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son落地中国第二波:聚焦疑难肿瘤精准治疗
2017-09-03黄柳
文/本刊记者 黄柳
Watson落地中国第二波:聚焦疑难肿瘤精准治疗
文/本刊记者 黄柳
在试点医院,Watson第一波肿瘤解决方案已经发挥出卓越效能;案例同时表明Watson基因解决方案有广阔应用前景。
6月21日,百洋智能科技与IBM Watson Health公司在北京签约,成为Watson基因解决方案(Watson for Genomics)在中国地区的独家分销商。IBM旗下又一认知医疗产品在中国名花有主,Watson基因解决方案正式进入中国。
6月21日,百洋智能科技与IBM Watson Health公司在北京签约。
第一波Watson for Oncology应用反馈
今年3月,百洋医药集团旗下的百洋智能科技与IBM就Watson肿瘤解决方案(Watson for Oncology)中国区代理达成战略合作,Watson肿瘤解决方案成为IBM认知医疗工具落地中国“第一波”。
三个月过去,已有最新推广及应用信息传来。签约发布会上,百洋智能科技董事长付钢介绍,按目前进度,Watson肿瘤解决方案2017年底将陆续进入国内150家三级综合医院。
至于Watson肿瘤解决方案与Watson基因解决方案的区别定位,付钢解释,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三甲医院肿瘤患者中有47%来自于外地,全国大多数地区的肿瘤规范化治疗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因此前者侧重解决常见的单发癌的治疗标准化的问题;而后者则聚焦疑难肿瘤精准治疗,计划进入肿瘤专科医院或大型综合医院的肿瘤科推广应用。
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医院院长的案例分享则更鲜活地证明了Watson肿瘤解决方案的应用成效。
今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率先通过百洋智能科技引进Watson肿瘤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医院副院长、肿瘤医院院长张晓春讲述了作为试点医院,Watson肿瘤解决方案已经发挥出的卓越效能。
两个月时间,医院Watson门诊已接诊256例肿瘤患者,其中不乏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256例患者中,乳腺癌患者例数最多,达122例;其次为肺癌患者,61例。目前,医院团队已经就Watson门诊接诊的肺癌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比对了医院MDT专家的治疗方案和Watson给出的方案,并形成论文递交给最新一届的世界肺癌大会。张晓春透露论文结论:专家方案和Watson方案的一致率高达96.8%。
Watson基因解决方案的广阔前景
张晓春还分享了医院Watson门诊接诊的一位肺癌患者的诊疗过程,依此可表明Watson基因解决方案在临床应用中的广阔空间。
一名来自北京的69岁已经发生骨转移和脑转移的肺腺癌患者,家属考虑其年龄因素与身体条件,选择不做化学治疗。于是,经过高通量基因测序后,患者被确认已发生少见的ERBB2基因突变。“Ask Watson”后,Watson给出的回答是推荐使用在中国上市仅40多天名为Afatinib的抗癌药物。服用两周后,患者症状好转;尽管后续出现皮疹反应,但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坚持使用Watson推荐疗法,6月中旬的检查显示患者病情明显转轻。
“患者了解,Watson所储存的文献资料和临床循证数据是国际最新的,它给出的治疗方案等同是美国最顶尖肿瘤中心的建议;也正是Watson给了我作为肿瘤医生更多的信心,有足够依据开出上市仅40多天的新药。”张晓春中肯地说道。
张晓春同时表示,Watson作为辅助诊疗工具,代替不了医生,但可以提高医生的服务效率。她具体解释,“Watson肿瘤解决方案可以缓解高年资医生、专家时间紧张的问题;而对于年轻医生来说,在靶向药、分子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他们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太多,日常的诊疗又很繁忙,Watson的海量最新文献储备、精准检索等功能恰好可以帮助年轻医生达成高效学习的目的。”
为医生所需要也证明了该解决方案的广阔前景。北京307医院乳腺肿瘤科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江泽飞表示,作为肿瘤科专家,出一次门诊看60~70个患者是常事,而每一名患者都带着大量的诊查资料,“肿瘤医生的‘痛’需要人工辅助工具来分担。”他同时介绍,乳腺癌全球每年的新发患者100多万,肺癌每年也是100多万,“我们有百万的理由关注这两类肿瘤,其中就乳腺癌来讲,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指数分级,可以不化疗或者多基因检测化疗。对肺癌同样如此,细分的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借助基因检测,一线治疗将会有巨大的改变,且更加精准。”
精准医疗需求迫切,Watson助破难点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项目中,明确列入“加速推动基因组学等生物技术大规模应用”,“基因组学”被提上国家战略。2016年科技部公布了实施周期为2016-2020的五年“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指南,数据显示,国家计划在2030年前为中国精准医疗计划投入600亿元人民币。
尽管精准医疗是大势所趋,但是发展中仍面临科学、医学、临床等多种多样的问题。目前肿瘤领域发现癌症基因突变,并通过检索多种数据源将这些基因突变与分子靶向治疗相匹配,其中重要的难点在于针对基因测序结果的解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源源不断产生的生物信息,亟待解读和研究,海量的科学医疗文献需要阅读和提取信息,而且数量在不断持续加速更新,使得人工分析的可行性很低。
认知计算工具Watson for Genomics平均每个月增加超过10000篇科学论文数据和100个新临床数据,仅需几分钟时间便可系统化地对每一个基因组变异的产生提供注释文件,认知计算可大规模完成常规人力无法操作的工作量。
Watson for Genomics可以读取基因组测序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大量的临床、科学和药理数据库进行比较,以帮助医生发现与患者肿瘤基因突变匹配的潜在治疗方案。Watson for Genomics可以为执业医师提供分析工具,通过由临床医生上传的已删除个人身份信息的患者肿瘤活检测序结果,对患者的基因组数据执行分析,发现与患者病情发展情况相关的DNA变化,并针对这些变化提供更为精准、有理有据的可选治疗方案报告,供医生参考、判断基于患者的致癌因素变化的治疗方案或标准治疗方案。
百洋智能科技董事长付钢表示,在肿瘤治疗领域,目前FDA批准了80多种有关肿瘤的靶向治疗药品。但这些突变与药物之间存在上千万种可能性,人工计算无法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准确性。而通过认知计算,可以通过患者的基因突变,分析所有已上市的大宗药品,寻求精准医疗解决方案。
IBM Watson Health Oncology& Genomics总经理Rob Merkel则表示:“鉴于临床、研究和基因数据的激增,我们非常自豪能够与百洋合作,将认知计算产品带给中国的医生和科研人员。Watson for Genomics让肿瘤医生能更快、更轻松地洞察患者的基因问题。我们相信它能扩大专业知识的普及范围,帮助肿瘤专家制定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Rob Merkel及IBM Watson Health中国区总经理郭继军都强调,IBM认知医疗工具开发及推广应用的大前提是“做医生的辅助工具”,人工智能作为工具,代替不了医生的工作。
发布会上,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则明确提出,医师协会鼓励广大医生掌握先进的诊疗工具,“尽管Watson不能取代医生,但不用Watson的医生可能会被用Watson的医生取代。”