实现信息素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行为人在利用MOOC进行相关信息素质学习及提升的过程中,或通过传统网络或手机移动接入,直接纠正网络信息获取行为,实现正确的信息行为养成。通过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知识内容的学习,也能够间接对行为人的正确信息行为进行重塑,实现其正确信息行为的养成。

图2 MOOC信息素质教育模型逻辑结构图

4 预防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的嵌入式MOOC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应用对策

4.1 设计分级教育内容,提升信息素质教育针对性

通过手机依赖症的判断标准及对207位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的调查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手机使用状况都是信息类心理疾病,同时也不能否认过度的手机使用具备一定的依赖潜质。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手机用户设立不同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及教育措施。例如,对于已经判定为手机依赖症的信息行为群体,在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更多地加入信息意识教育内容,使其对多元的信息内容有所感知;同时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力度,直接减少或转移其手机使用时间,使大学生有效地脱离手机依赖的环境。

4.2 丰富教育手段,提升信息素质教育效用

无论是手机依赖症还是网络成瘾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机用户对所获取的信息以及信息获取过程具有强烈的“兴趣”。传统的信息素质教育开展方式往往单一,很难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教育效用往往不明显。在MOOC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则可以通过模拟手机依赖症中的主要方向(游戏成瘾和交际成瘾)特征,提升学习过程的游戏特质和交际特征,实现信息素质教育效用的发挥。学习者通过平台上的讨论区与其他参与者进行互动,共享知识;通过线上交流,自发组成线下讨论小组,进行面对面交流。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框架》明确提出,“创造开始于多种形式的交流”,强调信息的交流、信息环境的动态与交互。

4.3 加强信息道德教育,重在预防

信息素质要素包含的内容主要是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实质上,目前绝大多数青少年是与网络共生共长的“网络原生居民”,对于信息能力往往具备无师自通的能力;青少年的个人意识较强,因此在针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的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更加重视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教育不仅能减少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获取行为,还可降低他们作为信息建设者、传播者进行不良信息上载、传播的可能性,针对色情信息成瘾、不良虚拟社交成瘾等均能够实现有效的遏制及预防。

4.4 加强评价反馈环节,对信息行为进行长线追踪

首先,评价是闭环学习最终环节,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用户进行评价。通过数据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了解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再次,进行后续的追踪调查,为的是能够发现规律性信息,以逐渐丰富的数据作为下一步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理论支撑。追踪调查可以从信息环境、行为习惯与综合素养三方面展开,包括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偏好、自主学习、信息行为特征等相关数据。

5 结语

青少年手机依赖症问题需要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本文提出解决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升青少年信息素质,实现对大学生手机信息获取行为的正确引导,有效地降低及预防大学生手机依赖症。MOOC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学习者为主体、参与学习与分享学习等特点,与青少年手机依赖、网络成瘾的信息获取特点具有较多的相似性,由此构建嵌入式MOOC信息素质教育模式,针对预防青少年手机依赖行为提出了该模式的相应对策,以期实现对青少年手机依赖行为的有效预防。

[1]刘凤娟.信息素养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0-94.

[2]吴育良.信息素养研究综述[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72-74.

[3]胡富珍.中美两国信息素养概念的演变分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3):131-132.

[4]施静,汪艳艳,韩继续.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新理念与新模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3):122-123.

[5]吕克,王宝权.微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出版广角,2016(1):81-82.

[6]王莲.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网站的信息评价标准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20):41-47,104.

[7]李春海,陈志伟.社会学观照下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9):8-12.

[8]孟祥寒,高健.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成因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5(23):180-182.

[9]黄如花,李白杨,Thomas P.Mackey.数字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重新构建:模式与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5(10):48-52.

[10]郑显亮,王亚芹.国外青少年手机依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8):17-22.

[11]聂岚,刘玉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分析及预防[J].现代预防医学,2014(2):270-272,276.

[12]周怡.如何克服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培育[J].青年记者,2014(20):115-116.

[13]贺金波,陈昌润,鲍远纯,等.青少年手机依赖的测量、危害和发生机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6):822-825.

[14]黄林娟,林丹华.中学生手机心理需求与手机依赖的关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5):35-40.

2017-04-11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嵌入式移动学习服务模式构建及效用实验”(GH150561);吉林省教育学会“预防青少年手机依赖症的信息素质教育优化研究”(1251346A)。

李 菲(1982- ),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南开大学在站博士后,从事信息素质教育研究。

G250

A

2095-7602(2017)08-0123-05

猜你喜欢

依赖症素质教育素质
十二星座有哪些依赖症
扶贫别陷入“公益岗依赖症”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摆脱依赖症
你有手机依赖症吗?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